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4066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演示实验2个 分组实验10个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2: 蜡烛的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实验3: 食盐和水泥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石棉网、锤头。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 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实验4: 铁生锈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 盐、油、醋、砂纸。 实验步骤: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 水,2、半瓶水, 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 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 空气中,轻微;醋、碱、盐、 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 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实验5:牛奶的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5、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结现象。 牛奶中放入啤酒,牛奶变成絮状。 牛奶中加入食盐,牛奶没有变化。 牛奶中加入柠檬汁,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实验6: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 白天,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 在什么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早晨, 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实验7: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 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 季的变化。实验8:月相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电灯、皮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3、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4、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黑的; 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几乎全是光明的; 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球”时,“月球”的明亮部分逐渐减少。实验结论:月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 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实验9: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实验步骤:1、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电灯,用它当作太阳。手持一面圆形的小镜子当作 月 亮,与你电灯的视线大体相平。2、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 这时就发生了日食。3、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住射向“月亮”的光 辉时,便发生了“月食”。4、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实验现象:“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实验结论: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呈一条直线的 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 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实验10:蚯蚓找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实验步骤: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 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3.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 间隔一段距离。 4.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实验现象: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 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实验11:植物的向地性成长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萌发并已长出幼根的玉米种子(小麦种子)、培养皿、棉花、滤纸、粘胶带、橡皮泥、剪刀实验步骤:1.选数粒饱满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放于培养皿中培养至其萌发并长出幼根. 2.选四粒长势良好的玉米种子,平放在一个培养皿中,使幼根分别朝向培养皿中央,按上下左右 的位置安放好. 3.取一张滤纸,剪成和培养皿底部一般大小的圆,放到玉米种子上面,然后用棉花铺上直到填满 整个培养皿,多少以种子不移位为宜,加水湿透棉花. 4.盖上另半副培养皿,用粘胶带将培养皿封好. 5.垂直培养,把培养皿竖直放置,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固定. 6.几天后,观察玉米根的生长方向.实验现象:四粒种子的根都向地生长。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实验12:植物的向光性成长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实验步骤:(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 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 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