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799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更美莒县,县政府发布了城区规范销售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场面宏大,细节感人,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它点赞。C学生如果在考试前过于焦虑,就会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D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再次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2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组讨论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夸夸其谈,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B春游途中,不少同学筋疲力尽,老师几番劝说,他们仍然不愿开小差。C王玲同学的基础固然不好,再加上生病请假,困难自然就更大了。D指挥员如果在战场上优柔寡断,那就会贻误战机,造成严重的损失。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一年四季的风景,一年四季的诗。春天,草儿泛绿,树木发芽,鲜嫩的绿色透明发亮,明净的阳光在林间若隐若现,那隐在林间的鸟儿,歌曲清脆,潦亮。夏日,竹木扶疏,绿地如毯。炽热的阳光挡在林外,篷勃的绿色宁静荫凉,清新的空气让人沉醉。秋夜,倦鸟归cho,秋虫轻吟。在静m的森林,在温暖的小木屋里,带爱的人仰望星空,心生璀璨。冬天,红日煦暖,落叶静美。“森”呼吸,“林”距离。背起行囊向东方,抵达大海,抵达森林,有了诗也有了远方。(1)给加点的字注音。鲜嫩_荫凉_(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倦鸟归cho_静m_(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改为_改为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要争气不要斗气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有的人曾家境贫寒、出身低微,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然而刻苦努力、一路打拼,最终靠苦学苦干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在学习、工作上曾落后于人,事不遂愿,然而卧薪尝胆、奋发作为,结果弯道超车,令人刮目相看。懂得争气、努力争气的人,血是热的,心是澎湃的,生命是年轻的,如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破茧之蝶顽强地展翅,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当年鲁迅先生对笔下的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俗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Q的“可恨之处”便是不争气。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来到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想踏踏实实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轰轰烈烈干几件争光添彩“长脸儿”的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正是冲着有外国人称“能够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挖苦,顶着重重压力,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原计划6年完工的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还有当年曾经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的女排姑娘,以漂亮的“五连冠”打出了国威,赢得了尊严,等等。这些早已成为我们“集体记忆”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争气的意义和价值。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本事和本钱,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怄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里子;或互不相让,“顶”在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痛快,“撂挑子”“卸担子”,等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眼下,一些人“路怒”开斗气车,也常常因一时之怒而酿成大祸,教训惨重。斗气好比蜜蜂蜇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的一刺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要争气,不要斗气。(选自漫话人生)4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 . 有人说,第段举的都是“斗气”伤人伤己的事例,因此可以把“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删去,不会影响表达效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见解。7 . 请谈谈你对结尾段“争气是强者的阶,斗气尽弱者的拐杖”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鲜花课乔叶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彩纸包着,极为悦目。花中还插着两枝大大的粉色百合,都是三头的。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了安检区。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只见他走到候车室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的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便有人凑了过来,其中有一对小情侣点名求那两枝百合,他自然是慷慨相赠。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终于啊终于,他送到了我这里。谢谢。我接过来。环顾四周,整个候车室,花香弥漫。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所谓勇敢,不就是如此吗?即使再虚妄,也还要好好活着。所谓智慧,不就是如此吗?正因为虚妄,也才要好好活着。结果的虚妄一直就在那里,所以,就更不应该辜负过程的欢乐啊。他给我上了经典的一课。(选自读者,有删改)8 . 根据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情感心态变化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内容。情节“我”的情感心态变化过程男人挪动箱包和鲜花过安检不由得笑起来_男人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_居然有些紧张9 . 第段和第段加点的“严肃”都写出了中年男人的神态,请写出你对这两处“严肃”不同的理解。10 . 联系上下文,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11 .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鲜花课”为题目有何好处?12 . 本文第段的画线句和链接材料描写的都是送行的场面,都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链接材料)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们之中有人强作笑颜,对旅行者点点头,打个哈哈,对方同样应一声,报之以点头和微笑。(选自比尔博姆送行)四、文言文阅读【古文阅读】(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河中石兽)(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遽:马上,立即。契:用刀刻13 .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如是再啮( ) 转转不已( )求剑若此( )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6 . 一位老师上课用PPT演示了(甲)文中的内容,下面是他用的五张图,请你根据甲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 ABCD17 . 甲文中的老兵批评了那些“”(用原文内容填写)的人,乙文则讽刺了那些(用自己的话表达)的人。五、句子默写18 .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的上下句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树木丛生,_。(曹操观沧海)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学而时习之,_?(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四十而不惑,”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不知何处吹芦管,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碧玉妆成一树高,_。(贺知章咏柳)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借问酒家何处有,_。(杜牧清明)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范仲淹苦学)(注)粥:稠粥。日昃:太阳偏西。1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2)微斯人(_)(3)日昃始食(_)(4)去之南都(_)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遂大通六经之旨。21 .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22 . 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七、语言表达23 . 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优秀的书法作品,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而独特的光芒。颜真卿的楷书_;王羲之的行书_;张旭的草书癫狂恣肆,如暴风骤雨,让猝不及防的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八、名著阅读24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一个贫穷、残疾、孤独,由种种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欢乐!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就像他那句名言说的那是浓缩了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欢乐用痛苦造就”。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_,文中的“他”是_,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_。九、作文25 .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根据要求写作文。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请以“你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对比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