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795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名著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它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B“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C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龟兔赛跑”“蚊子和狮子”“女娲造人”“农夫和蛇”这些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这本集子。D“有一天,猫不怀好意地、假惺惺地举办生日宴会,请来许多鸡赴宴。鸡刚一到齐,猫立刻就关上大门,把它们统统吃掉了。”这则寓言故事借猫的形象嘲讽了人类贪得无厌的缺点,具有警示意义。2 .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ABCD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与邻为善王充闾(1)九岁那年春节期间,私塾放假,我随同母亲到外祖父家贺年拜寿。一进院,我就见屋门上贴着一副洒金朱红墨迹对联,感到很有内涵,也很新鲜,和常见的“祈福呈祥”之类迥然不同,便默默地记诵下来:结善邻同照乘宝;正家风胜满籝(yng)金。(2)邻里关系是否正常、良好,不仅直接关乎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生态平衡,而且对于人群精神素质、道德水平的滋育和涵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华夏大地上,传统社会以农立国,民众以“力田为生之本”,长期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加上儒家伦理文化的熏陶浸染,国人相互间产生了较强的亲和力与共容性。由此,以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家族和以地缘关系联系的社区邻里为经纬,形成了稳固的网状关系结构。几千年来,祖辈流传的“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等民谚,形象地表明了邻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3)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与公义,自始就以一种品格、气质、风范的形态,融化在民族的血液中,沉淀到社会风习里,一代代地传承下来,还以诗文的形式记载在历代典籍之中。“四书”孟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老夫子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邻和睦共处的温馨图景,而且给出了以邻为伴、比邻相依的价值目标与道德义务要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邻里关系的经典论述。(4)载诸史籍的还有一些动人心弦的逸闻佳话宋人谈苑记载:五代时,官居工部尚书的杨玢,自前蜀归后唐,其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写好状纸找他支持,他却回函题写了四句诗: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5)他教育子弟以历史眼光看待眼前的得失,认识盛衰无常,繁华易逝,拥有再多又能怎样?子弟们领会了杨大人的训示,打消了上告官府的念头。这首诗表达了亲仁善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提倡宽容忍让,反求诸己,正确处理邻里间的矛盾、纷争。(6)时光流逝,世事因时而异。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千百年前的逸闻佳话、懿言嘉行还有现实意义吗?(7)至今,邻里关系仍然是社区乃至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事关家风、民风、社会风气。对于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仍然需要秉承亲仁善邻、与邻为善的理念,讲宽容,讲谅解,讲团结,讲风格,讲友谊,重情感,做到利益面前多让步,困难面前多救助。古往先贤那些感人至深的范例、传诵不衰的诗文,在今天仍有值得学习、借鉴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家风、民风建设方面,更有直接的教益。(8)作为邻里关系的根基,作为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家风连接着民风,民风连接着社会风气;和谐、健康的家风,在建设精神文明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3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融化在民族的血液中,一代代传承。B和谐、健康的家风,在建设精神文明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C时光流逝,世事因时而异。千百年前的逸闻佳话、懿言嘉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D第(3)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孟子中的例子论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一代代地传承下来,还以诗文的形式记载在历代典籍之中,增强了说服力。4 .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5 . 阅读文章,简要说说与邻为善的意义何在。6 . 如果将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材料:增广贤文中有“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之说。阅读理解。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沈从文说起过节和观灯,每人都有一份不同的经验。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大国,地面广、人口多、历史长,分布全国。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又不一样,所以一年四季就有许多种节日,使用不同方式,分别在山上、水边、乡村、城镇举行。属于个人的且家家有份。这些节日影响到衣食住行各方面,丰富人民生活的内容,扩大历史文化的面貌,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 一般吃的如年糕、粽子、月饼、腊八粥,玩的如花炮、焰火、秋千、风筝、灯彩、陀螺、兔儿爷、胖阿福,穿戴的如虎头帽、猫猫鞋,做闹龙舟和百子观灯图的衣裙、坎肩、涎围和围裙就无一不和节令密切相关。较古节日已延长了二三千年,后起的也有千把年历史,经史等古籍中曾提起它种种来历和举行的仪式。大多数节日常和农事生产相关,小部分则由名人故事或神话传说而来。因此有的虽具全国性,依旧会留下些区域特征。比如为纪念屈原的五月端阳,包粽子,悬蒲艾,戴石榴花,虽然已成全国习惯,但南方的龙舟竞渡,给青年、妇女及小孩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就决不是生长在北方平原的人所能想象的!