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18秋作业[0024]《书法》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1003052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18秋作业[0024]《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18秋作业[0024]《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18秋作业[0024]《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散氏盘现藏于_。. 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陕西博物馆. 甘肃博物馆2、1976年出土的墙盘现藏于_。. 甘肃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陕西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3、大盂鼎是_时期的金文。. 西周. 春秋. 商代. 战国4、文房四宝是。. 钢笔、纸、墨、砚. 笔、墨、纸、碗. 笔、墨、纸、砚. 笔、墨、绢、砚5、在秦代,在通用文字小篆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 李斯. 刘邦. 许慎. 罗振玉6、是现存战国时期青铜器中的铭文字数最多的。. 墙盘. 石鼓文. 毛公鼎. 中山王舋鼎7、在书法成就方面,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一起合称“宋四家”。. 米远. 米芾. 赵洁. 赵构8、苏东坡黄州寒食帖被称为“”。. 天下第一大行书. 天下第一大楷书. 天下第三大行书. 天下第三大草书9、就时代书风而言,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代尚。. 气. 质. 味. 意10、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书体。. 楷书. 行楷. 草书. 隶书11、书法中的“墨分五色”、即是。. 浓、淡、干、枯、湿. 浓、淡、润、枯、湿. 浓、淡、干、枯、黑. 浓、清、干、枯、湿12、下列不属于用笔范畴的是。. 中锋、侧锋. 藏锋、露锋. 提、按、节奏. 执笔、腕运13、“天下第三行书”指的是。. 书谱. 黄州寒食诗. 祭侄稿. 丧乱帖14、郑杓、刘有定两人合写的书法理论著作是。. 授笔图说. 衍极. 笔阵图. 论书15、现今出土的最早甲骨文产生于时期。. 武乙. 祖甲. 帝乙. 武丁多项选择题16、汉代的隶书有。. 马王堆帛书. 居延纪年简. 石门颂. 曹全碑17、从甲骨文字形体看,甲骨文已具有形式美。. 均衡. 对称. 和谐. 统一18、唐代在草书方面,著名的有、等. 孙过庭. 张旭. 怀素. 黄庭坚19、“初唐四家”欧阳询、褚遂良、的书法代表了初唐楷书的最高成就。. 虞世南. 颜真卿. 薛稷. 杨凝式20、魏晋时期的代表性书家有、. 钟繇. 王羲之. 张旭. 孙过庭21、概括起来,隶书笔法最为重要的就是、和。. 中侧并用. 逆入平出. 背分取势. 转折互用22、汉代著名的摩崖刻石除石门颂外,还有现在陕西略阳的、甘肃成县的等。这几件摩崖并称“汉三颂”。. 郙阁颂.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西狭颂. 石门颂判断题23、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A. B.24、元朝书家代表人物有虞集、鲜于枢等人,其中,鲜于枢被称为“书坛盟主”. A. B.25、唐代草书代表人物以张旭、怀素、贺知章三人并称. A. B.26、清代碑学代表人物有王铎、赵之谦、张裕钊、康有为. A. B.27、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大小欧指欧阳询、欧阳通父子. A. B.28、吴门三家指明代苏州书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 A. B.29、篆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小篆,一是大篆。. A. B.30、金文是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A. B.31、贵族书法圈的形成时期为北朝。. A. B.32、南朝时期的书法作品以尺牍为主,碑刻较少。. A. B.33、尺牍是商代时期书写的主要幅式。. A. B.34、草书分为今草、狂草和章草。. A. B.主观题35、宋徽宗的楷书号称_。参考答案:瘦金体 36、号称元朝书坛盟主”的书法家是_。参考答案:赵孟頫 37、十二月帖是_的行草书代表作。参考答案:王献之 38、宋代书家_以集古字”为学书捷径。参考答案:米芾 39、篆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小篆,一是_。参考答案:大篆 40、吴门三家指_。参考答案:祝允明 文征明 王宠 41、汉代著名的摩崖刻石除石门颂外,还有现在陕西略阳的_、甘肃成县西狭颂等,并称汉三颂”。参考答案:陠阁颂 42、黄庭经是王羲之的_作品。参考答案:小楷 43、广艺舟双楫是_的代表书论。参考答案:康有为 44、二王指:_。参考答案:王羲之 王献之 45、大盂鼎是西周时期重鼎,其铭文为早期_的代表作。参考答案:金文 46、唐代草书代表人物是_。参考答案:张旭 怀素 贺知章 47、书圣王羲之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参考答案:兰亭序 48、郑文公碑是_时期作品。参考答案:北朝 49、文房四宝是_。参考答案:笔 墨 纸 砚 50、.苏东坡黄州寒食帖被称为_ 。参考答案:天下第三行书 51、孙过庭的草书名作是_。参考答案:书谱52、宋四家指_。参考答案:蔡襄 苏轼 米芾 黄庭坚 53、包世臣的书法著作是_。参考答案:艺舟双楫 54、龙门四品指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和_。参考答案:孙秋生造像记 55、论述草书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答:关于草书的产生,历来说法不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草书的最初雏形,可以从篆书、隶书的草体看到影子,至迟在西汉草书已经非常成熟了。章草在汉代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书体,主要特征是每字独立不相连属,末笔常为雁尾,带有隶书笔意。今草,东汉末期至晋代发展成熟,为楷书的草写,字间可相连属,末笔没有隶书笔意。狂草较之章草与今草,加强了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将王羲之草书中的点画线条化,从而与二王拉开了距离。所有字内笔画连接关系、字间关系都有很大的改变,笔画与字间的连绵已经使字形几乎达到不可识别的程度。