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课时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课件鲁教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0918958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课时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课时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课时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1课时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海洋化学资源一 海水提镁 二 海水淡化 想一想 膜法 淡化海水和 过滤法 净化黄泥水有何异同 膜法 淡化海水和 过滤法 净化黄泥水在道理上是相似的 利用的都是筛选的思想 只是膜的 孔径 要比滤纸的 孔径 小得多 且利用了反渗透的原理 辨一辨 1 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 含量最多的酸根离子是Cl 考点2海水 晒盐 6年2考一 海水 晒盐 及粗盐提纯的过程 二 粗盐提纯过程中各步骤的作用及化学方程式 特别提醒 试剂加入顺序有多种选择 但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 否则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 过滤之后再加适量盐酸 想一想 蒸馏和蒸发的区别是什么 蒸馏得到的产物是液体 蒸发得到的产物是固体 考点3海水 制碱 6年5考一 氨碱法制纯碱 二 碳酸氢钠 碳酸钠的性质 用途 三 纯碱的化学性质 考点4盐的化学性质6年2考 考点5复分解反应6年1考 想一想 怎样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个方面考虑 判断 盐和盐 盐和碱 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时 首先要看反应物是否可溶 然后再看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 气体或水 附 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梳理 NH3 H2O NaCl CO2 NaHCO3 NH4Cl NaHCO3 HCl NaCl H2O CO2 2NaHCO3Na2CO3 H2O CO2 2NaHCO3 H2SO4 Na2SO4 2H2O 2CO2 Na2CO3 H2SO4 Na2SO4 H2O CO2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Na2CO3 CaCl2 CaCO3 2NaCl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Ca OH 2 Na2CO3 CaCO3 2NaOH MgCl2 Ca OH 2 Mg OH 2 CaCl2 Mg OH 2 2HCl MgCl2 2H2O MgCl2Mg Cl2 典型例题分析 类型1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 例1 2016 烟台中考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 剩余的母液称为苦卤 粗盐和苦卤用途广泛 1 为了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 Mg2 SO42 可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加过量BaCl2溶液 加过量NaOH溶液 加过量Na2CO3溶液 过滤 加入适量盐酸 其中步骤 加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2 利用苦卤制取镁 主要流程如图 步骤 中的试剂a是盐酸 步骤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 Ca OH 2 CaCl2 Mg OH 2 3 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 主要流程如图 上述 两个步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 CO2 H2O NaCl NaHCO3 NH4Cl 从步骤 过滤后的滤液中可获得铵态氮肥 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是取化肥样品与熟石灰混合 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说明该化肥为铵态氮肥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思路点拨 1 操作在除掉硫酸根离子的同时 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 钡离子 因此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不仅要除去原溶液中的钙离子 还要除去 中剩余的钡离子 2 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 故试剂a是稀盐酸 步骤 中发生的反应是苦卤中的氯化镁与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 Ca OH 2 CaCl2 Mg OH 2 3 吸氨和碳酸化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H3 CO2 H2O NaCl NaHCO3 NH4Cl 检验铵态氮肥常用的方法是 取少量样品于研钵中 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 研磨 若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说明是铵态氮肥 也可以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微热 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且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说明是铵态氮肥 技法点拨 掌握海水制碱 海水制镁 海水晒盐的原理以及海水淡化的方法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变式运用 1 2016 重庆A卷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 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60 来自于海水 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 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 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1 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 H2O Ca OH 2 Ca OH 2 MgCl2 Mg OH 2 CaCl2 2 Y与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 从而实现了Y的循环利用 则Z的化学式为H2 X溶液的名称是稀盐酸 3 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CaCl2 解析 1 牡蛎壳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 H2O Ca OH 2 MgCl2 Ca OH 2 CaCl2 Mg OH 2 2 氯化镁电解为分解反应 产物为镁和氯气 单质Y为氯气 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 故Z是氢气 3 若氢氧化钙过量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钙 2 2016 重庆B卷 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 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 1 操作 的名称是溶解 2 海水晒盐与上述操作中蒸发的原理相同 3 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 装置B中仪器 的名称是漏斗 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C 填序号 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1 从流程图中看出此过程主要是 海水中获得粗盐 然后溶解 过滤 蒸发获取精盐 故操作 是溶解 2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利用阳光 风能蒸发溶剂结晶 故和图中蒸发操作的原理相同 3 图中 仪器的名称是漏斗 用甲制取淡水 需要将盐除去 故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 故使用C装置 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 类型2常见盐的化学性质 例2 2017 南京中考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 向等体积 等浓度的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中 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 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 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查阅资料 得出结论1 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 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 NaCl H2O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的含义是pH 7 恰好完全反应 得出结论2 从微观角度分析 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实验探究3 向等体积 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 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 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 b点的溶质为NaCl HCl 写化学式 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 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c点的溶质为NaCl NaHCO3 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 通过上述分析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 