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单元检测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AB1C1D1,边B1C1与CD交于点O,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D2 . 把RtABC的三边都扩大十倍,关于锐角A的正弦值:甲同学说扩大十倍;乙同学说不变;丙同学说缩小十倍.那么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应是( )A甲B乙C丙D都不正确3 . 在以O为坐标原点的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A(3,4),射线OA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那么的值为ABCD4 . 如图,河堤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堤高BC12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A15mBmC24mDm5 . 如图,在正方形纸片中,对角线、交于点,折叠正方形纸片,使落在上,点恰好与上的点重合展开后,折痕分别交、于点、连接下列结论:;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BCD6 . 用科学计算器求sin 9的值,以下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sin9=B9sin=Csin9D9sin7 . 如图,ABC中,ABAC10,tan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是( )ABCD108 . 如图,A(3,0)、B(0,4)、P(4,0),AB5,M、N两点分别在线段AB、y轴上,则PN+MN的最小值为( )A6BCD79 .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大楼AB的高度,他从点C出发,沿着斜坡面CD走260米到点D处,测得大楼顶部点A的仰角为37,大楼底部点B的俯角为45,已知斜坡CD的坡度为i=1:2.4则大楼AB的高度约为( )米(参考书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A170B175C180D19010 . 在RtABC中,ABAC,C90,则tanB的值为( )AB1CD11 . 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D12 . 如图,为了测量某建筑物BC的高度,小明先在地面上用测角仪自A处测得建筑物顶部的仰角是30,然后在水平地面上向建筑物前进了10m到达D处,此时遇到一斜坡,坡度i=1:,沿着斜坡前进10米到达E处测得建筑物顶部的仰角是45,请求出该建筑物BC的高度为( )(结果可带根号)A5+5B5+5C5+10D5+10二、填空题13 . 若斜坡的坡度,沿坡面前进米,升高_米14 . 在以O为坐标原点的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A(4,2),如果AO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那么cos=_15 . 如图,是由10个小正三角形构造成的网格图(每个小正三角形的边长均为1),则sin(+)_16 . 如图是由一个角为60且边长为1的菱形组成的网格,每个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A,B,C都在格点上,则tanBAC=_17 . 如图,斜坡AB的坡度i=1:2坡脚B处有一棵树BC,某一时刻测得树BC在斜坡AB上的影子BD的长度为10米,这时测得太阳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则树BC的高度为_米.(结果保留根号)三、解答题18 . 如图,在中,P是BC上一动点,过P作AP的垂线交CD于E,将翻折得到,延长FP交AB于H,连结AE,PE交AC于G.(1)求证;(2)当时,求AE的长;(3)当时,求AG的长.19 . 计算:20 . 如图,货轮甲从港口O出发,沿东偏南的方向航行20海里后到达A处(已知四个圆圈的半径(由小到大)分别是5海里,10海里,15海里,20海里)(1)写出在港口O观测灯塔B,C的方向及它们与港口的距离;(2)已知灯塔D在港口O的南偏西方向上,且与灯塔B相距35海里,在图中标出灯塔D的位置(3)货轮乙从港口O出发,沿正东方向航行15海里到达P处后,需把航行方向调整到与货轮甲的航行方向一致,此时货轮乙应向左(或右)转多少度?并画出货轮乙航行线路示意图21 . 如图,是一张盾构隧道断面结构图隧道内部为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圆隧道内部共分为三层,上层为排烟道,中间为行车隧道,下层为服务层点A到顶棚的距离为1.6m,顶棚到路面的距离是6.4m,点B到路面的距离为4.0m请求出路面CD的宽度(精确到0.1m)22 . 如图,已知在中,C是BP边上一点,PA是的切线,是的外接圆,AD是的直径,且交BP于点E求证:;过点C作,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F:3,求CF的长;求的值23 . 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ABC的形状为_.;(2)画线段ADBC且使AD =BC,连接CD.请你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求出它的面积;(3)若为AC中点,则sinABE=_,cosCAD=_.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二、填空题1、2、3、4、5、三、解答题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