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1235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对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的“骇”字与“骸骨”的“骇”都读hi;“骇”意思是使人惊惧、害怕。“骸”意思是骨头。B“惭愧”和“惊愕”都是“忄”旁,根据形声字的形旁通常表意来推断,这四个字的意思都跟心理活动有关。C“应和”与“随声附和”中的“和”都读“h”,意思都是跟着说、跟着唱。D“隐”“藏”都有掩盖之意,“伫”“立”都有站立之意,根据同义词并列使用的现象,可以推断“藏匿”的“匿”也有“藏”的意思。2 .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春运是世界上年度最大规模的人类牵移,由中国人春节团聚习俗引发。B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开疆拓土,他传奇的一生至今引人暇想。C无论学术还是功绩,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被众多学子鼎礼膜拜的第一人。D朗读者栏目走进浙江大学,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极大的朗读热情纷至沓来。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B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C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D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大华府地区数千名华侨华人聚集在华盛顿,挥舞着中美两国国旗,通过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唱经典歌曲等多种方式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华盛顿进行访问。4 .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馈赠ku睥睨bi精巧绝伦ln 一视同仁rn莫衷一是shB琐事su 锃亮zhng惶恐hung抑扬顿挫cu 家徒四壁tC真缔d拘泥n正襟危坐wi 拖泥带水tu长吁短叹xD稽首q 狩猎shu众目睽睽ku相形见绌ch沧海桑田cng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坐在童年的矮墙上,完成第小题。那时候的墙真矮啊,矮得我三两下就能踩着墙上的坑洼处爬上去,矮得连母亲都不担心我跌下来,她只是说,你不怕跌得自己腚锤子疼就行。我才不怕呢,那时我身轻如燕,敏捷如猴,咋能掉得下来呢。墙是土墙,没有瓦,刚打起来时是有瓦的,但后来猫常在这里散步是个胖嘟嘟的肥猫,瓦一片片地就被踩下去了。鸡有时也上来,扑闪起翅膀,一使劲就站在墙头上了,大公鸡飞上来的时候多,雄赳赳气昂昂地在上面踱步,有些傲视群雄的样子。墙下的鹅、鸭子唯有羡慕的份儿,只能无奈地沿着墙角溜达。但猫和鸡都没有我上来的时候多。那时候,看了电影少林寺,梦想着自己也能飞檐走壁,于是土墙就成了我最好的练习场所。母亲有时也让我上去,那是要我摘丝瓜或者南瓜,这些瓜们总是调皮,不听话,把瓜结得东一个西一个的,有的还任性地结在墙顶上,母亲够不着,于是我爬墙的本领就用上了。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墙上什么也不做,只是盘着腿坐在那里,抬头看云。和站在院子里看不一样,虽然只是高了那么一点,但看起来云朵真的近了很多。秋天时,我抬头的时候最多。云朵像棉花,在天空堆得一垛一垛的。往村南望去,天上的棉花和岭上的棉花拉起手来了,分不清哪一些是老天爷种的,哪一些是村人们种的。有时也看村里的屋脊,那些鳞次栉比的屋脊,真的像一条条鱼啊,瓦就是它们的鳞,红瓦的像红鱼,青瓦的像青鱼。春夏时,茂盛的树木汇成绿色的海,这些鱼们便畅游其中。有时,我认为瓦是一张张翻开的书页,读者是那些在上面散步的鸟,它们边散步边读,至于上面写了什么,它们从不告诉我。下雨时,雨水打湿了书页,晴天时,阳光再一页一页地晒干。坐在墙上的时候,感觉日子过得很慢,慢得就像村西奎山大爷的烟袋,一袋烟吧嗒吧嗒抽起来,总也没有抽完的时候。不像现在,感觉每天的日子总是短斤少两,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有时候爬墙,是为了嘴。墙的那面是张婶家,她家挨着墙有棵枣树,秋天时,树上的红枣就像漫天的星星。站在墙上,正好能够得着最稠密、最甜的枣。张婶家的二丫这时候嘴最甜,总是“哥哥、哥哥”地叫着,央我上去帮她摘枣。于是,我拎着竹篮上墙,摘了最红最大的,先丢进自己嘴里,解了馋再说,这时急得二丫在下面摇着手,一个劲地“哥哥哥哥”。不吃枣的时候,我就垂着腿坐在墙上,二丫站在墙下,仰着脸望着我。有一次,二丫问我在墙上能看到什么,我说能看到远方城市的高楼。她咯咯地笑,笑完后说她不信,山挡着呢。山挡着,但没挡住我们走出大山的脚步。我和二丫读书、考学,后来分别在南北两个城市定居下来。很少再见到她了,有一次我回乡时恰好碰到了也回乡的她,寒暄几句后,再也无话。也许,我们之间的话,早已在童年说尽了。矮墙早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砖墙。我知道,我和二丫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这道砖墙。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我们与童年之间的距离。很近,也很遥远。就像我的一位诗人朋友所说,童年其实并没走远,他在诗里写道:童年就在隔壁,推开门就能过去。可是,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扇门呢?5 . 文中围绕“矮墙”,写了“我”的许多往事,请仿照题目中对有关内容已作概括的用语形式,按序补充概括相关内容。练习“飞檐走壁”坐着看云看远方城市6 .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1)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2)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妙处。7 . 联系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童年的矮墙”为线索,记叙了记忆中的童年往事。B文章回忆童年往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眷念。C第段说现在的日子总是“短斤少两”,是指现代生活不够充实,让人感觉空虚无聊。D第段说两人隔着的不仅是这道砖墙,言外之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隔阂。8 .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问题。链接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 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选自三颗枸杞豆)坐在童年的矮墙上的第段划线句子和链接的材料都有对动物(昆虫)的描写,请分别说说各自所用手法及其作用。链接:坐在童年的矮墙上:驿路梨花(节选)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9 . 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的作用是什么?10 . 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原来她还不是梨花_那洁白的梨花_驿路梨花处处开_11 . 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_(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_阅读文章母亲那些卑微的愿望,回答后面小题。母亲那些卑微的愿望母亲年轻时长什么样?我一直对此很好奇,每次说起这个话题,母亲就恼怒地把责任推到我身上:“要不是你,我肯定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那时我可美了。”据母亲说,这个事件发生时,我一岁,那时小镇上还没有照相馆。