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977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从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再到如今的经典咏流传传承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juq犹如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的里程碑。经典透过n 的光阴扑面而来,我们唤起对传统最温柔的记忆,让我们mngshng阅读的愿望。隔着岁月风霜,我们仍能感受到经典散发的(沁人心脾/垂涎三尺)的芳香,获得心灵滋养。1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 .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A处。A 处应填:3 .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二、现代文阅读读书与境遇罗建军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 . 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5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6 . 如何理解第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家乡的古井水乡愁总是跟童年的记忆紧密相连。小时候,在我的家乡,水井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村口、街头,还是在巷尾,常常都有水井的存在。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水井,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我见过的水井中,许多已渐渐淡忘,然而,有一口水井,伴随着我度过了多年难忘的时光。每每想到它,总是那么温馨。古井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清澈透明的,不论是从水井里取水当场喝,还是烧开水泡茶喝,总是感觉爽口而有淡淡的甜味。若在冬天取水,还可感受到从井口冒出的暖暖气息,水也是温温的。尽管每天从早到晚前来提水、挑水、浣洗的人很多,可水似乎取之不尽。不论是住在水井附近的人,还是南来北往的过客,大家都自觉地护着这口水井。人们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但从不会在井 边洗刷痰盂、马桶。我想,这既是对生命之源井水的敬畏,也是对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呵护。在水井边常有一道风景,那是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易看到的:每当天刚蒙蒙亮,早起的男人们提水的提水、挑水的挑水;女人们则叽叽喳喳边说着话,边淘米洗衣。大家互相道个安、问个好。打招呼声、欢笑声和打水时木桶与井沿的碰撞声、提桶时水从桶里泼洒出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奏响着一支快乐的生活交响曲,让人心情愉悦,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水井又是一个驿站,由于水井就在马路边,既方便了附近的住户,也给经过此地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许多南来北往的路人喜欢在井边歇歇脚,喝口井水解解渴。只要井边有人在取水,想喝口水的路人就会友好地走近井边打声招呼、讨口水喝;而取水的人也都会善意地将打好水的水桶交到路人手上,大家似乎都有一种默契。接过水桶的路人,往往将水桶往井口石上一放,蹲在旁边,双手侧扶着水桶,仰起头咕噜咕噜地喝上一大口,那感觉甚是爽快、惬意。夏天井台边,尤其是黄昏和夜晚,较往常则要热闹许多,因天气炎热,大家用水多,加上放暑假了,孩子们特别喜欢到井台边凑热闹,因为这里比其它地方都要凉爽许多。不少人家干脆把一些活也搬到井台边来做,洗衣洗碗不用说,还往往把竹床、竹椅、竹席之类都搬到井边来洗,洗了就放在井台旁晾干,晚饭之后许多人顺便就在井台边休息一会儿。这时往往是小孩子们特别开心的时间,先追追打打玩“官兵捉强盗”之类的游戏,然后在井台边用井水简单冲个澡,躺在竹床上,在星光和月光的陪伴下,一边享受井边的凉爽,一边听大人们讲天上人间的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啊,三国、水浒啊,还有抗战打鬼子、抗美援朝的故事,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小孩们,有的听着听着便呼呼入睡,不知不觉进入甜蜜梦乡 古井的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这口古井也伴随着我们成长,见证了我们儿时的许多快乐。小些时候,我与哥哥一前一后用一根竹扁担扛着一桶水回家;长大了些,就一个人用手提着大半桶水;后来长成小伙子了,就乐颠颠地挑着一担水回家。高中毕业后,我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伴随我快乐成长的古水井。在外地工作后,许多次回家乡,我都想去古井看看,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多年后,有一次我回到家乡,特别想去看看那口古井,然而,孩时的同伴告诉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当年那口古井已不存在了。我听后,心里有种莫名的惆怅和伤感。古井虽已不在,但每当我想起家乡,就常常会想起那口古水井,想起那清爽甘甜的井水给我们的滋养,想起我在井台边度过的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7 . 文章围绕“家乡的古水井”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概括。8 .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而取水的人也都会善意地将打好水的水桶交到路人手上,大家似乎都有一种默契。9 . 分析“古井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10 . 关于文章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第一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古水井消失了,让乡愁渐行渐远,无所寄托。第二种:表现村里人和睦相处、彼此关爱、民风淳朴。第三种:反映作者对滋养村民的古水井的感激和对快乐无忧的少年时光的怀念。三、句子默写11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最爱湖东行不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辛苦遭逢起一经,_。(文天祥过零丁洋)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请默写使至塞上的后四句。_,_。_,_。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徵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12 . “孜孜”:辞典中的解释:A、不停、不歇;B、勤勉不懈;C、仔细;D、温婉、柔顺,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丙文中“故夙夜孜孜”中“孜孜”的,最恰当的解释应选(_)13 . 阅读上面三段文字,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甲、乙两文在内容上都讲到国家灭亡的原因。甲文认为国家灭亡的原因是:“_,”乙文则认为“_”导致国亡。而在丙文中唐太宗认为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_”14 . 要使人信服你的观点,就要用适当的方法来说理。请结合“小贴士”谈谈甲、丙两文划线句是如何来说理的,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小贴士: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说理方式,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甲文:_丙文:_五、名著阅读15 . 孙悟空先后有美猴王、孙悟空等很多称呼,说出其中两个称呼的由来。六、综合性学习16 . 九年级三班开展诗词大会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为举办诗词大会,班长李华同学拟了一份通知。其中几处有误,请你帮他修改。通知【A】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诵读诗词积极性,【B】4月21日下午2:30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诗词中国齐学共享为主题的诗词大会活动。【C】同学们务必参加。2017年3月20日九年级三班班委会【A】划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改为“_”。【B】划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_改为_。 格式不对,你的修改方案是:【C】划线句表达不得体,应修改为:(2)请你邀请语文王老师担任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你该怎样说?七、作文17 . 文题: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线上可填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激情)要求:(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3)不得抄袭、仿写、套写。(4)不少于600字。(5)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