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习题答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2450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新教材)习题答案第1课P3问题思考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有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P5课后活动1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P5课后活动2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材和狩猎用的木棒。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C是尖状器,用于割剥树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第2 课P8问题思考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建筑房屋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不同。P10课后活动2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第3课P13材料研读P14问题思考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依据。近来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资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P15问题思考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第4课P18材料研读 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成一家的私产。P21问题思考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P22课后活动1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自上而下分别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P22课后活动2 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第5课P26课后活动1 : 酒器、炊具、礼器P26课后活动2A、人 B、水 C、猪第6课P22材料研读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P29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P30课后活动1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第7课P32问题思考反对战争,希望战争结束;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P33材料研读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P35材料研读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5课后活动1出自春秋时期的有: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P35课后活动2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第8课P37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39材料研读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39问题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利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P40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P40课后活动2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第9课P42问题思考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P45材料研读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P45课后活动1项目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王皇帝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县制P45课后活动2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第10课 P48材料研读 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P48问题思考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 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P50材料研读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P51课后活动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第11课P52材料研读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使人口锐减,社会不稳定。P53课后活动1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当时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P53课后活动2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第12课P55问题思考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P56材料研读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P56课后活动1(1) 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年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中央王朝。(2)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P57课后活动2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指儒学中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第13课P60材料研读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愎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P61课后活动1东汉后期10个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为9.5岁,平均寿命24岁。P61课后活动1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第14课P63问题思考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P64材料研读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凿空”。P66课后活动1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P66课后活动2:蚕豆、芝麻、核桃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西还有胡椒和胡萝卜第15课P68材料研读 元兴元年指的是公元105年 P70材料研读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无足轻重,没有意义。P70材料研读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无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P72课后活动1 虎、鹿、熊、猿、鸟P72课后活动21、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纸的发明及运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2、有利于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P72课后活动3其文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都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坏的事情;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的记载。第16课P76问题思考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一些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P77课后活动1(1)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2)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P77课后活动2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第17课P79材料研读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P79问题思考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一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讲,西晋大封同姓诸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西晋王室,但是同时也埋下了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帝时期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州郡重镇,即“移封就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晋糟糕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也是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P81课后活动1西周、东周、汉朝,都曾实行过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侯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P81课后活动2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第18课P85材料研读1、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现金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当时江南地区比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P85课后活动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中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第19课P89问题思考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P89课后活动1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P89课后活动2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20课P90材料研读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P95课后活动1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贫瘠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这反映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P95课后活动2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他学识渊博,主要著作是缀术,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