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 HCl NaCl NaHCO3 NaHCO3 HCl NaCl H2O CO2 思路点拨 得出结论1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 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最强 其次是碳酸钠溶液 碱性最弱的是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 稀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滴入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 NaCl H2O 从图中可以知道 a点的pH 7 显中性 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得出结论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交流与反思 b点pH 7 显酸性 说明溶液中有氯化钠和盐酸 图2是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图3是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如果图像重合 说明两个实验在此时剩余混合物是一样的 又知道盐酸与Na2CO3反应可以生成NaHCO3 故c点的溶质为NaCl和NaHCO3 得出结论3 Na2CO3先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NaHCO3 继续反应生成NaCl H2O和CO2 技法点拨 欲准确解答有关盐的题目 一定要掌握好酸的性质 碱的性质和金属的性质 因为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把它们的性质了然于心 解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变式运用 3 2017 江西中考 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 跳跳糖 的添加剂 一包是柠檬酸晶体 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 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 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碳酸钠 猜想2 碳酸氢钠 猜想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 小月 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反思 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 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 溶液的pH都大于7 无法确定该白色粉末只有碳酸钠 2 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碳酸钠 继续探究 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g 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 则n的取值范围为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 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 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 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C 填序号 A 浓硫酸B 氢氧化钠C 碳酸氢铵D 氯化钠 解析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中 溶液呈碱性 说明溶液的pH值大于7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H2O CO2 交流反思 根据信息 碳碳酸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溶液呈碱性也可能是含有碳酸氢钠 所以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 根据信息 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可知 小妮的实验方案只能确定粉末中含有碳酸氢钠 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碳酸钠 继续探究 设mg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mg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则NaHCO3 HCl NaCl H2O CO2 8444mx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10644my则n的取值范围为 类型3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例3 2017 郴州中考 在无色溶液中 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B 思路点拨 Ca2 和CO32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u2 为蓝色离子 不满足溶液为无色溶液的要求 H 和OH 能反应生成水 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变式运用 4 2017 泰安中考 下列物质能在pH 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NO3 NaCl KNO3 NH4 2SO4B H2SO4 HCl AgNO3 Na2SO4C KMnO4 CuCl2 Fe2 SO4 3 NaNO3D K2SO4 NaCl K2CO3 NaOH D为判断四组溶液在pH 13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需在每种溶液中都添加OH 后再判断 A中NH4 与OH 不共存 B中H 和OH Ag 和Cl 不共存 C中Cu2 Fe3 与OH 不共存 且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 D中的各种离子都能与OH 共存 且溶液均呈无色 故选D 5 2016 盐城中考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在稀盐酸中 Ag NO3 B 在硫酸钠溶液中 Ba2 Cl C 在硝酸钠溶液中 Zn2 SO42 D 在碳酸氢铵溶液中 K OH CA中盐酸中的氯离子会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 不能共存 B中硫酸钠中的硫酸根离子会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不能共存 C中所有的离子两两结合不会形成水 气体或沉淀 能共存 D中铵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不能共存 6 2017 广州中考 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 OH 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 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2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 3 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AC 双项选择 A Ca OH 2B HClC BaCl2D NH4 2SO4 解析 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 OH 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根据反应的实质CO32 Ba2 BaCO3 结合图示中反应前后都存在的粒子可确定出为K 为OH 为CO32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氢氧化钙和氯化钡溶液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重点实验突破 实验1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 实验用品与装置 二 实验步骤 典例分析 例 2016 南京中考 根据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 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步骤 溶解称取5 0g粗盐 逐渐加入10mL水中 直到不再溶解 剩余粗盐1 2g 过滤 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 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 2g 则精盐的产率为84 2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3次称量 3 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 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混合物 填 混合物 或 纯净物 分析 在完成精盐提纯的实验中 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小 降温结晶无法得到大量食盐晶体 计算产率时 应该注意称取的5g粗盐实际只溶解了3 8g 应该以此为基础计算产率才可以 不能按照5g粗盐来计算 计算中需要称量三次数据 第一次称取5g粗盐 充分溶解过后 称量剩余粗盐 最后称量所得精盐质量 提纯过程中 主要操作为过滤 只能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所得精盐实际上依然是混合物 命题挖掘 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 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 氯化钙 硫酸钠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 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 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 有下列说法 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 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 可能有氯化钙 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滤渣不溶解 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D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 