有位邻居的儿予,从大城市回家,带回了一个照相机,恰巧那时,母亲抱着我,在邻居家串门,邻居就说:“你也照一张吧。”母亲自然求之不得。可恨的是,面对陌生的叔叔和那台从没见过的相机,我哇哇大哭,还手舞足蹈,为了不彩响美感,母亲在邻居的劝说下,决定放下我,照张单人照,可我就像着了魔似地,紧紧抱着母亲的腿,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她半步。母亲只好尴尬地救弃了拍照的计划,时至今日,她依然会叹息:“要是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就好了。”而每次母亲这样感慨时,我除了默不作声,就是愧疚懊恼,唉,要是母亲当初不顾我的哭闹,执意把我扔一边,自己拍张照,该多好!小姨嫁在外地,一年也难得回一次家,每次提到她,母亲总是无限伤感:“我就这一个妹妹,生孩子时我都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无亲无故地,心里该多难过呀!小姨生孩子那一年,母亲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坐车到小姨家,看着孩子大人平安,然后在床头伺候几天,尽尽当姐姐的责任。母永迹孩子的衣服都缝制好了,还准备了一些土特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巧的是,“东风”来时,正是我参加高考之时,一连几天的紧张考试,离了母永,谁给我做管养餐,谁给我洗衣服呢?女儿的前程要紧,母亲只能把看望小姨的日期往后推,可是,高考过后,又是填志愿,又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母亲还要忙着给我赚大学的学费,看望小姨的计划只能无限期椎后了。每次提起这件事,母亲都觉得很愧或,而我心里,也会涌起一股酸楚,如果母亲当初不管我高考的事,执意前往小姨家,就不会留下这些无法弥朴的遗憾了。“唉,几个邻居都出去旅游了,就我一个人没去!”母亲每次提起这个,我就知道,这肯定又是因为我。那一年,姐姐和我都参加工作,家庭的负担减轻了,母亲就应了几个老太太的邀请,准备出去旅游。对这次旅游,母帝很期待,不但查了旅游攻略,还准备了好几套衣服,并借了我的相机,准备在旅游景点好好晒晒夕阳红。出发前一天,我和男友分手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母亲一遍遍地敲门,急得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等我第二天打开房门时,母亲依然怔怔地坐在客厅重,这个时候,她应该在旅游的路上啊。不用说,她肯定是放心不下我,所以临时取消了旅游计划。每次母亲说起这个遗憾时,我都想要眼泪,如展当初她不理会我失恋这件小事儿,把我晾在一边冷静冷静,她自己去看祖国大好河山,该多好啊!照张相,看看妹妹,旅游一次,这都是母亲的愿望,这些愿望,多么渺小卑微啊,只要愿意,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实现,可是,如此卑微的愿望,母亲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因为每当她想为自己的愿望放纵一次时,总有儿女在身边拖拽,让她无法迈开脚步,她宁愿留下一辈子的遗憾,也不想委屈儿女一分一毫。(选自做人与处世)12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没有实现的几个愿望及其未能实现的原因各是什么?13 . 划线句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的是文中哪件事?这件事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14 . “要是母亲当初不顾我的哭闹”“如果母亲当初不管我高考的事”“如果当初她不理会我失恋这件小事儿”这三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境?15 . 文章以“母亲那些卑微的愿望”为题有什么好处?三、诗歌鉴赏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蕲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6 . 对卖炭翁人物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动作描写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也表明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肖像描写勾画出卖炭老人衰老瘦小、孱弱的样子,反映出辛苦贫困的生活,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C“心忧炭贱愿天寒”,是矛盾心理的刻画。卖炭翁在“衣正单”时“愿天寒”,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环境描写,“一尺雪”写出卖炭路途的艰辛,“晓”写出卖炭翁为生计所迫一早出发的艰难处境。17 . 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出卖碳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说理透彻,使读者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强烈的爱憎感情。B对卖炭翁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通真,使读者从人物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与下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形成对比,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C“手把文书”的“把”,“口称敕”的“称”,“回车”的“回”,“叱牛”的“叱”,“牵向北”的“牵”,这五个急迫连续的动作,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也使卖炭老人的悲苦形象更加突出。D整首诗中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而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并以事实和形象本身来显示作者的倾向性,留给作者丰高的想象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作结论。四、综合性学习18 . 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公布了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结果:珠蜂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精度为3.5米。8844.43米这一新的珠峰高程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主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珠峰的新高程数据8844.43米与我国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13米相比,珠峰“身高”“矮”了3.70米。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同时宣布,原1975年公布的主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_。五、作文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请以“原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六、其他20 . 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_,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_,是“_”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3、三、诗歌鉴赏1、四、综合性学习1、五、作文1、六、其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