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33442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说教材 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 说教学过程设计 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1、教材分析,2、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并理解某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利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难点: 密度概念的理解,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实验操作兴趣浓厚,语言表达相对欠缺。,相异构想,三、教学模式、教法 、学法,1、“三动”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原理、主体发展,“全动”,“互动”,主动发展,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3、学法指导 :比较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金牌、铜牌 学生分组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纯水、体积不同的铁块、铜块、铝块若干。,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5分钟),(二) 新课教学 (33分钟),1、科学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0分钟)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8分钟),(5)分析与论证(10分钟),实验数据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数据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水喝了一半,密度变了吗,?,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的教学 (8分钟),3、反馈练习:(5分钟) (1)下表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物质的密度时记录的数据: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为_的数据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为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可知:对于同种物质,_是一定的,而对于不同物质,_是不同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_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_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2)冰的密度为= 0.9103Kg/m3 ,当冰化掉一半后,它的密度为_。 (3)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的质量之比为10: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三)自主小结(2分钟) 我的收获,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 (二)新课教学 1、学习密度表 2、密度知识的应用 例题:学校的一只铅球体积约0.52分米3,质量是4千克,已知铅的密度是11.3103Kg/m3,它是铅做的吗?通过计算证明。 (三)自主归纳,评价小结:,“金牌”是否纯金,?,六、板书设计,一、科学探究:物体的 二、密度() 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 提问: 体积的质量。 猜想: 2、公式: =m/V 设计实验: 3、单位: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国)千克/米3(Kg/m3) 分析与论证: (常)克/厘米3(g/cm3) 结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