大江以南,凡是有河流可通船舶处,无论大城小市,端午必照例举行赛船。这些特制龙船多窄而长,有的且分五色。头尾高张,转动十分灵便。平时搁在岸上,节日来临前,才由二三十个特选少壮青年,在鞭炮轰响、欢笑呼喊中送请下水。初五叫小端阳,十五叫大端阳,正式比赛或由初三到初五,或由初五到十五。沅水流域的渔家子弟,白天玩不尽兴,晚上犹继续进行,三更半夜后,住在河边的人从睡梦中醒来时,还可听到水面飘来蓬蓬当当的锣鼓声。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四十多年前在一条六百里长的沅水和五个支流一些大城小镇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因此还可联想起许多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较早出现的龙舟,似应数敦煌壁画,东王公坐在上面去会西王母,云游远方,象征“驾六龙以驭天”。画虽成于北朝人手,最先稿本或可早到汉代。其次是洛神赋图卷,也有个相似而不同的龙舟,仿佛“驾玉虬而偕逝”情形,作为曹植对洛神的眷恋悬想。虽历来当作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手笔,产生时代又可能较晚些。还有个长及数丈元明人传摹唐李昭道阿房宫图卷,也有几只装饰华美的龙凤舟,在一派清波中从容荡漾,和结构宏伟建筑群相呼应。 只是这些龙舟有的近于在水云中游行的无轮车子,有的又和五月端阳少直接关系。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龙舟图、元人王振鹏龙舟竞渡图、宋人西湖竞渡图,明人龙舟竞渡图 画幅虽不大,作得都相当生动美丽,反映出部分历史真实。故宫收藏清初十二月令画轴五月端阳龙舟图,且画得格外华美热闹。此外明清工人用象牙、竹木和剔红雕填漆做的龙船,也有工艺精巧绝伦的。至于应用到生活服用方面,实无过西南各省民间挑花刺绣。被面、帐檐、门帘、枕帕、围裙、手巾、头巾和小孩穿的坎肩,涎围,戴的花帽,经常都把“闹龙舟”作主题,加以各种不同艺术表现,做得异常精美出色。当地妇女制作这些刺绣时,照例必把个人节日欢乐的回忆,做新嫁娘做母亲对于家庭的幸福愿望,对于儿女的热爱关心,连同彩色丝线交织在图案中。闹龙舟的五彩版画,也特别受农村中和长年寄居在渔船上、货船上的妇孺欢迎,能引起他们种种欢乐回忆和联想。7 . 作者回忆中的“端午”主要是什么地方的风俗?8 . “端午”给作者的“特别”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9 . 第2 段介绍了中国自古至今丰富多彩的节日,作者认为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10 . 本文题目是“端午”,但作者却用了不少笔墨介绍中国各种节日及意义,有必要吗?请说说你的理由。11 . 从文章最后两段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有两种身份:一是南方端午节的_,一是文化历史的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12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肉食者鄙鄙:身份低微B小惠未徧徧:遍及C必以信信:实情D齐人三鼓鼓:击鼓(进军)13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数月之后B可以一战可以为师矣C公将鼓之久之,目似暝D忠之属也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4 . 对画线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A那些大国是难以揣测的,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特意去追击他们。B大国是难以揣测的,害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C大国是难以揣测的,害怕在那儿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没有了,所以追击他们。D那些大国是难以测量的,害怕在那儿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追击。15 .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记叙战役的佳作。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以弱胜强的必要条件。B本文文眼是“远谋”。无论是战前讨论、战场上的指挥,还是取胜原因分析,都展示了曹刿是“远谋”的军事家。C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有关论述,对战争背景、战前准备的讨论、克敌经过等一笔带过。D“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填空。(1)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5)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6)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作为内容就很合适。五、诗歌鉴赏17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_六、名著阅读阅读下列名著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18 . 以上文段节选自_(作者)的长篇小说_。19 . 在这段写天气热的经典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所有这些细节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用文段中原文回答)20 . 该部名著中男主人公生命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请写出她们的名字及结局。七、综合性学习“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议题简述)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挣钱是不务正业吗?(比较阅读)(甲)如果孩子整天打游戏,恐怕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务正业,需要好好管教了。但是,小新打游戏却得到了母亲的力挺。小新的母亲王女士一句“时代已经不同了”,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同时,她还拿出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有天分”,以及不影响学业、孩子更阳光等为理由,证明自己支持孩子打游戏的合理性。但从媒体报道中可知,小新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晚上十点这段时间,基本都会进行游戏直播。当别的孩子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或发展特长的时候,小新每天却要拿出6到7个小时工作进行游戏直播。如果非要说这样做不影响他的学习,不影响他游戏之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恐怕难以让人信服。作为孩子的家长,恐怕还要想清楚两个问题。