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319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B封建社会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由各房轮流主持,轮到的称为“值年”。C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2 . 下列词语中出现两处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晕眩寒战班蝥浑身解数B缈远书塾决别浊流宛转C取谛什物瞻养心汇神凝D微顷躁热船泊披蓑戴笠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斑蝥(mo)攲斜(q)菜畦(w)脸颊(ji)鲜血(xu)B笸箩(p)诀别(ju)蝉蜕(tu)莅临(we)憔悴(cu)C窠巢(k)匿笑(n)脑髓(su)祷告(do)菡萏(dn)D高邈(mio)秕谷(b)并蒂(d)姊妹(z)一霎时(sh)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这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B农历三月三,阳光明媚,旗幡招展,轩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盛况空前。C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纵、任性、自私等缺点。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5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意,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B写作文时我们要先在心里酝酿成熟了之后,才能下笔如有神。C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D能歌善舞的王丽当上了文艺委员,成绩优秀的王楠当上了学习委员,这真是各得其所啊!二、基础知识综合6 . 学校在房山区张坊镇红酒大道举行“走进葡萄酒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一位同学介绍了我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知识,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是诗经。“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上说的葡萄,指的是欧洲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来到中国的。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葡萄随着张骞传入中国。史书中关于葡萄酒的最早记载来自史记,之后东汉至隋朝,葡萄酒一向为达官贵人的奢侈品。唐朝是中国葪萄酒酿造史上很兴隆的时期,唐代诗歌对酒中写道:“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甲)了葡萄酒能够像金叵罗那样,作为少女出嫁的陪嫁,可见那时葡萄酒已经普及到了民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是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填人名)的诗句。对文中加点字的笔画数和(甲)处应填入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 )A.叵字共5笔(甲)记录 B.叵字共6笔(甲)记录C.叵字共6笔(甲)纪录 D.叵字共5笔(甲)纪录(2)下面是某同学采访酒庄工作人员时写下的一段话,请阅读文字,回答问题。张坊红酒大道是一条以葪萄酒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大道,串联了5家酒庄。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两旁是整齐的葡萄田,道路两侧开放的月季花散发着(甲)。丹世红酒庄的总工程师李虎军介绍说,这片土地种植前萄并酿制成酒的历史可以追湖到元朝,适宜的气候和生壤吸引他们在这里投资建设酒庄。酒庄通过土地流转从农民手上租赁土地,同时雇佣当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这样农民就能获得(乙),因此当地百姓非常欢迎葡萄酒庄企业的进驻。“酒庄葡酒产业不同于普道的种植业,定为能发展经济,所以利于改善环境,符合北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险峰说。(甲)(乙)两处选择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阵阵馨香(乙)稳定和持续的收入B.(甲)阵阵馨香(乙)持续和稳定的收入C.(甲)馨香阵阵(乙)持续和稳定的收入D.(甲)馨香阵阵(乙)稳定和持续的收入第句中的关联词使用不当,请改正。(3)下面是同学们在参观展览时摘抄的一组句子,其中修辞方法和标点符号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酒庄南萄酒产业让荒山绿了、让河水清了、让乡村美了、让农民乐了。B.看处处棚架若屏,织就蓝图荣旷野;喜千家葡萄似玉,迎来商贸富京郊。C.秋天,一串串葡萄由绿变成暗红,长得又大又圆,晶莹剔透,像玛瑙似的。D.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还是人定胜天的奇迹?(4)我国的酒文化与书画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酒往往能给文人墨客们带来突发的灵感和激情,饮酒挥毫,落笔生辉,许多书画家都在酒酣之时留下了旷世名作。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名家书法作品,其中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王羲之兰亭集序张旭古诗四帖苏轼爱酒歌赵孟頫太湖石赞A.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喝酒时写就的一幅行书。作者笔兴随酒意而生,笔力随酒韵而成,“遒媚劲健,绝代所无”。B.古诗四帖是草圣张旭的一幅草书。作者好喝酒,人称他的狂草为“醉墨”。C.爱酒歌是书法宋四家之首苏轼的一幅行书。作者在写字之前必须饮酒,曾说“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气拂拂从十指中出也。D.太湖石赞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的一幅楷书。这幅作品是作者与好友相聚时,一时酒酣,即兴挥毫而成,可谓神融笔畅,清劲洒脱,如酒香四溢。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列车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引发故障而抛锚。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因此,我们需要“正能量”。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染,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睿智,享受人生;他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怅。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较强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这般。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们身上的“负能量”。面对这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领他。