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一模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020337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一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一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一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语文5月中考一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字词书写 (共2题;共7分)1. (6分) (2019七上慈溪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心中忽然好像ch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鸿鹅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z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 怅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选自沈从文湘行散记)(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z_悟_势(2) 划线字“憎”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zngB . zng(3) 填入文中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愁B . 惆2. (1分) (2019七上嵊州开学考) 补充词语。 语_心_举_反_座无_ _养_处_美不_ _与世_ _标新_ _ _而逃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九上吴兴期末)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以下四副对联所涉及的文学家,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施耐庵/范仲淹/吴承恩B . 梁启超/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C . 鲁迅/罗贯中/欧阳修/曹雪芹D . 梁启超/吴承恩/欧阳修/吴敬梓(2) 我国一直有“过大年,贴春联”的习俗,请选出一副最富有对仗之美的春联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吧!( ) A . 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B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C . 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D . 民安国泰逢盛世,展宏图再就辉煌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4. (6分) (2019八下宽城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凌忽:凌,欺侮;怒,轻视。同列:同辈。疾之:怨恨他。鸱枭(chxi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1) 将乙文中划线的句子用“/”划分节奏。(划一处) 人疾之如仇敬恶之如鸱枭。(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弗食,不知其旨也_兑命日“学学半”_恶之如鸱枭_凌忽长者,轻慢同列_(3)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故日:教学相长也。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4) 结合甲文,说说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 5. (17分) (2019八下新泰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錕,錕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子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搖而上老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 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C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岛,其/名为鹏D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 对四个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项是( ) A .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是鹏。B .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C .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的时候是在六月。D .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3) 对大鹏这一形象特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硕大无比B . 力大无穷C . 志存高远D . 追求极致(4) 对于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愤怒飞翔,一跃而起。“怒而飞”三字,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极为愤怒时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B .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表明庄子想象力丰富。C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 .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 (27分) (2019成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巴山夜雨钱歌川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然而好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好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1) 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 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4) 文章第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 7. (12分) (2019九上潮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年轻人能踮起脚尖“够着名著”近日,山东大学组织了一项针对“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偏爱阅读漫画小说、网络作品,而非传统的文学名著。即使读名著,也不为兴趣,而为考试。这一结论并不让人意外。近些年,我们常常能听到社会上关于“文学名著正在远去”的忧心之论。某家出版社甚至发起了“死活读不下去的10本图书”排行榜,结果红楼梦高居榜首,四大名著悉数上榜,西方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也都位列其间。不幸印证了马克吐温对名著的定义:“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所谓“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反复选择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为什么在今天,这些高知名度、高含金量的作品却失去了阅读的魅力,或成为“束之高阁”的收藏品,或成为“味同嚼蜡”的应试工具?其背后有多重的、复杂的原因。首先,读大著作没有一点静心是读不下去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阅读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闪阅读、微阅读,让人们对那些动辄洋洋万言、鸿篇巨制式的名著缺乏耐心。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在开篇时就提醒读者:“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其次,名著创作年代久远,内容往往与今天的社会状况大相径庭。如果读者做不到“思接千古远,胸怀寰宇宽”,也至少要对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有所了解,才不至于在大战风车的巨人、变成甲壳虫的公务员和长着猪尾巴的男孩面前,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再次,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先有武侠而今仙侠,先有科幻而今玄幻,先有历史而今穿越,网络文学的新形态让创作者脑洞大开,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层出不穷;而它的语言更“接地气”、故事更“生活化”、人物更“多元化”,与传统的类型的文学名著大异其趣,分庭抗礼。如此,又挤压了名著在现代人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让它沦为一些人调侃的“治疗失眠的利器”。或许还有更多的理由,但我们不能坐视“名著远去”,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需要读一读名著,因为它所关怀和弘扬的是永恒的主题。作家周国平说,“读名著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精神的根底不正不牢不壮,附丽其上的人生也就扭曲、摇摆、空洞。年轻人需要读名著,因为它是我们祖先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准备去休息的士兵向前来换哨的士兵的命令”。阅读名著就是阅读时代,阅读生活,借由它,我们穿透历史,继承文化的血脉。年轻人需要读名著,但艰涩高深、卷帙浩繁的名著有时就像天上繁星,璀璨夺目,却难以亲近。“循循善诱”才能“欲罢不能”,好的导读和辅助才是叩开“名著之门”的钥匙。创作者、出版者、教育者都应该想方设法去搭建一座通向名著的“天梯”,让年轻人踮起脚尖就能够着漫天的“繁星”。(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则关于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调查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B . 第段,引用马克吐温对名著的定义,是为了说明当今社会人人都不愿去读名著。C . 名著内容与今天社会状况差别太大是人们不愿读名著的一个原因。D . 周国平说读名著可以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可以传承祖先的文化记忆。(2) 下列关于读名著的名言,与第段的名著是“我们的祖先的文化记忆”的说法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B . 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C .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D . 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说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3)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够着名著”。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竞挑蝴蝶下山来。【注】樵夫:砍柴的人。(1) 从题目开始通读全诗(包括注释),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采用这种方法读诗,然后合理想象,描绘“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一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2) 第四句中“竞挑蝴蝶下山来”中“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 (5分) 以春望所表述的内容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将诗歌改写为一个故事。围绕诗歌的中心,注意材料的详略取舍。写完后检查作文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是否正确。 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一)你是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我心房;你是我朦胧的第一颗露珠,滋润我的枯枝;你是我生命的第一眼甘泉,浇灌我的梦想.请以给一路上帮助你、呵护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等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要求:体裁为书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二)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词歌赋),但要文体明确;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2题;共7分)1-1、1-2、1-3、2-1、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3-1、3-2、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4-1、4-2、4-3、4-4、5-1、5-2、5-3、5-4、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1、6-2、6-3、6-4、7-1、7-2、7-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1、七、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