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5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30117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上期中考语文试卷5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到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A谦虚虔诚谨慎B谦虚谨慎虔诚C虔诚谨慎谦虚D虔诚谦虚谨慎二、现代文阅读泥土般的父亲吴重生每次从北京回到南方,回到那个旧时的村庄,我都不敢事先告知年逾七旬的父母。因为一打电话,他们马上会忙乱起来:父亲想去割几棵他亲手种的蔬菜,母亲想着要做几碗我最爱吃的柴籽豆腐。在忙完了这一切之后,父亲会站在上坡路的路口,朝路的尽头眺望。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村口的松梅岭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必经之路,因为坡度的缘故,每次回老家都像是一次“登高之旅”。父亲中等偏高个,生得慈眉善目,额头的皱纹里仿佛盛满了晶亮的浦阳江水。他衣着朴素而整洁,头发灰白而稀疏,双目有神,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走起路来脚底生风。虽已年近八旬,但背不弯,眼不花,身板硬朗。父亲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是长兄。因劳累过度,祖父壮年早逝,又因曾祖父早年在爬山时摔断了腿脚,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便压在了年轻的父亲身上。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农事之余,在弄堂口的石凳上一坐,悠扬的二胡声便从他的指缝间传扬开来。不知不觉,身旁便会集聚几位乡亲。大家凝神静听完,便开始谈天说地。除了拉二胡,父亲还会讲故事,林冲、程咬金、秦琼之类的人物,都在他的脑海里装着。这些故事均以仁义忠孝为内核,我从父亲的故事里仿佛找到了“仁忠坞”村名的由来。当年一个仅有三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人人皆以“仁忠”为训,与本县郑氏家族的“孝义门”遥相呼应,可见儒学对于江南乡村的浸染之深。父亲种过茉莉花,养过鸭。后来,父亲被一所高等技师学院的领导看中,被招聘到学校专职管理苗木,这一管就是八年。他不但把整个校园的苗木都侍弄得生机勃勃,而且潜心钻研苗木种植技术,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过了七十周岁,父亲领到了一张“老年卡”,乘坐公交车免费。闲不住的父亲便约了村里的两三位同龄伯伯一起去逛“新农村”。老人把附近的村落逛了个遍。有时候还自带干粮,去邻县逛逛,活动半径在五十公里之内,当天来回,乐此不疲。回家后,向母亲一五一十地讲述白天的所见所闻,为父亲晚年生活一大乐事。前年,父亲卧床了三个月,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管闲事”。那天,父亲进城买菜,见菜市场进口处有一辆乱停放的摩托车倒在地上,他便顾自上前,想把摩托车挪到停车棚里。因为摩托车上了锁,需把整台车提起来,方可挪动。没想到一使劲,闪了腰,导致腰椎受损,倒地不起。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这一受伤,使父亲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父亲一辈子与庄稼为伍,沉默得像一块泥土。泥墙上爬满青藤的老宅,就像每天都会照射到墙上的朝晖和晚霞,虽无声,但有光,默默地陪伴着父亲。(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 . 阅读散文,要了解基本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仿照示例,概括文章一段记叙的事情。父亲拉二胡、讲故事_父亲挪摩托车受伤3 . 阅读散文,要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情感。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每次从北京回到南方,回到那个旧时的村庄,我都不事先告知年七旬的父母。(句中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2)这些故事均以仁义忠孝为内核,我从父亲的故事里仿佛找到了“仁忠坞”村名的由来。(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4 . 阅读散文,要整体把握内容,探究文章表达的中心。文章为什么以“泥土一样的父亲”为标题?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土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5 . 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6 .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7 . 医生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8 . 文章开头说_,结尾说_,形成首尾呼应,深化了_的象征意义。9 .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三、句子默写10 . 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四、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期行_(2)乃至_(3)尊君在不_(4)相委而去_(5)下车引之_(6)入门不顾_12 . 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3 .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14 . 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友人:_元方:_15 .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五、课外阅读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有删改)(注释)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圆:圆滑。卿:公卿,泛指高官。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16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17 .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曹刿论战)B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18 . 下列句子,与“及见之,趋焚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D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19 . 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20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1 .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2 .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请从诗中“暗”“满”两字中任选一字,说说你对其表达效果的理解。23 .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七、语言表达24 . 请设计一个“名著推荐卡”的栏目,请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出一篇按要求填写。名著推荐卡作品名称作者推荐理由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i”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i”6人认为读“f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i”,在“绯红”中则应读“fi”。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听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罚3000元。”(注:“诽”读“f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九、作文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当你孤独,渴望他人陪伴时;当你受挫折,渴望他人帮助时;当你高兴,渴望与他人分享时你会想起谁?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注意: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课外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语言表达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