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正能量的人更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其实,人们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觉得自己那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无须沉湎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无论你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多积蓄点正能量,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选自读者2017.3)7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8 .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9 . 文章的本论部分从哪几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10 . 下列句子传递出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一颗糖一世暖小时候,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从攥紧的手心里取出一颗糖,小心翼翼地撕开糖纸,慢慢地将糖放进口中,瞬间,那甜便可以蔓延开来,在稚嫩的脸上妖娆绽放。每每此时,小颜只是远远地望着我们,不肯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直到他的母亲恶狠狠地喊着他的名字,小颜才恋恋不舍地拿起镰刀,迈开细长的双腿到后山去割猪草。小颜的母亲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颗糖,甚至有时连饭都不给他吃。有次放学,我和小颜结伴回家。我从兜里掏出一颗糖,即将入口的时候,却在眼角的余光中留意到了小颜眼神中的渴望,我轻轻咬下半块糖,把剩下的半块递给小颜。小颜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光,满脸的天真和烂漫。也许是因为半块糖的缘故,小颜和我成了最好的伙伴。小颜长得瘦弱,又总是沉默不语,便时有调皮的同学欺负他。可无论同学们如何欺负,小颜总是默默承受。然而有一次,小颜却和别人打了起来。高年级的同学知道我口袋里有糖,就把我堵在回家的路上。“放她走!”一直沉默的小颜突然开口道。那些同学根本没有把小颜放在眼里,便和他扭打起来。平时看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最终落荒而逃。而在家里,小颜永远都是逆来顺受的样子,无论母亲如何打骂。后来小颜考上外地的大学,才结束了不堪回首的时光。我们都替小颜庆幸,觉得在苦难里浸泡的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小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毕竟,这里没有任何让他留恋的东西。没想到,毕业之后的小颜竟然回来了!他放弃了外面条件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在工作之余,小颜悉心侍奉在瘫痪的母亲床前,给她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她换上新衣服,推着她在阳光晴好的小路上散步。仿佛幼时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仿佛在他面前的是视他如宝的亲生母亲。坐在洒满阳光的小院里,我问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你从来没有恨过你的继母吗?”小颜轻轻地笑了:“没有,从来没有。其实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和爸爸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而且她始终坚持没有让我辍学。就像你当初给我的半块糖,那份甜,氤氲了我的整个童年。在生活里,她也给了我一颗糖,那一点点甜,化作了温暖我一辈子的暖。”突然想起小时候吃糖的情景,我们把糖含在嘴里,就那么任糖在嘴里慢慢融化,直至渗透到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多年以后,我们甚至回忆不起糖的味道,但只要看到当年珍藏的糖纸,那些甜蜜的点滴便会卷土重来,暖暖的,将我们包围。原来,当年的一颗糖,早已铭刻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了映亮一世的暖。11 . 文章标题有何作用?12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平时看似柔弱的小颜此时却爆发出了超强的力量,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闪转腾挪,火焰般的气势震慑住了他们,最终落荒而逃。13 . 文中小颜的性格除了勤劳和逆来顺受外,更重要的是懂得感恩。请对小颜懂得感恩的性格举例加以说明。14 . 联系全文,从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讲信修睦(_)(2)盗窃乱贼而不作(_)16 . 翻译下列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7 .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说说你的理解。五、句子默写18 .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虽有嘉肴)(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表达了忧国忧民,扶济苍生的情怀。(3)谁见幽人独往来,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离人心声的名句是:_,_。六、诗歌鉴赏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注】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胡马:指金兵。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19 . 本首诗中交代写作背景的一句是_,_。20 . 有人认为“吾辈空怀畎亩忧”一句中的“空”字用得很妙,请赏析。21 .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刍荛”自比,流露了其因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归隐之意。B“涕俱流”这一细节,包含着诗人心中对七兄安危和国家命运的担忧。C尾联移情于景,诗人自己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直接道出,而是将这种感情赋予多情的乱絮和飞花。D这首诗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所抒发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七、语言表达22 . 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了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进行修改。余爷爷: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小宇23 . 把下面的一段简讯浓缩为15字以内的一句话消息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制战争与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八、作文24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棵高大的树有的说,他是父亲、校长、老师有的说,它是理想、奋斗、意志 还有的说你是一棵高大的树你站得很稳 把根扎得很深带给我们丰富的营养同学们,你心中的“大树”是什么呢?请以“我心中的大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语言表达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