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59467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澎湃沥尽心血深误痛绝浩浩荡荡B榜样大庭广众颠沛流离悔人不倦C祈祷以身作则悲天悯人忍俊不禁D烦躁精疲力竭语无轮次小心翼翼2 .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ng) 凫水(f)羁绊(j)戛然而止(g)B怠慢(di)糜子(mi) 锵然(jing) 销声匿迹(n)C脑畔(pn)蓦然(m)缄默(jin)豁然开朗(hu)D连翘(qia) 斡旋(w)褶皱(zh)黄发垂髫(tio)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秋的香山,是人们观赏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B只有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C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D通过和班主任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4 . 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中,“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B“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自”字,意味沉痛,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由此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两句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地淋漓尽致,体现了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5 .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B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试验场。C网络是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也会藏污纳垢。D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A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了。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天,就是怀远了,可望不可即,人活得形而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忧伤,放在春天和夏天都不够清远悠扬。冬天宜喝茶读卷下棋悟道,还有,就是侍弄书法。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粗细细,曲曲折折,或旁逸斜出,或肃严端然。这些冬日苍黄天底下的黑色树枝,被一抽象,一组合,就成了宣纸上黑色的字。楷书端然舒朗,可匀匀透进日光,它是江南的山地上整齐栽种的桑。桑叶已凋,蚕已结茧。B缓缓向上的山地上,只剩下这些行列整齐的桑树了,像日子一样简洁寻常又蓬勃有序。行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是冬天的柳,月是冬天的月,既风情飘逸,又有一种苍老与霜意。它有一种柔韧的骨感,又仿佛是旧时士人,身在江湖,心系庙堂。草书,好像大雪来前,狂风一夜,山山岭岭的松枝都在一身怒气地舞着,在风里舞着,柔中带刚。古筝曲林冲夜奔听起来,就有一种野气和生气,像草书。篆书是诗经里“风雅颂”中的“颂”,庄严贵气,深厚圆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冬日进行一桩古老盛大的礼仪。或者是在讲述一个上古的神话传说,讲精卫填海,讲女娲补天,深具大气象。隶书工整,透着方正平和之气,有些四海一统的意思。那横竖撇捺之间,很是规整,仿佛是说,服装统一了,语言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从此纲常井然,该放羊的去放羊,该织布的去织布。古人真是太聪明,把那么多的事物和人情抽象成线条来组合成为汉字。留下我们后人没事干了,干歇着又无聊,枯冬又漫长,大雪封天地,只好喝茶,下棋,练练书法。或者画画水墨,把那黑色的线条稀释延展开来,成为面,成为一纸江山。如果说,各种闲雅之事也都有归属的季节,我以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刺绣属于春天,因为它绚烂明媚。冬天若是刺绣,太苦,苦到让人忘记了刺绣本身的美。唐诗贫女里有句子: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刺绣已是谋生,想必时时会被催要而赶工期,深冬腊月也要绣。戏曲属于春天,让人想见两情相悦的美好。就像牡丹亭,因爱在春天死,还会因爱而生,迟早都是要相见的。有一年冬天,路过一乡间戏台,见有红男绿女在台上迤逦走动,因了彼时的天寒野旷,我总觉得那演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一类的苦情戏,即使有欢颜,也只是暂时。好戏要在春天演。冬天就留给书法吧。在冬天,雪一下,天地就空了,人也生出了失重的虚无感。在这茫茫的白的世界里,能对抗的,只有黑色。当一页米白色的宣纸展开,一管羊毫喝饱了墨就动身它迈向宣纸,那步伐,疾走是草书,漫步是小楷每一根线条,或禅或道,都像是阅尽人世沧桑的人最后蓦然回首,转向内心寻找出路。6 . 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7 . 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第段A句中的“肉感”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段B句。8 . 作者笔端处处含情,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请摘录其中一处,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9 . 以下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作为本文的题目?简要说说你的理由。A一纸江山B书法之冬品味亲情之朴素与伟大。(13分)父亲之笔游宇明一直觉得父亲是个优秀的田园诗人,春天他写下水稻、大豆,夏天写下他红薯、绿豆,秋天他写下荞麦、萝卜,冬天则写下油菜、小麦,每一首诗都那么郁郁葱葱、元气充盈,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温暖。父亲用来写诗的笔是他的各种农具。父亲是一个喜欢置办农具的人,我可以轻松地说出家里许多农具的名字:砍刀、小挖子、禾镰、竹扒、锄头、钯头、铁犁、铁钯、木钯、扮捅、耕牛。父亲不喜欢向别人借农具,他一向不善言辞,平时很少跟别人打交道,更不愿意在这种节骨眼上求人。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父亲很勤快,开垦了不少土地,自己家里工具齐全些,可以随手拿着走向田间地头,节省许多时间。父亲最珍视的农具有两样,一是犁,一是耕牛。我家的犁架是用上等的杉木做的,杉木轻巧,可以节省力气;犁坯使用的是当地能买到的最好的生铁,锋利结实且富韧性。老家是山区,村里又没有江河潭湖,经常出现干旱,农田在秋天以后都是旱得开着很大一条裂缝的,如果犁耙功夫不到家,稻田就会漏水,影响收成。父亲犁的田却从来没有漏过水,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做事认真,翻耕稻田时每个角落都会犁到,另一方面也与他善于造犁很有关系,犁造得好,能够深入田里的“死角”,裂缝容易堵住。