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1020252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娉(png)婷冠冕分外妖娆(lo)断章取义B摇曳旁骛(w)成吉思汗(hn)俯拾既是C亵(xi)渎拣择强聒(gu)不舍富丽堂皇D宽宥(yu)坍塌自惭形秽(su)鸠占鹊巢2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A庄子一书中曾记载过佝偻(lu)丈人承蜩的故事。B谁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z)睢而生活。C大自然豢(hun)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大树于他无用。D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q),都软倒了。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滋润了大地,给农作物带来了勃勃生机。B他是个爱整洁的人,回到家,看到屋里一片狼藉,顿时大发雷霆。C他不会做饭,便上网查了菜谱来做饭,结果吃起来味同嚼蜡。D多年来,作家刘慈欣心无旁骛地创作,完成了多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科幻作品。4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我们初中生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要搞好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B眼看着儿子又在肆无忌惮地横卧在沙发上,吞云吐雾,这位母亲终于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对她儿子发出了咆哮。C大胆的思考与怀疑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D倘若我们对于地球任意索取,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人类的眼泪”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有问题。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出乡村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那树王鼎钧)5 . 从选文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6 . 选文第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质?7 . 选文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子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其作用。8 . 第段中说“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9 . 从全文看,第段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1)“没实现”的是什么?(2)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各题。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10 . 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11 . 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12 . 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1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援疑质理善良质朴B久而乃和 曲高和寡C不复挺者山重水复D驽马十驾庶竭驽钝14 .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翻译:天气很冷,砚台里的水冻成了坚硬的冰,我的手指冻得不能曲伸,却丝毫不放松抄录。理解:这句是宋濂讲自己儿时借书来抄,怕到期不能归还,克服天气寒冷不敢懈怠抄书的故事,道出了“从师求学”的不易。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我以为同学中有足以和我一起享受读书之乐的人,不知道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理解:这句是宋濂用自己意志坚强地专注于学习,忘记生活的艰苦与物质的匮乏的故事来激励晚辈刻苦学习。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理解:这句是在具体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君子需要广泛学习,反省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知识通达而品行端正。15 . 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古代名文,通读后将下表补充完整。(甲文)(乙文)劝说对象马生众人劝说方式精准设喻 讲道理文章内容学习的经历学习的意义对你的启示学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勤奋好学才能有所成就。16 . 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这些都是“儒者”美好的风范。请你从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选取一则,简要谈谈“儒者风范”。四、句子默写17 . 诗文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3)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寄书长不达,_ (杜甫月夜忆舍弟)(6)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既点明季节,又巧妙点出客行之早的千古名句是:_,_。(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18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比较点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诗题提供的信息分析天气情况或者季节初晴后雨(1)作者的行为(2)踏春诗的写作特点(3)从远近或高低角度变化,写出景物的特点。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选文一)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选文二)“我要是拉白天,一早儿出去,三点钟就回来;要拉晚儿呢,三点才出去,夜里回来。挺好!”她点了点头。“等我想想吧,要是没有再好的主意,就这么办啦。”祥子心中很高兴。假若这个主意能实现,他算是又拉上了自己的车。虽然是老婆给买的,可是慢慢的攒钱,自己还能再买车。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仿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而笑着换了个新的世界,像换一件衣服那么容易,痛快!19 . 阅读完骆驼祥子,小明利用思维导图对祥子的经历进行梳理。请你帮他填充完整。20 . 读完骆驼祥子全书,祥子悲剧的原因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虎妞是祥子悲剧的制造者,你认同吗?请结合以上两则选文的内容,简述你的探究结果。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树人中学国学社将举办系列活动。第一小组通过查阅以下资料,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的主题确定为“遇见甲骨文”,并概括出“遇见甲骨文”这一主题的两层含义:一是_;二是_。120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沉睡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视野。120年后的今天,甲骨文的价值愈发受到珍视,甲骨学研究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文也以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从高冷变得亲近。“让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从紧锁的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出了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可以在普及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风采。”第二小组则向全体同学发出了甲骨文表情包“征集令”:“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之甲骨文表情包“征集令”甲骨文是最早的一种成体系的中国文字,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甲骨文被发现120年来,从学术殿堂走进大众生活。为了表达对汉字的热爱,致敬文化,我们向广大同学征集甲骨文“表情包”。请同学们参照如下形式,积极创作,踊跃投稿。“中国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组委会2019年月日第三小组是整个活动的质量监督组,四名小组成员分别从以上两个活动中获得以下信息或判断,小明发现有一项不正确:A.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种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也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紧锁的清冷库房中,是一种高冷的存在。B.前沿科技使甲骨文得以普及传播,推动甲骨学研究步入了新阶段,从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一片甲骨惊天下”。C.甲骨的形和甲骨文“见”字的意,就是“征集令”右上角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徽标的主要设计构思。D.“征集令”遗漏了“联系方式”和“截止日期”两个重要信息,将严重影响表情包征集活动的顺利进行。21 . “遇见甲骨文”这一主题的两层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一是:_。二是:_。22 . 小强如果要参加“征集令”活动,他创作的“表情包”图片应包含哪些元素,要具备什么特点?23 . 小明认为第三小组四名成员获得的信息或判断中错误的是哪一项?请你帮他选出来(_)八、作文24 . 在我们短短的十几人生旅途中,有过许多人,他们陪伴我们,温暖我们,激励我们也经过许多事,让我们欣喜,感动,难过,悲伤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 ,我永远忘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