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55365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七上兰山期中) 化石遗迹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据,考古学者曾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由此判断这种古人类( ) A . 已经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火B . 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 . 已经会缝制衣服和人工取火D . 已经学会原始农耕2. (2分) (2019七上蓬江月考)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农作物的种植 家畜饲养 聚落 城市的出现A . B . C . D . 3. (2分) (2017七上邹平月考) 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 )人工取火 建造宫室 发明车船 蒸米饭A . B . C . D . 4. (2分) 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 A . 大禹治水B . 精卫填海C . 后羿射日D . 夸父逐日5. (2分) (2019七上东莞期中) 北京人的发现、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是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要点。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学习主题下,你应该选择( ) A . 史前时期B . 国家的诞生C . 国家的统一D . 民族的交融6. (2分) (2019七上韶关期中) 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打制石器 铁农具 磨制石器 青铜器A . B . C . D . 7. (2分) 如下表中信息表明( ) 王朝疆域夏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商以今河南全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为中心西周今河南、河北、山东全部,陕西大部,南到长江下游地区A . 夏、商、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B . 河南和山西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地区C . 夏、商、西周维持统治的时间越来越长D . 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疆域在不断扩大8. (2分) (2019七上西安期中) “夏朝历时四百七,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分封制的消极影响B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过程C . 传说时代的历史D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9. (2分) (2018七上北京期中) 已知从商朝开始、较为成熟的一种文字是( ) A . 钟鼎文B . 金文C . 甲骨文D . 小篆10. (2分) 1986年在四川_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 A . 乐山B . 九寨沟C . 三星堆D . 黄龙11. (2分) (2019市南区模拟) 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分封制有所动摇B .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12. (2分) (2019靖江模拟)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民的现象往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13. (2分) (2019七上兰山期中) 都江堰工程,是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思想,对如今的水利工程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家们对它想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空前绝后!关于这一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修建者是蜀郡郡守李冰B .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C . 位于成都附近的汉江上D . 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4. (2分) (2016宁波)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 . “无为”B . “仁”C . “法与时移”D . “兼爱”、“非攻15. (2分)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 秦朝西汉B . 西汉东汉C . 东汉三国D . 三国西晋二、 简答题 (共2题;共35分)16. (20分) (2019七上玉溪期末)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图一 图二 (二)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 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 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 (4) 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17. (15分) (2019七下北海期末)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钱穆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四: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1)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 请问材料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此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 请问材料三中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4) 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5)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三、 综合题 (共2题;共40分)18. (20分) (2018七上北京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空前活跃,涌现出众多伟大的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材料三:史料记载:马厩失火。他下朝回家就问:“有人受伤吗?”而不问马有没有受伤。同时他也抨击统治者制做人俑陪葬,因为这是对人的伤害和不尊重。材料四: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1) 文中的“他”是何人?生活在哪个时期?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2) 材料二中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3) 材料三中他的言论和表现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4) 材料四中老师开导同学的方法与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一致,请说出他的名字,并根据材料归纳他思想学说的特点。 19. (20分) (2019七上西安期中) 我围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为历代统治者重视,为璀璨的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商鞅变法(1) 材料一中,图1发现于我国长江流域某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典型遗址的代表,该遗址是什么?当地的房屋主要是什么建筑? (2) 材料一中,图2铁农具在我国哪一时期出现?此外当时还有什么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 材料一中,图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由谁主持修建?影响如何? (4) 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这次变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简答题 (共2题;共35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7-5、三、 综合题 (共2题;共40分)18-1、18-2、18-3、18-4、19-1、19-2、19-3、1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