记得我读大学那几年回乡帮着父亲搞“双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乡亲向父亲借犁,说我家造的犁比他们自己造的好用,父亲总是高高兴兴地借给他们。父亲不仅善造犁,还非常注意保养。每次犁完田,他都会到附近的塘里把犁冲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敞阳处阴干(犁因为吸水太多,不能在太阳底下晒,否则犁架很容易开裂),他的犁坯总是闪着白晃晃的光,而不象村里某些人的犁一样上面总是盖着一层土色的铁锈。我家有头好牛,这也是父亲很自豪的。我家的牛是母牛,它有一身深黄色油光发亮的的毛,头部较长,长相清逸,性格温驯。它犁田时从不惜力,又特别有悟性,父亲的每一句吆喝,它都能听懂,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叫它直行就直行,叫它拐弯就拐弯。它工作努力,却不计较待遇。放养时总是围着一小块草地吃得团团转,茅草、蒿子、雷公藤、野苎麻叶来者不拒。冬天圈养时,就吃稻草、瘪谷,偶尔吃上一顿干薯藤,它会把这个当成过年,吃了就快快乐乐地唱歌。这牛还特别重感情。父亲患了骨质增生病,腰老是伸不直,走路的速度自然受影响,同样的时间我们走三步,他顶多走两步。因为走得慢,他随别人一起去草山放牛时,那些牛们常常把他甩在后面。然而,走一段路发现主人没来,我家的牛会让其它牛先走,自己静静地站在路边,也不吃草,只是一遍又一遍叫唤,父亲知道,这是牛在喊他了。于是,他会尽可能加快步子赶上去。早几年,我不让父母再种田,父亲一定要留下那条牛,说这头牛好养,我强迫他把牛买了,父亲满眼都是泪花。我知道,在心里,父亲不是把这条牛看成是普通的农具,而是将其当成自己的朋友的。父亲真心地喜欢他的农具,就象我喜欢自己写作用的电脑一样。父亲用他的农具诗笔写成了一首首美丽的农事诗,写老了自己,写大了我们。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回答问题。10 . 、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2分)11 . 、请你概括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2分)12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犁造得好?(3分)13 . 、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比较,你觉得两篇文章在写法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4分)14 . 、有人说:父爱如伞,为儿女遮挡风雨;父爱如雨,为儿女濯洗心灵;请你根据本文内容仿照例句续写或者根据你的亲身感悟续写一个句子(2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甲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 莲 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 . 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_(朝代)的刘禹锡和北宋的_(人名)。16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_)(2)调素琴(_)(3)濯清涟而不妖(_)(4)宜乎众矣(_)17 . 陋室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陋室?具体表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18 . 人们常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请你谈谈其中做人的道理。19 . 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四、句子默写20 . 古诗文默写。(1)在景春心中,大丈夫的形象应该是:_,_。(孟子富贵不能淫)(2)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想说明白却不可言传的句子是:_,_。(3)雁门太守行中声色结合,写出激战的悲壮之美的句子是:_,_。(4)_,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5)争渡,争渡,_。(李淸照如梦令)五、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1)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者撷取了很多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其中藤野先生故乡琐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在父亲临终时照习俗不断呼叫他是“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A阿长与一文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具有进步思想的先进妇女写活了。(2)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分别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一项说明理由。A.鉴略 B.二十四孝图 C.山海经我选_,童年鲁迅对这本书是_的。因为_。(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为家喻户晓的一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回味他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理性的批判思想。请结合具体内容做分析。A.温馨的回忆表现在:_。B.理性的批判表现在:_。六、综合性学习22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1)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了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标题:_(2)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答:_七、作文23 . 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具体的人名、校名和地名。(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遇见,是一个神奇的词语。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美好的故事。宗璞因为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于是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希望;海伦凯勒因为遇见安娜莎莉文老师,她的生命才创造了奇迹请你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情。(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大千世界,总有一样东西会深深地留在你的心中,让你念念不忘,或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段音乐,亦或是一条河,一棵树,一种风景。请以“心中的”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