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3584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 (2019七下盐田期末)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工商业城镇纷纷兴起,成为“人烟数十里,商贾数千家”的长江沿岸重要城镇是( ) A . 盛泽镇B . 汉口镇C . 朱仙镇D . 景德镇2. (1分) (2017七下博兴期末)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 . 政局的稳定方面B . 社会的安定方面C . 经济的繁荣方面D . 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3. (1分) (2019南京) 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丝绸之路开辟B . 江南地区开发C . 海外贸易繁荣D . 清朝经济兴盛4. (1分) (2019滨州) 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文景之治 康乾盛世A . B . C . D . 5. (1分) (2019七下东莞月考) 下列古代盛世中,不是隋唐时期的是( ) A . 开皇之治B . 开元盛世C . 贞观之治D . 康乾盛世6. (1分)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B .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C .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D .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7. (1分) 清朝前期,人数众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 . 苏商和粤商B . 晋商和徽商C . 鲁商和晋商D . 晋商和浙商8. (1分) 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的是( ) A . 吴江县盛泽镇B . 湖北汉口镇C . 北京D . 江宁9. (1分) 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 )A . 严格限制对外交易B . 封闭关口,严守疆域C . 不许外国人来华D . 禁止中国对外交往10. (1分) (2019七下柳州期末) 在清朝前期,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大商用,这些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业的发展B . 城市的繁荣C . 交通的发达D . 人口的增长11. (1分) (2019湖南模拟) 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因此,他实行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B . 盐铁专营C . 鼓励工商D . 闭关锁国12. (1分) (2019潍坊) 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君主专制强化B . 商品经济发达C . 科技领先世界D . 农业经济衰落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7分)13. (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扬州即属于其中之一。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扬州再次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 (2) 材料二中马克思所说的“帝国”指的是哪国?“殊死”的决斗指的是什么战争?从马克思对“帝国”的论断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14. (3分) (2019七下东莞期末)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清实录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所示著作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7分)13-1、13-2、14-1、14-2、14-3、14-4、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