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4944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效仿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这描述的是攻占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大革命开始标志的A原因B经过C结果D意义2 . 以下文献及内容,哪一项不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A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B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C人权宣言人们生而自由平等D苏俄政府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3 .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的事件是( )A1861年农奴制改革B査理马特改革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4 .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发现了下列一组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应该是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5 .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风车又必须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风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后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人物及重大发明是( )A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B富尔顿汽船C瓦特改良蒸汽机D史蒂芬孙火车机车6 . 下图名画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幅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它的作者是A莎士比亚B达芬奇C托尔斯泰D伏尔泰7 . 今天,我们无一不在感受着电灯的光明,享受着电器带给我们的多彩生活。溯本求源,我们应该敬仰的发明家是A瓦特B莱特兄弟C卡尔本茨D爱迪生8 . 今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开启中法关系新篇章。下列关于法国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宪章运动是法国无产阶级革命一次大规模斗争二战中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国法国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国之一ABCD9 .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表述不正确的是A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B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D废除了农奴制10 . 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该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表明( )A工人的愿望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B工人的斗争局限于经济领域C工人阶级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11 . 阿拉伯数字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它的发明者是:( )A中国人B印度人C波斯人D阿拉伯人12 . 下列历史文献中能说明“弱国无外交”的有( )人权宣言 南京条约九国公约慕尼黑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BCD13 . 一个“二战”的战败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到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个国家是:( )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奥地利14 . 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张静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C两极格局下的世界D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趋势15 . 古代埃及人属于多神信仰,并且像许多国家一样,认为法老也是神,所以在一切神或法老的名字四周都装饰有特别的图案。下图的象形文字就出现在装饰图案之中,是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名字。该文字最早应该出现在( )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16 . 如图,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ABCD17 .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A工厂和乡镇企业B租地农场和工厂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18 . 如下图“漂亮的”蘑菇云,最先出现在哪一次战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希特勒闪击苏联D珍珠港突袭19 . “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20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这里的“它”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政策20 .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建立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ABCD21 . 标志着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也成为以后失败的代名词指的战役是( )A土伦战役B奥斯特里茨战役C瓦尔密战役D滑铁卢战役22 . 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解除了种族压迫D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23 . 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鸣啦,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人民委员会成立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24 .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火车的发明与运行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火车的发明者是A史蒂芬孙B瓦特C本茨D莱特25 . 法案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得担任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该法案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二、综合题26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摘自困说天下世界历史(1)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场运动?这场运动适应了当时哪一新兴阶级打破封建教会精神统治的需要?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动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这一学说最早在哪一个国家成功实现?孟德斯鸠等人倡导的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有什么影响?材料三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3)材料三中这部文献的发表有何标志意义?在其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最早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7 . 近代欧洲的发展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巨大。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330年开始的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530年。人文学者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和学者们歌颂自然之美、人类之尊严,帮助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材料二 15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和经济均势开始偏离地中海地区和意大利城邦。美洲的发现以及接下来的殖民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大西洋经济的发展,使西班牙以及一个世纪后的英国的实力得以增强,它们跨越大西洋展开竞争。材料三德国哲学家康德称这场运动是“敢于了解!有勇气去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项挑战时至今日仍和18世纪时一样鼓舞人心。这场运动发源于巴黎,并扩张到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德国、荷兰、大不列颠,甚至远至北美洲和亚洲。(1)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指什么?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列举一位这个时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2)什么事件使得材料二中欧洲政治和经济的均势开始偏离地中海地区和意大利城邦?后来居上的英国“实力得以增强”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又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康德所称赞的是什么运动?请举出这场运动影响南美洲和亚洲的事例各一个。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均摘编自图说天下(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有什么共同影响?(3)什么事件点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从而揭开了这个国家革命的序幕?(4)上述三个国家分别颁布的资产阶级法律文献是什么?领导人分别是谁?(5)三个国家的共同追求是什么?2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因此,“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1)材料一中的“激烈竞争”最终引发了世界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最残酷的战役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事件的结果和性质又如何?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