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 氯化钙 硫酸钠 粗盐样品溶解过滤得到滤液1 则滤液1中一定有氯化钠 往滤液1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由于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镁 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去 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去 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 这样碳酸钠会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往滤液2中加过量的试剂甲 试剂甲是氯化钡溶液 由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说明不含硫酸钠 往滤液3中加过量的试剂乙 试剂乙是碳酸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可能是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也可能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 可能有氯化钙 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由于不存在硫酸钠 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滤渣全部溶解 往滤液4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 丙应为稀盐酸 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属于中和反应 由上述分析 说法正确 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点1海水制镁 海水制镁一般会以流程图的形式结合海水之间的流程进行考查 1 2012 滨州16题3分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 例如氯化镁 氯化钠 溴化钠等 下图为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 该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C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属于分解反应 氧化钙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 属于化合反应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复分解反应 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也属于分解反应 故不涉及置换反应 得分要领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命题点2海水制 碱 海水制 碱 一般考查氨碱法制纯碱 常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考查 2 2017 滨州21题6分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1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 下列方法中 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D 填字母序号 A 滤纸过滤B 吸附C 沉降D 蒸馏 2 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 D2O 可作原子能反应堆中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 重水中重氢原子 D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 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3 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问题 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 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其第 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H2O CO2 步骤 中所加试剂是稀盐酸 解析 1 滤纸过滤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离子 因此A项不能淡化海水 吸附能够除去色素和异味等 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离子 因此B项不能淡化海水 沉降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 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离子 因此C项不能淡化海水 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 因此D项可以淡化海水 2 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80 3 第 步中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H2O CO2 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故步骤 中所加试剂是稀盐酸 3 2014 滨州19题5分 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下 1 最终所得纯碱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Na2CO3 它属于盐 填 酸 碱 或 盐 该产品易溶于水 溶液显碱性 2 由步骤 所得的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在医疗上 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 3 试写出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 CO2 H2O 解析 1 最终所得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 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属于盐 碳酸钠溶于水时溶液显碱性 2 碳酸氢钠无毒 能够和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 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CO2 H2O 关联考题 2016 滨州15题C3分 2015 滨州17题 2 4分 2012 滨州15题D3分 命题点3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常与酸 碱 金属等的化学性质相结合 以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载体进行考查 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见盐的化学性质 4 2017 滨州24题7分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 串联电路 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 红磷的着火点为260 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20 时 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 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 反应开始后 B中充满氧气 但红磷仍未燃烧 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3 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 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6 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 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 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 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5 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 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 可能还含有HCl 实验与结论 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 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 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 理由是氯化钙溶液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 小崔同学可采用ABC 填字母序号 A 碳酸钠溶液B 石蕊试液C 锌粒 来代替酚酞试液 解析 1 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 反应开始后 B中充满氧气 但红磷仍未燃烧 原因是红磷虽和氧气接触 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 装置G中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 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6 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 可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 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 反应一段时间后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乙醇 乙醇中出现白色沉淀 5 猜想与假设 溶质除CaCl2外 可能还含有挥发出来的HCl 反思与评价 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 理由是氯化钙溶液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 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 