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46154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9七下孝义期末) 下面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见室主人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从这种既像隐士,又居于尘世的生活方式中可见其高洁傲岸的节操。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可见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也无缘与后世的明君贤士相见,他感慨自己生不逢时。C . 从“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中可知作者虽已“游”了一天,但意犹未尽,可见其对古风犹存的山西村的热爱及与农民亲密无间的形象。D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形象绘制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幽静、淡雅的画像,使读诗的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宁静,同时也写出作者对眼前景致的喜爱。2. (2分) (2019九下乐陵模拟)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某一形象或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丝竹”指代“音乐”,“寸管”指代“笔”,“三尺”指代“法律”,“簪缨”指代“官位”。B . 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称杜甫为杜工部,柳宗元为柳柳州,韩愈为韩昌黎,都是这种情况。C . “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宋仁宗是庙号。D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的草书名家有张旭、怀素等。3. (2分) (2019平阳模拟) 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下列诗句与温州“民俗风物”无关的一项是( ) A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B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C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南宋赵师秀约客)D .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4. (9分) (2018七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常有老师带着一班班孩子_、_和_。那是一次次播种和浇水,为了每个孩子的未来,准备下受用一生的果子。教育让人产生美感,美育让人赏心悦目。美育的高度可以很平实地表达。它可以在孩子五颜六色的蜡笔盒里,也可以呈现在法、德、美、英以及中国的路灯上。或简或繁,或古或新,在灯柱灯座的结构造型与环境的搭配中,你会发现路灯_能照亮前途,_彰显着一国一地的气质风韵。(1) 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写在第句的横线上。 A临摹 B讲解 C观看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常有老师带着一班班孩子_、_和_。(2) 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3) 第句横线上缺少一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或简或繁,或古或新,在灯柱灯座的结构造型与环境的搭配中,你会发现路灯_能照亮前途,_彰显着一国一地的气质风韵。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5. (1分) (2011龙岩) 用课文原句填空(1) 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2) 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3) 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 子曰:“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5) 登飞来峰诗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6)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7) 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_,_。”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6. (2分) (2019八下天台期末) 古诗阅读 (甲)渭川田家 唐 王维斜阳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释】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墟落:村庄。雉雊:野鸡鸣叫。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乙)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7. (10分) (2019绥化) 赏析杜甫的望岳和春望。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B .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D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干,不禁赞美。(2) 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 (16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帽子(波兰)格罗津斯卡(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B)演出开始了。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预高帽子?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九排的女士:好吧!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众人:(C)谁在捣乱?什么也听不见!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安静!请你出去!十排的先生:可是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 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 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4) 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9. (20分) (2018八上龙港期中) 现代文阅读 又是菜花黄走,看油菜花去。生长在穷山僻壤、蓬门荜户的油菜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粗布乱服的乡下丫头,会有一天成为一种金黄色的时尚符号。油菜花只是一种乡村常见的庄稼,很少出现在古代诗词里与桃李争艳,有时甚至不如荠菜花,辛弃疾的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让荠菜花名声大振。很多不种田的农人搬进城里,但油菜花进不了城,只会在乡村寂寞地开放着。她不会炒作,也没人帮她炒作,人们钟情于玫瑰,很轻易地把她忽略,甚至她的名字都被改了,只简单地称为“菜花”。油菜花却不去理会身份的高低贵贱,她不张扬,选择在桃李开花之后开放,一开就是一大片。她也不似桃李,有一两树花,就喊得全城的人都知道,纷纷前来参观,出门俱是看花人。油菜花生长在乡野,最平民化,她交往的都是一些农作物。因为接通地气,油菜花也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她只在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不赶趟儿;开花的时候,不涂脂抹粉,很本色,只是一列的黄。油菜花活得简单,而简单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油菜花从不把自己当风景,却无意中成为一道春天亮丽的景观。菜花的黄丰富了春天的色彩;“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蜜蜂没有势利眼,它们也在油菜花的枝头翩然起舞,采花蜜酿制自己的生活。我在乡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现在还没有与乡村隔断联系。油菜花太平常了,以致经常熟视无睹。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看到网络上有人呼朋唤友去看油菜花,而且真的有很多人去了,拍了很多有关油菜花的照片,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评选出陕西汉中、江西婺源等十大看油菜花的胜地。看着照片上熟悉的油菜花,我恍然有所悟,自己过去的很多跟油菜花有关的日子不就是风景吗?那一种朴实而简单的日子不就是很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吗?以前,老屋面前有一大片油菜花,农人并没有把它当风景,我也是。我们在油菜花边生活,游玩。今天突然读到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童年的记忆被唤醒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们也曾追逐黄蝶走进了油菜花地,黄蝶迷失在菜花黄之中,同时迷失的还有多年之后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有时候,生活的美不是靠发现,而是缅怀;不是寻找,而是回归。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恍然大悟,长满油菜花的土地是我们最初的出发地,走了很多年后,才明白,油菜花才是我们生命的终点。生命的本质不就是朴实简单而又诗意盎然吗?我们在寻找中迷失,在迷失后又继续寻找。我们走了很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出发。还好,那些金黄油菜花还在,迎着春风开放,好像就是为了迎回我们这些流落到城里的人。走,看油菜花去。不是看,是回家,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老家。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就是黄黄的油菜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简单、朴实、而又诗意盎然。(选自读者 作者王清铭,有删改)(1)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油菜花“简单、朴实、而又诗意盎然”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 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运用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生长在穷山僻壤、蓬门荜户的油菜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粗布乱服的乡下丫头,会有一天成为一种金黄色的时尚符号。(3) 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都呼吁“走,看油菜花去。”联系全文,结合生活说一说作者提出要去看油菜花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8分)10. (18分) (2019八下呼和浩特期中)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便要还家_便扶向路_以其境过清_悄怆幽邃_(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B . 问所从来 隶而从者C . 此中人语云 如有所语D . 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3) 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全石以为底。”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 . 甚矣,汝之不惠D . 天子为动(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 【乙】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甲】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8七上灌阳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调查对象名次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第一名母亲父亲娱乐明星第二名父亲母亲体育明星第三名科学家球星科学家(1)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3滨州) 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一)请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二)阅读下面材料,以“疼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生命中,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感觉;在生活中,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经历。“疼痛”,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而生活中的“疼痛亦是如此。在疼痛中,我们成熟、成长。正式疼痛,疼痛也美丽。要求:表达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9分)4-1、4-2、4-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5-1、5-2、5-3、5-4、5-5、5-6、5-7、四、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2分)6-1、7-1、7-2、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8-1、8-2、8-3、8-4、9-1、9-2、9-3、六、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8分)10-1、10-2、10-3、10-4、10-5、10-6、七、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1、11-2、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