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504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某中学同学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展开活动,可以采用的相关史料有张骞通西域文成公主入藏岳飞抗金鉴真东渡ABCD2 .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在西方考察时,他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虚心学习西方科技。他在位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他是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D列宁3 . “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决定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的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内容评论的是A希波战争B罗马帝国对外扩张C拿破仑对外战争D亚历山大的东征4 . 唐朝印刷金刚经时能采用的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是( )A手工抄写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激光打印5 . 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进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道路B反对殖民扩张C铲除资本主义道路D创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6 . 这是一次以“苦肉计”、 “草船借箭”而脍炙人口的战役,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7 . “它以鲜活的革命成功实例,鼓舞了欧洲的反君主力量,迫使原先的母国英国加速了内部政治制度变革,法国不久也发生了大革命,整个欧洲都进入了一个革命的新时代。”这里的“它”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拿破仑对外战争D美国内战8 . 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爆发的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都以革命的形式进行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ABCD9 . 同学们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必须要学会区分一些概念,如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即史实,而历史观点则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总结和评价等。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B1857年,印度土兵发起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C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识D1689年的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0 . 从这一时期开始,很多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的终结B人文主义的兴起C科学技术的进步D工业革命的来临11 .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为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的是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北庭都元帅府12 .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 指 ( )A房玄龄B魏征C杜如晦D姚崇13 .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以诗证史关联错误是A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B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的重文轻武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元朝的行省制度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收复台湾14 . 下面有关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概述正确的是( )英国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法国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俄国避免革命的改革;日本武士为基础领导的社会变革;美国内战为民族统一而战ABCD15 . 在物理学上,为了纪念一位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将他的名字定为“力”的单位,这位科学家是( )A哥白尼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16 .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17 . 如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西周实行分封B秦始皇巩固统一C江南经济发展D北魏孝文帝改革18 .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8世纪,影响欧洲“人心改变”的是( )A达芬奇B伏尔泰C达尔文D列夫托尔斯泰19 . 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的是A郡县制B三公制C分封制D帝王亲自管理制20 . 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有效信息。观察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A它是以洛阳为中心B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C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D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21 .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的秦国A变法深入民众B变法违背民意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22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BCD23 .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24 . 法国三色旗中的“三色”分别代表自自、平等和博爱。该寓意出自( )A权利法案B法典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二、综合题2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纸。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悉纳质内属引自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 (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发的?(2)张骞通西域有何历史意义?(3)从张骞出使西域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和挫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各指谁?(5)“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有何意义?26 . 经贸繁荣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继续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图中政权的名称;图政权的名称;从如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材料二: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3)材料三、四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4)元世祖认识到农业对稳定社会、维护统治的重要性,设置了,负责掌管全国的农桑水利,考察地方农业实绩。棉花的种植得到推广,成为元朝手工业重要的部门。(5)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激增,史称“”。三、辨析题27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 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1)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列举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的两项措施。(2)展品之一石天禄神兽像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於中原地方。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好奇地问:“为什么汉朝的东西会有西方的文化特征?”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解说员,请对此加以解释。材料二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 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侯杨方盛世启示录(4)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 “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盛世对今天的主要启示。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