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658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受地于先王B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C行道之人弗受/无奔走之劳矣D言和而色夷/挺剑而起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学创作离不开细节的提炼。细节的刻画往往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A鲁迅故乡中闰土“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神色细节,折射出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的心理细节,写出“我”善良纯真的性格。C司马迁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语言细节,显示了他厌弃同伴、不屑与雇农为伍的性格。D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动作细节,写出了曹刿谨慎细致、不轻敌冒进的心理。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憔悴(qio)笃志(d)棱镜(lng)咄咄逼人(du)B莅临(l)贮蓄 (zh)荫蔽(yn)人迹罕至(hn)C着落(zhu)霎时(sh)欹斜(q)淅淅沥沥(l)D匿笑(n)菡萏(dn)收敛(lin)混为一谈(hn)4 .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全书由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十篇文章组成。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C朝花夕拾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性格特点是迷信、不拘小节、朴实。D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5 . 下面文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A適:同“谪”。B屯:停驻。C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D度:估计。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悲惨稳健避免至死不懈B爆炸拨尖援助家喻户晓C暑名仰慕焦虑马革裹尸D逝世难堪呼啸锋芒必露7 .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其翼/若垂天之云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8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国家三令五申,“拒绝酒驾”已成为三岁稚童都知道的事情;虽然这已是一个陈词滥调的话题,但依然有司机明知故犯,酒后驾驶。B王老师的口才很好,历史课上,他栩栩如生的讲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盛唐国力无比强大。C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D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失败。9 .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 比喻拟人)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反问)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比喻 对比)D雨说: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反问 拟人)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二、现代文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摘编自老海棠树,中国盲文出版社)1.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2.阅读、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3.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A本文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B文章通过我对奶奶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自己懵懂无知的愧疚和对奶奶的无限思念。C文章第三段写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爬树的经历和心情,希望任何事都可以在树上解决,如吃饭,睡觉等,把孩子的天真描述的十分透彻。D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海棠树与奶奶相比较。“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这说明了海棠树与奶奶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鸬鹚(节选)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材料二:钩嘴大脚,捕鱼神器(节选)在分类学上,鸬鹚属于鹈形目,这个家族的脚都为“全蹼足”,四个脚趾之间均有蹼相连,这能给它们水下活动提供更充足的推进力。左水下,鸬鹚会收紧羽毛,两只大脚在身后划水推进,如鱼雷般快速穿梭,偶尔翅膀也会半张开来,用以帮助急转弯,或者扑动几下加速前冲。鸬鹚嘴尖的事物,让它看起来有些像鹰,因此鸬鹚也常被称为“鱼鹰”。这个钧对捕鱼至关重要,通常鱼只要被它叼住,就会受伤流血。即便趁鸬鹚不留神逃脱了,鱼也会因流血受伤而大大影响速度,很难逃脱鸬鹚接下来的二次追捕。“遇到大鱼,就算无法单独擒获,鸬鹚们也会通力合作,你啄头、它啄尾,共同把鱼驱赶到渔船附近,等待主人用工具将鱼捕获。”有文章曾这样描述。材料三:西湖渔夫(节选)西湖是人间天堂,也是鸟类乐园。每年冬天,大批鸬鹚从北方飞来越冬,西湖成为观赏鸬鹚、拍摄鸬鹚的好去处。鸬鹚比鸭狭长,体羽黑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鳞片状。鸬鹚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白点。鸬鹚捕鱼方法独特。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沙底的水域,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难逃脱。历史上,很早就有人驯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它们整齐地站在船头,脖子上都被系上绳子。当渔民发现水中有鱼时,便把鸬鹚赶入。由于脖子上系着绳子,鸬鹚捕到鱼也无法吞咽下去,只好叼着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取下后,鸬鹚再次下潜去捕鱼。11 . 下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段材料都是以鸬鹚为对象,抓住鸬鹚擅长捕鱼的特性来写。B材料一是记叙文,通过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给人生动优美之感。C材料二和三都是说明文,都运用了打比方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D三段材料都是从欣赏的角度写鸬鹚,融入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2 . 下列对文本信息的探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对鸬鹚捕鱼过程的介绍极为相似,可以判断材料一写的内容发生在南方水乡的可能性较大。B材料二末尾,从引文中“就算”“也会”“有文章曾”这些词语看,鸬鹚也有合作捕大鱼的情形。C从材料三可知,鸬鹚是一种候鸟,野生野长的鸬鹚会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在南北方之间迁徙。D从材料三看,在历史上鸬鹚最早被渔民驯养是在南方水乡开始的,因为北方缺水少鱼。13 . 三段材料分别运用“士兵”“神器”和“渔夫”三个词来写鸬鹚,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士兵”突出了鸬鹚的_特点;(2)“神器”突出了鸬鹚的_特点;(3)“渔夫”突出了鸬鹚的_特点。三、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_。_。(晏殊浣溪沙)(2)_,_。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3)金陵城上西楼,_。_。(朱敦儒相见欢)(4)晏殊的浣溪沙中表现出词人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流露出感慨与惆怅的句子是:_,_。四、诗歌鉴赏诗歌赏析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5 . 本诗题目为“春望”,“望”的是什么?16 .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注释)(1)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2)浸淫:逐渐蔓延、扩展.(3)踬:被东西绊倒。(4)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17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足之履平地(_)(2)命童子取土平之(_)18 . 与“何以天下家国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上流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何陋之有19 . 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20 .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_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六、作文21 .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课外阅读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