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1015026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一致认为在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进行必要的沙滩整治,在划定范围内设立海水浴场是可行的。B作为青岛港即墨港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这三方机构将结合各自的发展战略和优势资源,深入推进青岛港即墨港区战略合作。C随着“智慧医疗”走进人们的生活,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D自各区市的近300位爱心志愿者共植树近300棵左右,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青岛、保护生存环境贡献力量。2 . 根据语境,在下面句子空白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非大楼也,大师也。清华大学在历史上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大师,为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现当代,清华大学以及我国其他著名学府应“学以致用”的宗旨努力培养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A造就秉承B培养 秉持C造就秉持D培养秉承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于是,我唱了五年的l g( ),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2)yn mi( )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3)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dng zhw ku( )。(4)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ng d y zhng( )。三、现代文阅读山里有一庙,庙里有一老和尚。老和尚不喜念经拜佛,每天吃饱喝足,躺在庙门口的草地上晒太阳,观山间云生雾起。岁末,天寒地冻,天阴阴沉沉的,像要下雪了,老和尚正坐在寺庙内烤火。这时,推门进来一个不速之客,是个年轻人,背着大包小包,逃难一样。你想出家?老和尚烤着火,平静地问年轻人。这会儿,窗外的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年轻人也围坐在火炉旁,搓着两只冻得通红的手,认真地点了点头。何故?年轻人脸上抽搐着,痛苦地说,我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我女朋友跟了别人,她嫌我家里穷,嫌我父母下岗。可是,我真的很爱她!还有吗?有,多呢!我写的文章倍儿棒,可是编辑就是不搭理我。这年头,你想发表作品,得帮他们拉广告。我单位的领导,经常给我穿小鞋,事事刁难我。我父母老和尚摆手打断年轻人的话,认真查看年轻人的行李,问,你带篮球来做什么?年轻人以为老和尚喜欢篮球,眼里亮了下,说,我怕山上没啥事儿干,我们可以一起玩玩篮球打发时间。老和尚苦笑着,去厨房寻了把菜刀,递给年轻人,严肃地说,本庙有一规矩,只收哑巴,你想入佛门,得割掉舌头,了断人间是非!割舌头?什么破规矩,太恐怖了!太残忍了!会流很多血的,会很痛的,说不定还会死的!年轻人握着菜刀,倚到墙上,感觉舌头上凉飕飕的,如同有锋利的刀刃在慢慢滑过。年轻人呆若木鸡。老和尚摇了摇头,轻轻卸下年轻人手里的菜刀,口中说道,阿弥陀佛,像你这样尘缘未了的迷路者,我已经接待过16位,施主你是第17位。年轻人满脸羞愧,搓着两只手,不敢吱声。老和尚望了望窗外。这时,漫天大雪,鹅毛般在飘。老和尚一施礼,说,小施主,你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回来时,他一身洁白,右手提着半桶白如梅的雪,左手折了几枝白如雪的梅。老和尚掸去身上的雪,端出一个瓦罐坐在火炉上,从桶里挖了些雪倒进去。瓦罐无盖,残了一只耳朵。雪,在瓦罐里渐渐融化,化成泉水的幽冽,缓缓呜咽开来,热气升腾,舞姿婀娜。老和尚盛了一碗烧开的雪水递过去。年轻人接过碗,嘴伸了过去烫!老和尚一笑,少安毋躁,小施主你性子太急,不可取。稍凉,年轻人再喝。老和尚问,何味?无味。再品。年轻人嘴里咂巴了一会儿,说,有点苦,一点点。善哉!因苦而苦,发乎于情,出世入世,常修菩提心。老和尚继续说,煮茶,上等水为山泉水,其次是江河水,再次是井水,最次是雪融水。雪融水乃天赐之水,淡而无味,兼苦,如尘世如俗人老和尚的话,让年轻人的心绪渐渐宁静。老和尚又在瓦罐里添了些茶叶。沸腾间,茶叶在水里恣意行走,舒展开自己慵懒的身体,禅境悠远。老和尚递过一碗茶,年轻人抿了一口。如何?无味?清甜,怡人可口!年轻人孩子似的笑了。香吗?年轻人思考了一下,肯定地说,不香!老和尚折下几朵梅花,搁入瓦罐,用木勺小心地搅动了几下,又盛了一碗给年轻人。梅花在碗里怒放,一股淡雅的清香氤氲开来,花房般温暖。年轻人笑着说,不用品了,没喝就香满屋了。其实最好的茶水非山泉水,而是寒梅之苦雪。为何?你是读书之人,应该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年轻人遥看窗外。雪停了,白茫茫一片,如童话世界。三天后,年轻人下山了。(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7年10期,有删改)4 . 雪,营造了故事独特的氛围,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从老和尚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完成填空。天阴沉沉老和尚寺内烤火雪纷纷扬扬下漫天大雪鹅毛般飘雪停了5 . 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中描写了年轻人进寺庙时“背着大包小包”的细节,为下文老和尚发现年轻人带篮球这一情节作铺垫。B第段中,老和尚不知道年轻人是否了断尘缘,就以割掉舌头方能入佛门的规矩试探他。年轻人的表现让老和尚很失望,他“摇了摇头”。C第和第段中,老和尚和年轻人都有看向窗外的动作,但内心世界不同,老和尚在寻找给年轻人讲道理的方法,年轻人是思考老和尚所讲的道理。D小说塑造了一个如闲云野鹤般的高僧形象,他从容淡定,洞悉人性,睿智通达。6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_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的深层意蕴。_7 . 第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描写年轻人和“我”的方法有何相同之处?各自在文中有何作用?【链接材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相同之处:_本文第段划线句的作用:_链接材料的作用:_文学性文本阅读陪母亲磨面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薄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水平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舞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在五叔家吃过午饭,唠了一会儿家常,太阳已经偏西,冬天天短,我和母亲就动手收拾,装好麦子往城里赶,天黑前赶到了家。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远郊的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幸好麦子湿,又在冬日的小院里晾晒了两天才拉去磨。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等菜蔬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8 . 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对淘麦这一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有何作用?_9 . 请选一个角度对第段的句子进行赏析。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舞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_10 . 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_11 . 请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并结合第自然段中划线句子,谈谈你的看法。_四、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太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念无与为乐者念:_(2)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_(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13 . 翻译画线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4 .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5 .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五、句子默写16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_,非宁静无以致远。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浊酒一杯家万里,_。_,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美好的情感总是心意相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味道,这两句是:_,_。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两句:_,_。六、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注)遇:获得机会。武力:指武艺、兵法。17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8 . 翻译下列句子。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19 . 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20 . 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七、名著阅读21 .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和_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八、综合性学习22 . 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 冯有时 谢满金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 杜丽莎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 王笃志 刘致远用意:_共同反应的社会文化现象:_(2)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示例: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姓名:蒋力行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姓名:_解说:_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姓名:_解说:_九、作文23 .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1)我们的节日(2)著名作家杨绛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请以坚持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文言文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课外阅读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