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617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皇朝隋朝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最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C贞观之治D大运河的开凿2 .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华人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人的后代B在唐朝中国开始对外交往C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3 .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4 . 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大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通过它可了解宋代( )A对外贸易的历史B文化繁荣的历史C民族关系的历史D政权更替的历史5 .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这两项工程是( )A长城、都江堰B秦兵马俑、都江堰C长城、京杭大运河D长城、郑国渠6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7 .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主要是A唐太宗崇尚节俭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C修建大规模工程容易亡国D当时民族关系融洽8 . 盛唐气象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气象万千,博大开放,自信包容。形成这一社会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思想活跃B大运河的开通,唐玄宗等帝王的个人努力C妇女社会地位较高D唐朝文学艺术多彩9 . 某校九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C明朝的经济的发展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10 . 2016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引起古诗词热。请你分辨,下列诗句中属于唐诗的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1 . 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闭关锁国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12 .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起义和A统一中国B修筑长城C楚汉之争D焚书坑儒13 . 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西夏灭亡元朝建立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南宋灭亡ABCD14 . 有学者指出“隋唐文化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主要指以西域为桥梁,以丝绸之路为要道的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原。”下列可以用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史实是A郑和下西洋B马可波罗来华C玄奘西行D张骞通西域15 . 宋朝时期,江南人民将农田和水利集合起来的创造是A河港B翻车C秧马D圩田二、综合题16 .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两宋时期,农业和商业和前代相比,都有很大的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材料三: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四: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哪种农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说说宋代都城的商业和唐都长安城的商业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好处?(3)清朝前期的商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请举出清朝前期的两个大的商帮?17 .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2)材料二中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举例说明他在用人方面的“有道”之处。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3)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的“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汉藏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材料四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大唐西域记(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称为什么?18 . 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交通创新连接南北的动脉)材料一 “北通涿邸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此渠”贯穿南北,全长2000多千米,在灌溉、运输、泄洪、饮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请指出途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或河段名称。城市A:_;河段B:_。(政治创新政通人和的举措)材料二 “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之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三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需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政要材料四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股俗阜”王谠唐语林材料五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2)治国方略关乎政权的稳固,历朝统治者都会改革符合朝代特色的整治措施。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举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的治国措施。(各一例即可)(制度创新沿用千年的机制)材料六 “此制用意,在用一客观的考试标准,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3)隋唐开创和完善的考试选官制度影响深远,一直持续实施了一千三百多年。简要说明该制度在当时的积极影响。(工具创新精耕细作的革新)材料七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司马迁史记材料八“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停、犁壁、犁底、压镜、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唐朝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4)唐朝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七、八是对唐朝创新的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的描述,请分别写出这两种工具的名称。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