其一,如果小新打游戏没有高达每月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家长还会这样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支持孩子吗?其二,当下游戏直播平台之所以青睐小新,看中的一个重要“卖点”,是孩子小小年纪而游戏“功夫”了得。但是,随着小新一年年长大,以及其他类似年纪的游戏玩家陆续加入,小新的这一重要“卖点”会逐渐丧失。如果随着年纪渐长,小新的游戏“天分”未能实现良好延续,长大后不再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单纯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生活,到时该怎么办?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别的谋生技能,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规划儿子彼时的生活和工作?尤其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一些具有出众天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特殊成长方式,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即便孩子有某些特殊技能,家长也不应该过于功利地“开发”,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略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乙)少年凭借游戏专长而赢来不菲收入,之所以会引来不少人关注,是因为孩子的专长强项不是文化知识上的特长,而是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这在常人看来与成长成才格格不入,产生的只会是反作用。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长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它、擅长它。很显然,少年既然能够在游戏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专长,说明孩子在这一领域存在天赋和潜能,理当因势利导、挖掘利用,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不能因为游戏客观存在着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不利一面,就戴着有色眼镜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戏的正面功能价值,无视促进孩子成长发展的有利一面。诚然,来自于社会上的这些批评之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关切,完全是一片好心。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应当理智看待,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游戏方面所独有的特长,也要认识到孩子身处学习求知重要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绝不能因为孩子拥有游戏特长就无视甚至放弃文化学习。由于孩子尚小,对事物的认识还难以做到科学理性,这就要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和义务,护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好孩子的成长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不能让游戏成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废正常学业。另一方面,要平衡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紧紧把握孩子仍处于学习求知、身心成长重要阶段这一客观现实,充分认识文化知识对于其他专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防止重游戏、轻学业的片面倾向。唯此,才能实现游戏与学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若只是痴迷和专注游戏,而忽略和荒废学业,将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长的严重障碍。(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27日第2版作者:李记罗建华)(思考探究)21 . 请为两篇短文分别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要观点的题目。22 . 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甲)文推断小新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今后的生活,作为家长应规划好子女的生活和工作。B(乙)文认为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对促进孩子成长发展是有利的,应该积极鼓励。C(甲)文认为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虽然不一定影响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但少年靠打游戏挣钱过一生可能性不大。D(甲)(乙)两文的内容异中有同,都谈到了家长如何处理孩子打游戏与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23 . (小题3)以下是两位初中生读了“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这则报道后的部分对话:生1:看来,玩游戏并非不务正业,也能“成才”啊。生2:一般人怎么可能?这只是个例啊,还是老老实实学好文化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根据两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以内)。24 . 语文综合实践。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二(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_(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_(3)请以扬州市梅岭中学学工处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全体师生践行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请注意倡议书的格式!)_八、作文25 . 你家乡的冬天有何特点?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150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山和济南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相契合的点来写。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