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7608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七下綦江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明出色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获得“演讲小能手”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B . “嫦娥奔月”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C . 王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 同学们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D . 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2. (2分) (2019七上珠海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B . 他的晩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晩年的他”)C .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D .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9八上德清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天接云涛连晓雾,_。(李清照渔家傲) (2) 戍鼓断人行,_。(杜甫月夜忆舍弟) (3) 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4) 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 树,常常是文人吟咏的对象。“_,_”,刘祯赠从弟吟咏的树宛如傲立不屈的君子,在严寒中坚守内心的气节;“_,_”,庭中有奇树的这棵苍翠欲滴的奇树,开着鲜艳亮丽的花儿,让思妇愁绪百结。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xqdoqio cu_叨分_告_xztn hunm y心_妹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5. (6分) (2019八下德惠期末) 请用“谁不愿意”开头,仿照下面的诗句写两行诗,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示:句式、修辞、感情色彩要与所给的诗句一致。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 (2019七上珠海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_寒雪日内集_撒盐空中差可拟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3) 下列对咏雪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B . 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C . 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D . “未若柳絮因风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9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 , 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 , 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反也(_)诚能如是(_)令心意不驰走(_)(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4)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 (2019下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余建斌(甲)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幸运!”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乙)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的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丙)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5版,有删改)(1)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中,科学家认为暗影“迷人”是因为作为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模糊看不清更给人以无限遐想。B . 第段中认为“幸运”的原因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通过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合成的黑洞照片。C . 第段举了预测黑洞、观察日食、“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等多个事例,是为了体现科学理论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D . 第段首句引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意思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如海中的一颗谷粒,用于此更凸显了人类的渺小。(2) 阅读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手心”一词在文中指什么?)这次观测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列举了许多具体数据,有何作用?)(3) 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甲)(乙)(丙)中的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4) 除了黑洞的天体模样,“黑洞”照片还让人们看到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至少两点。 9.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山水观罗兰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眇、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_,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游山是为了_,玩水是为了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1) 总体说来,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2) 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段的横线处(填写序号)。 A赋诗 B旷怀 C寻真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游山是为了_,玩水是为了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3) 文章第段把徐霞客的例子拿出来特别说明,请问在表达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4) 读完全文,你认为人对自然应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5) 请顺其思路,在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后仿写一句。 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 (2015铁岭)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题目:(一)幸福何须寻觅(二)最 的画面要求:如选择题目(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19齐齐哈尔) 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B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C . 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主人不把仆人当人看。有一次在送走一位女客人之后,因杨太太的无礼,忍无可忍的祥子愤怒地辞掉了这份工作。D . 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它们为清道夫。(2)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快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请你分析同时武官出身,做过都头、提辖、殿司制使得鲁智深和杨志的不同性格。再分别写出一个与他们各自相关的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除外)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5-1、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六、 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9-1、9-2、9-3、9-4、9-5、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