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鲁迅简介,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课文说明,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朝花夕拾,课文阅读与欣赏,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题目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些什么?,“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课文阅读与欣赏,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全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百草园,课文阅读与欣赏,百草园在哪儿?“我”如何看待?,“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它是“我”的乐园。,课文阅读与欣赏,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的?,三个方面: 1)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奇的传说(3-6段); 3)雪地捕鸟(7-8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课文阅读与欣赏,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课文阅读与欣赏,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有机地连在一起的?,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先写整体,后写局部(“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课文阅读与欣赏,两个“不必说”在描写对象和描写顺序上有何特点?,第一个“不必说”,写的是静物,莱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由低到高。 第二个“不必说”,写的是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由高到低。,课文阅读与欣赏,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从“我”用手按住斑蝥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课文阅读与欣赏,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 之外,还有谁?,长妈妈,还有闰土的父亲。,课文阅读与欣赏,长阿妈给了“我”什么乐趣?,她给“我”讲了一个民间传说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课文阅读与欣赏,闰土的父亲给了“我”什么乐趣?,他教“我”在冬天雪地上捕鸟。,课文阅读与欣赏,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课文阅读与欣赏,“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我”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三个“也许”,表反复揣测。可见“我”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这一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三味书屋,课文阅读与欣赏,书塾中的老师是怎么样一个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课文阅读与欣赏,1、外貌:,(鲁迅的塾师寿镜吾),2、性格:,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方正、质朴、博学、严厉、开明,课文阅读与欣赏,旧时读书跟现在有哪些不同?,1、先要行拜师之礼; 2、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3、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4、教材晦涩难懂; 5、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课文阅读与欣赏,三味书屋有没有我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有乐趣。例如: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课文阅读与欣赏,对我们感兴趣的事,先生持什么态度?,不支持。 我们只能背着先生玩,孩子好玩的天性受到压抑。先生的态度与长妈妈、闰土的父亲有明显不同。,课文阅读与欣赏,思考: 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对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看法? (结合课后练习一),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