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94222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七下武邑开学考)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 . 懂得取火B . 使用火C . 保存火种D . 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2. (2分) (2017七上厦门期中) 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B .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 . 北京人遗址D .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3. (2分) (2016七上松山期中)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 . 黄帝B . 炎帝C . 秦始皇D . 汉武帝4. (2分) (2016七上泰兴期中)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 夏朝的建立C .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 . 原始农耕的出现5. (2分)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 A . 奴隶主B . 贵族C . 奴隶D . 平民6. (2分) (2016七上罗平期末)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 )A . 火的使用B . 文字的创造和使用C . 原始农业的出现D . 青铜器的铸造7. (2分) (2018七上卫辉期末)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8. (2分) (2017七上阜阳期中) 战国时期不仅大国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了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 . 各国经过改革,实力增强B . 各诸侯国正当霸主C . 统一趋势加强D . 各诸侯国维护旧制度9. (2分) (2019七上兴化月考)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 . 丞相制B . 郡县制C . 刺史制D . 分封制10.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 . 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 . 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 . 儒家思想的影响D .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基业11. (2分) (2017九下响水月考) 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影视作品中的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 . 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并以小篆来统一文字B . 汉武帝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 . 周天子奖励功臣亲属以大量的圆形方孔钱D . 孔子对史记赞不绝口,认为是史学佳作12. (2分) (2017七上齐齐哈尔期中) 不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的有( ) A . 桂陵之战B . 马陵之战C . 长平之战D . 巨鹿之战13. (2分) (2017七上武威月考)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B . 刘邦率兵直逼咸阳C . 项羽率兵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D . 秦二世被逼自杀14. (2分) (2018九下平谷模拟) 以下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B . 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C . 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D . 西汉的建立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15. (2分) (2018七下潮阳期末)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清朝16. (2分) 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当时我国正处于( )A . 西汉时期B . 东汉时期C . 秦朝时期D . 三国时期17. (2分) (2017七下高台期末) 下列历史知识描述有误的是( )A . 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B . 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C .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D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18. (2分) (2016七上石嘴山期末) 下列宗教中,属于产生在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A . 道教B . 基督教C . 佛教D . 伊斯兰教19. (2分) (2019七上汉滨期末) 公元230年,称帝后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什么地方,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A . 儋州B . 黄州C . 夷洲D . 惠州20. (2分)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 . 官渡之战B . 赤壁之战C . 三顾茅庐D . 七擒孟获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21. (20分) (2017七上西安期中) 走进“百家争鸣”,参与大辩论。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有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我们应该支持,而反对侵略战争。”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D说:“你们说的都不时,治理国家要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请回答:(1) 听了以上这些人的观点,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并各举一位代表人物。 (2) 以上这些学派,哪家思想对我国直至今日的影响最为深远? (3) 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4)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思想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任选两项即可) 22. (20分) (2017青海)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 择优刊登在校报上。(1) 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2) 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3) 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4) 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题要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23. (20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朝代更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回眸】材料一: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上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历史更替】材料二: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历史趋势】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1) 材料一中的“太阳”是指谁?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2) 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于哪一制度有关?这种制度的实行,最终导致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之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3) 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4) 【历史思考】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