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775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昆明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昆明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y)干涸(h)莅临(l)微不足道(wi)B确凿(zo)截然(ji)虐待(n)拈轻怕重(zhn)C坍塌(tn)澄清(chng)派遣(qin)咄咄逼人(du)D鄙薄(bo) 滑稽(j) 贮蓄(ch)漠不关心(m)2 .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倾刻服辨高谈阔伦信手粘来B傅采收揽取义成人另请高明C尽至契合如做针毡雕粱画栋D囫囵炼达妄自匪薄千均之力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余君才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母亲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装简从,有的负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选编自散文2018年2月刊,有删改)3 . 文章的题目是“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可是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母亲?4 .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划线句子(三处描写天空的亮),有何用意?“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天空越来越明亮了”“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5 .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题目中“认真”二字的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也谈“到此一游”几乎每个国庆长假,都俨然是全民出游的时节。每每此时,都有不少“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新闻出现,并且引发热议。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是有一定深层原因可以探究的。人作为生命体,相对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比如,人可以选择通过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英雄而使自己的事迹、成就流芳百世;还可以通过产出今天谓之知识产权对象的智力成果、作品而将“自己的思想”传之久远。可以说,追求永恒是人类的本性,但追求永恒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且有层次之分。实际上,在名胜古迹刻涂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任性层次或状态。确实,中国自古就有在山石或建筑上题字的传统,也可以说,今日游客的行为有仿效古人做法的意味。古代文人们热衷于题壁作诗,以致古诗里专门有个种类叫题壁诗,不少诗歌就是这样得以传播开的。也有的皇帝喜欢在巡游中题诗词于名山胜水,以示临幸。然而,总的来讲,古人题词与今日游客的做法还是存在很大不同。从写作的主体来讲,在古代农业社会,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人一般都是社会的文化精英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很多游客,既写不出像样的诗来,也没有什么书法功底。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此外,与第一点相联系,古人所题的内容大都比较有文化意蕴,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能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总之,古人题诗作词达到了悦人悦己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而今日游客的做法,仅是一种赤裸的自我宣示和标榜,只具有悦己效果,不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可以说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破坏了名胜古迹的完整,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减损了其他游客的旅游收益等。因此,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涂字画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相应的责任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民众在景区有抒发自己心情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设置一些供游客签名留念甚至是涂鸦的设施。当然,墙上的内容是需要定期清理的(电子设备除外)。实际上,我们的室内博物馆、展览馆大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具有留言功能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开放性的景区而已。另外,我们也要允许游客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景区留言墙上有更多个性化的表达。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这其中,核心就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或者说是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树立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社会,人们以家族、村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安土重迁,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人们基于因关系远近亲疏、身份高低贵贱而形成的“礼”进行交往、活动,谈不上什么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识。换句话说,只有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在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空间内,只有在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环境中,才谈得上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即如何在公共场所或空间选择自己行为的问题。而这种陌生人社会,正是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城市的兴起所带来的结果。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立基于陌生人社会之上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自然也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6 . 作者探究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人们树立了公共理性或公共意识,导致在名胜古迹上刻涂。B游客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底深厚,刻画在名胜古迹上可以让其得到更有观赏性。C游客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试图以此来追求某种“独特的思想意义”或永恒。D现代人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个人素质低下从而导致的行为。7 . 作者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古人题壁作诗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所题的内容大多不会降低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具有正外部性。B古人出游时题壁作诗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C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古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精英阶层。D古人题壁诗也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有限性的表现形式。8 . 面对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现象,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认可这种人类本性追求永恒的做法。B只要具有正外部性,可以允许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C我们要不断培育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D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既要禁止,又要加以引导。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小小题。(甲)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 .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 是进亦忧(_)人不得,则非其上矣(_) 然而不王者(_)10 . 下面句中加黑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B不以物喜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选自游岳阳楼记)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1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_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_12 . 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四、句子默写13 . 默写填空。(1)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2)了却君王天下事,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四面竹树环合,_,凄神寒骨,_。(柳宗元小石潭记)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问。14 . “笑”字值得玩味,请分析所包含的意蕴。15 . 前人评价本诗“信手拈来,宇字入化” “转接轻灵,活泼流利”,任选角度(结构、写法、语言等)谈谈你的理解。六、语言表达16 . 口语交际。为表达爱心,学校发出向祖国干旱地区捐款捐物的号召,如果你是班级干部,该怎样向同学们做动员呢?(语言要简洁,有感染力,50字左右)_七、名著阅读17 .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请你从读过的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人物,并结合相关的情节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八、综合性学习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清明节,一些上班族因为没时间回家祭祖,于是网上兴起了清明节代客哭坟。在墓前嚎啕大哭的人,可能和墓地里面的人毫无瓜葛,他们只是“代理扫墓”的业务员。通过微信直播,让雇主看到祭扫情况。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做法不可取,因为“清明节”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表达的是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代客扫墓和微信扫基让祭扫变了味。一些年轻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值得推广。(1)在第二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哀思的方式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九、作文19 . 阅读下面这首短诗,按要求作文。上面的短诗,引发了你哪些感受、联想、思考或评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写作建议)关于短诗,你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也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进行文学创作20 . 文题:真情永在心要求:(1)选择你最难忘的经历,叙述你最动情的故事,表达你最深切的情感。(2)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文采。(3)600字左右。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