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610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都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都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表演甲(A、美轮美奂 B、富丽堂皇)、科技感十足,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24台移动机器人携(A、xi B、ji)带“冰屏”与舞蹈演员配合完成了一系列mn(A、曼B、嫚)妙复杂的舞美动作,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中华文化的完美融合,让观众乙(A、惊讶B、惊叹)。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表明八分钟的演出完美成功。(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处:_处: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_乙: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上。原句: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表明八分钟的演出完美成功。修改句: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时候,爷爷的房间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点像动画里阴云环绕的古老城堡,幽暗但是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爷爷非常小资,没事就骑着自己那辆大大的二九自行车,筐子里放着布袋,然后戴上自己的帽子,赶场买小吃。爷爷的打扮只分冬夏。夏天就是白色衬衫外面加一个紧一点的马甲,很多口袋的那种。冬天是秋衣外面配一件高领灰色毛衣,然后外面一件皮夹克,非常帅气。市场上的人会说:“黄老师!又来买东西呀!”爷爷会回答说:“是呀!天气不错的呀!”有一次我半夜摸摸自己咕噜噜叫的肚子,偷偷往爷爷的房间溜。那神秘幽暗恐怖的城堡,在我推开门的一瞬间,被打回原形。只听见爷爷巨大的呼噜声,房间里混杂着话梅糖和草药的味道,书桌上摆着各种大小的本子,各种大小的钢笔。还有个大衣柜。我走近爷爷,推了推他:“爷爷。”爷爷一下醒了,惊讶地问我:“你要做什么的呀?”“爷爷,我饿。”爷爷皱了一下眉头,指着离炉子更远的地方,“你站在那里等一会儿。”过了会儿,爷爷在秋衣外套好外套,回头对我说:“我给你讲,今天我给你的东西你不许给你奶奶说的。”我点头。然后爷爷很调皮地一笑,随后转身拿着晾衣竿,用晾衣竿往衣柜最上面够,上面出现了一个铁盒子。天哪!一盒子的饼干!我手里抱着个大饼干盒,吃得咯吱咯吱。爷爷说:“这个事情不许说的呀,侬千万记住的呀。”我记住了。我记住了神秘铁盒,里面全是饼干。之后的第二夜,第三夜,第四夜,我都去找爷爷。我不知道饼干盒怎么说,就指着饼干盒说:“芽、芽!”后来因为饼干盒的秘密,我和爷爷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利的合作关系。后来就变成,每天爷爷骑着自己的二九自行车赶场。市场上的人都会说:“黄老师!又来买东西呀!”爷爷回答说:“是呀!我孙女是要吃的呀!”每天半夜,爷爷都会被一声声“芽、芽”吵醒,但不厌其烦。过了几年,我学会掌控自己的饥饿,也不会再半夜跑到那个神秘城堡要饼干。但是爷爷还是会骑着二九自行车,去赶场。市场上的人都会说:“黄老师!又来买东西呀!”爷爷会回答说:“是呀!我孙女回来了!”有一天白天,我进了爷爷房间,忽然闻见话梅糖的味道,我随口一问:“爷爷,你还记得芽吗。”爷爷回头看我,有些惊讶,而后一下子从凳子上坐起来,用晾衣竿用力够着,够下来一个铁盒,打开,里面都是饼干。爷爷说:“你不许说的。”我尝了一口,关上盖子:“好的呀,就是有点受潮了,不好吃了。”爷爷没说什么。转身随便把饼干盒放在了桌子上。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过那个饼干盒。爷爷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忽然问我爸:“爷爷有个饼干盒你们知道吗?”我爸疑惑:“没看到啊!”我冲向爷爷的房间,找了根木棍,用力地往那个大衣柜上够。吱啦一声!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拿下来。奇怪的是盒子很轻,像个空盒。摇一摇,能听见里面悉索的声音。我打开盒子,看见一个饼干袋,包装完整,在空荡荡的盒子里碰撞,我看了下日期。是我嫌弃饼干受潮的那个暑假。那天我一个人,把自己锁在爷爷的房间里,坐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吃完了一整包过期三年、包装完好的饼干。3 . 请为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4 . 赏析句子。(1)文中划线句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爷爷回头看我,有些惊讶,而后一下子从凳子上坐起来,用晾衣竿用力够着,够下来一个铁盒,打开,里面都是饼干。”5 . 文中的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原文,简要地概括爷爷的人物形象。6 . 作者看到爷爷盒子里包装完整的一个饼干袋后,把自己锁在爷爷的房间里,坐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吃完了一整包过期三年、包装完好的饼干。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作者当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心理,请你帮作者给天堂的爷爷写一封短信,不少于100字。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扇子黎戈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地扛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选自私语书,有删改)7 . 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2分)8 .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朝代扇子的特点和功用东周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后期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9 . 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3分)10 .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4分)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释)巨阸():巨险。阸:险阻重地。崇深:高峻而深邃。返捍:重叠捍护。返:通“反”,反复,重叠。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交冲:交相冲激。窥深悸魄: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赑(b)怒:形容气势壮大。浚(jn):通“骏”,疾速、疾驰。迄:到 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11 . 下列句子语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B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C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D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_)(2)哀转久绝(_)(3)河中漱广(_)(4)素气云浮(_)13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14 . (乙)文与(甲)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15 . (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除了与(甲)文长江的夏水有 _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_的特点。16 . (甲)文引用渔歌和(乙)文引用古人的话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五、句子默写17 . 填空。(1)零落成泥碾作尘,_。(陆游卜算子 咏梅)(2)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曹刿论战)(3)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六、课内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8 . 世说新语),_(朝代)临川王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19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期行(_) (2)相委而去 (_)(3)下车引之(_) (4)元方入门不顾(_)20 . 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主要人物的?21 . 文章内容说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他父亲的友人的?22 . 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下面小题。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3 . 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B两首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24 .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_)(2)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山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_)八、名著阅读课外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25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26 . 主人公是在_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27 . 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精神,_ 的信念, _的意志。28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会的开场白。(不少于60字)九、作文29 . 小作文华华同学要主持班里的“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活动。活动内容有:活动一:广告集锦(展示者:第一组王丽等同学)活动二:对联荟萃(展示者:李磊等同学)请你帮他在“广告集锦”和“对联荟萃”活动之间设计一段衔接语。要求:紧扣活动内容,100字左右。30 .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题目(1)2019年春节晚会上的节目我奋斗,我幸福告诉我们,要勇敢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就是因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请以“_的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题目(2)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开始它想游泰山,要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要100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他又想看一看奔腾的黄河,想一直爬到黄河边上,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100年,蜗牛感叹自己的生命太短暂,悲伤地什么也不做了,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读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论语里仁)某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写进了这样一条,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课内阅读1、七、诗歌鉴赏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