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1164715 上传时间:2020-04-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求物理会考知识点十、稳恒电流 1.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A=10-6A 2.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R=U/I,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5)焦耳定律:Q=I 2 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6).串并联电路 电路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7.电动势 -(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例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15V,物理意义是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过电源,每通过1C的电荷,干电池就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1C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中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E=U 外 +U 内 . 十一、磁场 1.磁场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永磁体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2)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注意安培定则用法) 直线电流的磁场: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管外是非匀强磁场. 环形电流的磁场: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 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相同.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分布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 3.磁感应强度 (1)定义: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单位T,1T=1N/(Am). (2)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4.地磁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5.安培力 (1)安培力大小F=BIL.式中F、B、I要两两垂直,L是有效长度. (2)安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 (3)安培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绕闭合回路一周,安培力做的功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 6. 洛伦兹力 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实质,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所以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一样也由左手定则判定. (4)在磁场中静止的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十二、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0.(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2.磁通量 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表达式 E=n/t 3.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在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将它们接上电阻等用电器,便可对用电器供电,在回路。2.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资料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3)速度的测量(实验) 原理:。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2)定义:,其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速度时间关系: 位移时间关系: (2)重要推论 速度位移关系: 平均速度: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n+1-*n=aT2。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第三章 相互作用 要点解读 一、力的性质 1.物质性:一个力的产生仅仅涉及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则为施力物体。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受到施力物体给它的力,则施力物体也一定受到受力物体给它的力。3.效果性: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力的表示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精确表示力,线段应按一定的标度画出。(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向线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某个力的作用。二、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 (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2)三要素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2.弹力 (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2)三要素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3.摩擦力 (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三要素 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FN。其中为动摩擦因数。FN为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B.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受力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为0 作用点:在接触面或接触物上。三、力的运算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合力为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法则。1.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实验探究: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相同。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2)减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措施: 保证两次作用下橡皮条的形变情况相同(细绳与橡皮条的结点到达同一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记下力的方向,所以两点的距离要适当远些,细绳应长一些。将力的方向记在白纸上,所以细绳应与纸面平行。实验采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和计算合力,应选定合适的标度。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3.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论述及公式(详细)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0;反向则a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gt/V07.合位移:s=(*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4.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会考即将来临,如何轻松过会考这一关,为将要进行的高考复习打好基础,我特此把会考知识加以概括,一为迎接会考,二为高考基础知识的一铺垫。第一章 力学一、力:力士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5.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0;反向则a末速度Vt=Vo+at4.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5.位移s=V平t=Vot+at2/2=Vt/2t6.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7.有用推论Vt2-Vo2=2as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a.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b.位移s=.有用推论Vt2-Vo2=-2gsd.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e.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一)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gt/V07.合位移:s=(*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二)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与频率:T=1/f2.线速度V=s/t=2r/T3.角速度=/t=2/T=2f4.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5.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三)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6.高中物理会考重点知识除此之外,建议分成各个部分来记。运动学公式主要是:S=V初t+1/2at2,V末2-V初2=2aS,V末=V初+at。关于能量有W=FScos,W=Pt,P=FVcos,应记住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及重力势能的特点。力学应通过加速度a与运动学联系起来。电学有电场和电路两部分。电场有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静电力与场强E有关,电场能的性质则与电势和电势差U有关。电路则有部分电路和闭合电路之分,两者都有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实验也是由这两个公式来设计的。磁场要结合磁场性质,并与电场类比。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为F=BIL,电荷在磁场中力的作用F=qVB。区分磁场学中左右手的功能。左手与力有关,右手与电磁转化有关。由于某是前理科生,对于文科物理教到哪不大清楚。还请LZ再问 吧。7.高中物理哪些知识点是常考并且非常重要的8.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0;反向则a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水平方向速度:V*=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gt/V07.合位移:s=(*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9.高中会考物理公式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 一、力1.重力: ( , ,在地球两极g最大,在赤道g最小)2.合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1. 位移: ; (匀变速)2. 平均速度: (适于任何运动);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 加速度: (速度变化率)4. 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5. 速度位移公式: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 ,只受重力,a=g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位移公式: (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 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 经时间t的速度: 平抛运动时间: (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 (2)角速度: (3) (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5)向心力: (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6)向心加速度: (7)周期: 3.万有引力定律 (1) 表达式: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1) 主要公式: ; (应分清M与m,g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2) 天体质量M的估算: 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公式 判断, , ,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5)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3.6 104km),v、均为定值。五、机械能1. 功:W=Fscos,其中为F、s之间的夹角。此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解题时应注意W与F的对应关系。当功率恒定时,也可使用公式:W=Pt,变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求解。2. 功率: (平均功率) (瞬时功率)P与F具有对应关系,当P为机车功率时,F为机车的牵引力 3. 机车运动最大速度: 4. 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功等于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也可表述为一切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注意: 有两种算法)5. 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六、电场1. 元电荷: (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2. 库仑定律: ,其中 (使用公式时,Q1、Q2均用绝对值代入,力的方向利用电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判断。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3. 电场强度:1) 定义式: ,单位:(N/C)。其中q为试探电荷。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而与试探电荷的存在与否以及试探电荷的电量、电性均无关。2) 点电荷场强公式: ,其中Q为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此公式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电场。应用此公式时注意区分场源电荷与试探电荷。电子伏特(eV)是能量单位, 。七、磁场 磁通量: 条件: 磁感应强度: 条件: 安培力: 条件: 方向:左手定则 八、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 九、家电 (1)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电热: 电功率 : (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4)1度电 = 1KWh = 3.6*106J (5)电阻 R 单位: 电容 C 单位:F,f,pF 电感 H 单位:H,mH,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