但是,不可否认狂草最能体现书写者的性情,代表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56、扬州八怪论参考答案:答:一种文化现象的生成,往往由诸多历史的合力造就,而不是一两个天才创造出来的。 “扬州八怪”书风的形成也有它内在的诸多原因。、徽商的文化赞助促进了书画的发展富起来的徽商不满足于物质享受,而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为提高修养,他们礼贤下士,追求知识,爱重人才。资助文人的生活和帮助文人刊刻文集,解决了许多文人的后顾之忧,使之得以安心从事学术研究。徽商的资助推动了当时文人书画的发展,促进了新书风的产生。徽商的审美口味影响着书画家的风格取向徽商们在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追求风雅的过程中,与书画家相互依存。但是徽商讲求的是实效,他们更看重艺术家们卓越的艺术形式表现能力。他们喜欢那些能表现自我、与众不同、具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的书画作品。书画家们为了生计,不得不面对现实,迎合商人们的口味,于是书画家越来越职业化、商业化了。“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也逐渐形成和完善。 57、汉隶基本特征与代表书作。参考答案:答:1、隶书的特点:(1)“方劲古拙”,隶书是从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的圆转笔画改革为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书体,“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2)“蚕头雁尾,笔必三折”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的形状与隶书笔画的写法步骤。写波横时先用力向左“藏锋逆入”,然后转笔往右。形状就像蚕虫的头;随即笔稍为提起,使笔毫至中锋向右运笔,这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锋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就像大雁的尾巴,一般是露锋收笔,亦有尚未露锋即缓缓的收住的处理。写挑横时要注意,采用“提引”的写法。这样,笔势才舒展自然。“笔必三折”是说写隶书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不要横扫直抹一滑而过、“藏锋逆入,中锋行笔”是隶书用笔的基本方法。(3)“雁不双飞,蚕无二色”,说的是在隶书的一个字里面,笔画的挑脚不要重复。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只能把一笔写成波横,其佘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而“蚕无二色”是指起笔蚕头的写法基本相同,但蚕头的形状可以有微小的变化。(4)由于隶书字形方扁取横势,很多笔对称展开,尤其撇、捺的组合,有明显的横势增加了生动的感觉。汉隶代表作品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史晨前后碑史晨碑张景造土牛碑58、小篆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小篆是古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政策时颁布的标准字体。小篆在古文字中属于纯线条构形的字体。它的笔画无论横竖、正斜、曲直,都一定是粗细等均的线条。其直者似陈玉著,曲者如弯铁线,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圆润之中又颇函筋力。小篆笔画的分布十分讲究均匀对称,整体结构环抱紧密,多取团聚内向的神情。字体外缘呈长方形,凡横竖拐角处,无论内外均作弧形而绝不作死折,因而小篆的体势方中有圆,刚中有柔,脉络圆活而流畅。另外,在小篆中,象形字虽然都高度抽象化了,但也有极少数字的图画性质仍依稀可见(如朋、鸟等字),别有情趣地保留着一丝丝早期汉字象形、表义的特点。小篆的章法只有一种,字群的排布平正划一,横竖成行,字的大小一样,各占一格之地(草篆除外),因此小篆的章法跟它的字体构形十分协调,很能给人以整齐美。 在品式众多的我国传统书法中,小篆一体无疑是别有风采的。所以,尽管它在历史上作为官方正式字体使用的时间只有极短暂的十几年,但它在书法艺术史上却占有一定的地位。平常人们所说的“真草隶篆”,其“篆”就主要是指小篆(广义地说,古文字时代的主要字体都叫篆书)。历代书法家习小篆者不乏其人,特以小篆著称于世的,唐有李阳冰,宋有徐核、徐楷兄弟,明有李东阳,清有王澎、钱站、邓石如等。直到现在,小篆仍然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欢。不过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小篆的结构和用笔都太刻板化,把古文字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极端,作为实用文字极不适宜,因此可以说小篆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它作为官方正式字体的时间短暂,并不是因为秦王朝的寿命不长,而是因为它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而激化了隶变的结果。59、论述草书的发展历史。参考答案: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故有此别论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60、简述唐代楷书的艺术成就。参考答案: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朮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朮上的时代性标志。楷书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楷书呈长方形,结体也比隶书紧密,用笔也很丰富细腻。写起为也要比隶书灵活捷便,从楷书创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隶书正统地位,经过长期的试用证明了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千年来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也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大宗。我们常说的“真、草、隶、篆”四体,楷书居四体之首。楷书的开创和确立之功,应首推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