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4008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东汉结束刘备称帝赤壁之战官渡之战ABCD2 . 我国北方人口开始向南迁移是在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西晋末年D三国时期3 .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作者是A顾恺之B曹不兴C钟繇D王献之4 . 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应填的是( )A商、东周(春秋、战国)B商、春秋C周、战国D东周、战国5 . 李同学去四川旅游发现景点二王庙。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齐建武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6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是因为( )A攻克巴蜀,开疆拓土B安抚四川地区少数民族C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D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人民6 . 西汉后期,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的是( )A嬴政B刘邦C项羽D王莽7 .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统帅周瑜VS曹操兵力约5万VS20余万结果曹操兵败北撒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8 .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A炎黄族B北京人C华夏族D元谋人9 .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改革了户籍制度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鼓励耕织10 . 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评价错误的是( )A宏伟和精巧B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C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特点D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11 .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A公元前10000年左右B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C公元前9000年左右D公元前4000年左右12 . 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甲骨文 司母戊鼎 秦陵兵马俑 圆形方孔钱ABCD13 . 今河南省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省内有不少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如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今安阳的是 ( )A夏B商C西周D秦朝14 . 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序号与相关朝代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a -b -cB-b -a -cC-c -a -bD-a -c -b15 . 西汉的建立是在( )A公元前207年B公元前202年C公元前138年D公元25年16 . 三国演义是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里面有很多的人物和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以下关于三国时期历史事实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诸葛亮曾出任蜀国的丞相B刘备建立了蜀国,都城在今天成都C曹操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D吴国派卫温到今天的台湾17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里“秦皇”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D设立行省制度18 . 我们经常以“华佗再世”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者。下列属于华佗“在世”时杰出医学成就的是编著伤寒杂病论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BCD19 .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法律严酷B陈胜想称王C老百姓快饿死了D天下大雨20 . 下列哪一项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A学会用火B采集食物C猎取动物D制作石器21 . 这篇作品共324个字,其中20个“之”字,神态各异,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 )A大明历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兰亭序22 . 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古代著名的战争A长平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23 . 关于我国远古时期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共同的生产生活特征,表述正确的是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备牧业 都使用打制石器和陶器都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 都出现原始艺术的萌芽ABCD24 . 相传,唐太宗在临终前,要求将兰亭集序真本随同下葬,以便他在地下也能随时欣赏。唐太宗喜欢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天下第一行书C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D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25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6 . 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了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隶书27 . 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汉朝的几位统治者( )(1)汉文帝 (2)汉武帝 (3)汉高祖 (4)汉景帝 (5)光武帝A(1)(2)(3)(4)(5)B(3)(1)(2)(5)(4)C(3)(1)(4)(2)(5)D(3)(4)(1)(5)(2)28 . 有外国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犹如中国人的宗教。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是汉武帝接受了何人建议而采取的措施?( )A主父偃B董仲舒C卫青D司马迁29 . 战国七雄不包括( )A齐国B秦国C楚国D晋国30 .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A涿鹿之战和牧野之战B牧野之战和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和涿鹿之战二、综合题31 .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自古至今,统治者都在利用不同的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显示的相关政治制度和图二历史人物主政时期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汉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两朝“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三: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含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3)写出材料三中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影响。材料四: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此后美国“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哪一法律文献建立了近代民主制度?32 .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答案涂“A”,错误的涂“B”,其他作答无效。(1)史实: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白寿彝中国通史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新唐书选举志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3)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4)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推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5)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推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史实: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金海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推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3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所示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部著作中?(2)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人物的思想?(3)对于材料一中人物提出的思想,秦汉两朝统治者的态度截然不同,请你用史实证明这一观点。材料二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4)材料二中的思想家是谁?他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三(5)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他提倡什么?他的思想得到哪国国君的赏识?材料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上述材料出自哪一著作?他的作者是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