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799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文言文阅读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 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注释)晋平公:晋悼公的儿子。祁(q)黄羊:晋国大夫。据左传记载,祁黄羊荐贤的事发生在晋悼公的时候。南阳:在今河南获嘉县北。解狐:晋国大夫。午:祁午,祁黄羊的儿子。1 .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祁黄羊对曰(_) 孔子闻之曰(_)舍然大喜(_) 险躁则不能治性(_)2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晋平公问于祁黄羊非得一人于井中也B午非子之子邪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其谁可而为之屠自后断其股D家无井而出溉汲俄而雪骤3 . 翻译句子。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 . 结合全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 . 解释加点词意思。不亦说乎(_) 人不知而不愠(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 不逾矩(_)人不堪其忧(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逝者如斯夫(_)6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 . 内容理解。孔子主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论语中他用“_ ”来表明这一观点。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_的交友原则和_的态度。(用自己语言概括)“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但前者强调“_”,后者强调“_”。(用两个字概括)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迨(di):及。辟:征召。辞:推辞。8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未尝离左右_或以语话稍多_尽言方养亲_必持以遗老母_9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0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虽名医不迨也11 . 翻译下列句子。魏公太息而许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12 .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范石湖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注)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愿反侵地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虏主许之14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15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16 . 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你怎样看待他的行为?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纪昌学射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注释)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锥末:锥尖。牦(mo):牛尾毛。浸:渐渐,逐渐。燕角之弧: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朔蓬之簳(n):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膺(yn):胸膛。17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虽:_(2)视微如著著:_(3)贯虱之心贯:_(4)以告飞卫告:_18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三 年 之 后 如 车 轮 焉 以 睹 余 物 皆 丘 山 也。19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2)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20 . 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阅读文言文萧何追韩信(节选),完成题目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21 . 下列句中与“何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康肃笑而遣之C何陋之有D实是欲界之仙都22 .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追韩信,是一篇历史故事,文章涉及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B萧何追韩信的原因是认为韩信是奇才,可以帮助汉王刘邦争天下。C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D萧何虽然是一个识才之人,但他也妒贤嫉能。23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及项梁渡淮(_) 大说之(_)滕公奇其言(_) 何闻信亡(_)24 . 翻译下列句子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东方朔设奇相救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注释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愎(b):固执任性。愍(mn):哀怜。25 .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益死之速耳(_)(2)汝宜速去(_)26 .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慎勿言,但屡顾帝A(你)谨慎地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B(你)千万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C(你)千万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D(你)谨慎地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27 . 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乳母_、乳母求救、东方朔_、武帝免罪。28 . 根据文意,对汉武帝赦免乳母的行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他容易受人左右。B说明他是念及旧情的人。C说明他被东方朔所激。D说明他最终以私害公。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2、二、课外阅读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