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032902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亚洲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了新空间。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全球互联互通伏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要大家、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互赢的康庄大道。A开辟构建同仇敌忾就B开启创建同仇敌忾就C开启创建齐心协力也D开辟构建齐心协力也2 .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性是这本书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3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封建时期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称呼有“贬、左迁、谪”等。B醉翁亭记中,用“伛偻提携”代指老人、小孩,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意思相同。C成语“逼上梁山”源自古典名著水浒传,林冲是小说中被官府逼迫的典型人物。D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故乡都收录在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二、字词书写4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绚丽多z( );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yn( )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Xi( ),婉转悠扬;生命是流tng( )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三、现代文阅读沂蒙布鞋人生在世,谁也得穿鞋。鞋既是门面,也是身份象征,透出性格、品味和层次。现在市场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想起来激动不已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沂蒙山区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山村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一来,农家日子紧巴,衣裳补丁撂补丁,谁有闲钱买鞋。二来,山区与外面世界隔绝,祖辈不知道县城在啥地方,外面的文明也传不到这偏僻山套,城市时兴什么鞋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也无所谓。阴雨天、雪天和夜晚,山乡姑娘、媳妇就一门心思做鞋,绝活和看家本领那就是做布鞋。做布鞋很节俭,也挺讲究。当时庄户人穿衣裳,那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旧的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沂蒙山区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梆梆的“阕子”。遇上阴雨天,就拿到热坑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的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的大小、棉鞋或单鞋的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的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唰唰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在我幼小的心里,就刻下了为娘而发奋读书的念头。我感到很奇怪,我从穿巴掌大的鞋,到四十几码的鞋,娘从没有量过我的脚,却次次把鞋做得那么合脚。娘做的布鞋伴我渡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有鞋穿。”我白天上学,放学后便一路跑回家,帮娘做事,搂草,剜猪菜,挑水,尽可能减轻娘的负担。我体谅家人的苦衷和用心,每个期末捧回的红奖状,算是对长辈最好的报答。而娘奖励我的,往往是一双漂亮的布鞋。夏天雨水多,在泥泞的放学路上,我常常手拎布鞋或把布鞋掖进书包里,干脆赤着脚走回家,说啥也不舍得把布鞋弄脏了。那年秋天收成好,一个工日竟然能结算到三毛七分钱,娘专门买了新布和新棉花,刚入冬就为我做好棉布鞋,娘说:“为了让鞋暖和,鞋做得大,放上棉垫,下大雪冻不着脚!”我穿着布棉鞋,迎着飘飞的雪花,踏着结满薄冰的山路,来往于家和校园之间。整个冬天,我的脚都是热乎乎的,没有被冻伤,安然无恙。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当我一觉醒来,夜已很深了,娘仍在那昏暗的油灯下静静地赶制那双凝聚着她多少深情、多少期盼、多少祝愿的布鞋。第二天清晨,娘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把一双崭新的鞋拿到了我眼前:“听说城市人不稀罕这个,得穿用猪皮做的鞋,可咱家里日子紧巴,娘没什么给你的,你又好出脚汗,娘好歹把这鞋赶出来了,带到城里去换换脚吧!”我紧紧攥着、仔细打量着这布鞋,鞋底的针线纳得均匀且细密,黑色的鞋面上还镶着白色的边,秀气雅致。翻开娘尽是针眼的手,此刻我的心沉沉的、酸酸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涌出眼眶。娘轻轻擦除我眼角的泪滴,似有许多话要说,但嘴唇颤动,却听不到任何声音进城办完入校手续,我把那双带着故乡泥土气息和温馨亲情的布鞋,藏进存放衣服的竹条编的箱子里。当晚,刚入校的同学们都在忙着整理东西,我找出那双布鞋,那密匝整齐的针脚显出了农家人特有的执着与质朴,柔软的鞋面好像娘那无穷的关爱与惦记。我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面对娘亲手做的布鞋,不管离家多远,不管有多少困难,总感到娘的目光时刻跟随着。轻轻穿上它,慢慢走几步,霎时巨大的力量袭遍全身。那一针针的线,仿佛是回乡的路,是生命的年轮;一层层的粗布,叠加着美好的记忆和亲情的温暖。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会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选自厉彦林的散文沂蒙布鞋,有删改)5 . 本文主要回忆了什么事?作者写作此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 . 从段找出能具体表现“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的两个句子。7 . 请尝试概括文中母亲的特点。8 .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的字“贴”的理解。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9 . 对于文章结尾句“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感受。阅读课文最苦与最乐的节选,完成后面小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黑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0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谈“人要尽责任”,故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若以“苦与乐”为题,则显得题目范围过大,与内容不相称。B段中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C段中“无入而不自得”在语境中的意思是: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D段中与段中“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语句是: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11 . 下列对语段的有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出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B从议论文的角度看,选文观点明确,思路严谨,语言平实而不失华美绚丽,略带书卷气。C文章开头连续设问,以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因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作者的观点。D第三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共鸣。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乙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2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其妻献疑曰/其一贫C始龀,跳往助之/人之立志D面山而居/子何恃而往13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苦于)/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对说)B杂然相许(赞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C聚室而谋曰(商量)/子何恃而往(凭借,倚仗)D西蜀之去南海(到)/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回顾)14 . 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15 .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请指出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所受到的感受。不少于50字。五、句子默写16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 _。何当共剪西窗烛,_。 俗子胸襟谁识我?_。 _, 蜡炬成灰泪始干。斯是陋室,_。(陋室铭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 _,小桥流水人家,_。以中有足乐者,_。六、诗歌鉴赏17 . 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18 . 选段中加点的“他”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选文有改动)八、综合性学习19 . 请你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概括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你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两个解决办法。敬萍先生带着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他说:“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我们公司有80多名工人搞泥塑,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面临的困难:_解决方法:_九、作文20 . 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那一句话很温暖(2)伴我成长(母亲、音乐、书籍、快乐、孤独梦想)要求:如选半命是题作文,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不选已给出的词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