小崔同学可采用碳酸钠溶液或石蕊试液或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5 2013 滨州24题7分 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 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小滨同学设计了实验 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 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 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 加适量水溶解 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振荡 现象 溶液变成浅红色 由此得出结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探究实验2 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 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探究实验3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 充分加热后 大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 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碳酸氢钠受热能生成二氧化碳 水和一种白色固体 验证 1 请你帮小滨设计实验 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 而不是NaOH 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水溶解 然后滴入澄清石灰水 或氯化钙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 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 H2O CO2 拓展应用 试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或治疗胃酸过多等 得分要领 熟记盐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 解析 碳酸氢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溶液显碱性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故会看到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或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或氯化钙不反应 故可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 加适量水溶解 再滴入澄清石灰水 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知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 水和碳酸钠 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受热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故也可作发酵粉 猜押预测 1 如图中各组物质 或其溶液 反应均可生成盐 中心盐 1 分析图中信息 填写相应的文字 完善该图 2 列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 HCl AgNO3 AgCl HNO3 CO2 2NaOH Na2CO3 H2O 解析 酸与盐可以生成新酸与盐 如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HCl AgNO3 AgCl HNO3 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生成盐 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Na2CO3 H2O 命题点4复分解反应及其实质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常以离子的共存 离子的检验 物质的推断等形式进行考查 6 2016 滨州11题3分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H 和CO32 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不能大量共存 A错误 Mg2 与OH 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不能大量共存 B错误 Fe3 SO42 H Cl 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 气体或水 能大量共存 C正确 Ba2 与SO42 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 不能大量共存 D错误 关联考题 2015 滨州22题 2 1分 2014 滨州15题C3分 2017 滨州15题3分 得分要领 熟记并能灵活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命题点5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主要考查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等方面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主要涉及加入试剂的顺序及作用 7 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滤时 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B 蒸发时 将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C 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酒精灯 量筒 烧杯 玻璃棒等D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 称重 溶解 装瓶存放等步骤 D过滤时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以防损坏滤纸 故A选项说法错误 蒸发时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应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故B选项说法错误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 然后进行溶解 最后装瓶 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药匙 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和玻璃棒 无需使用酒精灯 故C选项说法错误 D选项说法正确 猜押预测 2 某学习小组对粗盐中杂质 难溶性和可溶性 的去除展开相关探究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 溶解 过滤 蒸发 写操作名称 计算产率 2 步骤 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 烧杯 漏斗 写仪器名称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 提出猜想 甲同学 该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外 是否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4 查阅资料 粗盐中可能含有镁盐 Mg2 和硫酸盐 SO42 等可溶性杂质 说明 溶 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 不 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Mg OH 2为白色物质 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BaSO4为白色物质 不溶于盐酸 MgCO3 BaCO3为白色物质 都能溶于盐酸 5 实验设计 取少量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盐 溶于水配成溶液 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沉淀不溶 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镁盐 另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稀盐酸 沉淀不溶 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 6 实验结论 该盐含有可溶性杂质硫酸镁 7 实验拓展 以下为乙同学设计的去除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流程 该实验过程中 除杂试剂都要过量 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Ba2 填离子序号 关联考题 2013 滨州15题AB3分 得分要领 解答加入试剂的顺序及作用时要抓住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这一关键 解析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 溶解 过滤 蒸发 计算产率 2 步骤 是过滤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 烧杯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5 由表中的数据和题意可知 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不溶于氢氧化钠 所以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沉淀不溶 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镁盐 由表中的数据和题意可知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了硫酸钡沉淀 不溶于稀盐酸 所以 另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稀盐酸 沉淀不溶 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 6 由上述实验可知 溶液中含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该盐含有可溶性杂质硫酸镁 7 该实验过程中 除杂试剂都要过量 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所以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B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