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4277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 静默 酝酿 哄托B发髻 地毯 高邈 棱镜C娇媚 化装 菜畦 烂漫D匿笑 菡萏 荫庇 决别2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拳擦掌,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A应有尽有B摩拳擦掌C络绎不绝D无所不备3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寺公园这株白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B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云雾缭绕,群山起伏,微风轻拂,群山若隐若现,仿佛身披薄纱的仙女翩翩起舞,这惟妙惟肖的绝美风光吸引了众多游人。C年近九十的谢欣在文史哲的修养与悟道上已达高境,以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实景山水创作实践作为基底,创作挥毫而书之,一气呵成,自由自在。D我们要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敬爱、尊重我们的老师。4 .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秋天是浓得化不开的水,_。秋天是乱得解不开的结,似能解开却又重新纠结。秋天是甜得舍不下的蜜,似能戒掉又经不住索取。A似能捧起又从指尖流过B似从指尖流过又能捧起C似能捧起又能轻轻放下D似能轻轻放下又能捧起5 .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篁竹(hun)丧乱(sng)幽邃(su)往来翕忽(x)B藻荇(xn)蕲水(q)鸡黍(sh)沉鳞竞跃(jng)C俶尔(ch)差互(c)浃背(ji)斗折蛇行(du)D沆砀(dn)挂罥(jun)藻荇(xn)余舟一芥(ji)6 . 下列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中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代词、动词、名词、数词、副词、形容词。B“富强民主”“核心价值”“航母下水”“竞选总统”“竞选失败”短语类型依次是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C“两颗晶亮的眼泪从晶晶的眼睛里涌出来。”“两颗晶亮”作定语,主干是:眼泪涌出来。D“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因果。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 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7 .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8 . 文章第2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9 . 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10 . 根据文字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遇见树苏沧桑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那么,它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选自201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11 . 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自然人生老屋外的树婴儿:让“我”感受_菜园子里的棕榈树童年: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没用的,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_几年后:让我懂得_很多年后:让我渴望重建生命之初与自然的联系12 . 下列三个句子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赏析。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13 . 文章最后说“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14 . 文中的“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习题。墨鱼自蔽林 昉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淤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知,亦足以鉴。(注释)拳然而生:蜷曲地生长。噫:文言叹词,相当于“唉”。15 . 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之墨鱼(认为)B则以墨蔽其身(掩蔽)C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捕获)D亦足以鉴(借鉴)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17 . 读完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悟?四、句子默写18 . 根据课文默写。巴东三峡巫峡长,_。(郦道元三峡)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龟虽寿)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王维的使至塞上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景象的两句诗是:_,_。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理)C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喂养)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0 .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不知马也B其真无马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策之不以其道去以六月息者也21 . 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C千里马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D造成千里马“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注)本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22 . “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23 . 本诗最后两句一改通常送别诗的写法,由眼前的祝愿变为想象朋友与自己分别后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24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能遇到读懂你的人是幸运的:诗人_(人名)在说和做一文中读出了不虚夸、重实干的闻一多先生;作家_(人名)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从鲁迅的日常生活中截取的片段中读到了一个不平凡的鲁迅;由北宋_(人名)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中我们看到了孙权也读懂了吕蒙。(2)(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甲)文中的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个_的形象。(乙)文中的祥子则又给我们展现一个_的形象。请结合小说中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_八、作文25 . 按要求作文。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九、其他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3分)我爱着属于我的八年级的。爱属于八年级给予我的心旷神怡的时刻:当你mng思苦想,而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你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你忙里偷闲和别人闲聊上几句家常时,你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当你趁着课间十分钟一瞥窗外那云卷云舒的宽容时,你会感到心灵的轻松与惬意。所以,我说八年级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_,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华。26 .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心旷神怡( ) mng( )思苦想27 . 根据文意,在文中横线处填一个恰当的比喻句。(1分)八年级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_,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华。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九、其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