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878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课内阅读(1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布衣之怒 以头抢地耳 长跪而谢之曰 寡人谕矣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D先生坐满坐寂然3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4 . 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不以千里称也(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 (3)策之不以其道(_)6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 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挑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道,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 . 本文作者_(人名),我们现在常用出自本文的成语_(四字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9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_)(2)悉如外人(_)(3)便要还家(_)(4)诣太守(_)10 . 笔法简洁,内涵丰富是本文的语言特色。那么在第一段,作者寥寥几笔描绘出桃花林哪些特点呢?11 . 在当时社会,桃花源让人向往的原因有哪些?12 . 文章结尾,都有谁去寻找过桃花源而没有成功?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3 . 给加点字注音:(1)鹏之徙于南冥也:_(2)抟摇而上者九万里:_14 . 解释加点的字词:(1)怒而飞:_(2)是鸟也:_(3)齐谐者,志怪者也:_(4)去以六月息者也:_15 . 翻译下面的句子。(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 . 试赏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一句话。17 .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文言文阅读。(11分)小石潭记(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8 . 解释下列词语(4分)(1)水尤清洌清:_(2)日光下澈澈:_(3)俶尔远逝俶尔:_(4)以其境过清 清:_19 .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1分)A闻水声,如鸣佩环B斗折蛇行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20 . 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21 .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作者为了突出潭水之奇,首先从水声写起,用“”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接着正面描写潭水“”,然后用“,”,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清得出奇的特点。 22 .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A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小。B“佁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C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D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课内阅读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