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1301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初稿) 委托单位:松阳县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花卉盆景究所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乙级 121121-sy)项目负责:蔡建国 所长/博士 规划人员: 王欣 博士、副教授 陶一舟 风景园林师 徐晓民 吴玫 杨斯杨 徐兴根 智伟静 赵然 钱黎君 马跃杰 硕士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一、文本部分第一章 项目背景 - 1 -一、项目概况二、松阳概况三、上位规划分析第二章 现状调研与分析一、生态环境调研与分析二、生态人居调研与分析三、生态经济调研与分析四、生态文化调研与分析五、案例调研与分析六、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不足第三章 规划总纲一、规划依据二、规划范围及内容三、规划目标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年限及分步实施计划第四章 建设思路一、总体布局二、分类整治目标三、生态环境规划四、生态人居规划五、生态经济规划六、生态文化规划第五章 行动计划之一:道路沿线景观整治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六章 行动计划之二:水体整治与综合利用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七章 行动计划之三:乡村形象营造及旅游发展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八章 行动计划之四:乡村农业及产业振兴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九章 行动计划之五:建筑及乡村环境改造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十章 行动计划之六:文化保护及精神文明建设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二、图纸部分 第一章 现状分析1、区位分析2、“三沿”范围3、“三沿”主要节点4、节点现状5、农业产业带现状第二章 总体规划1、农业产业带规划2、风景林建设规划3、道路景观规划4、古村保护5、河道整治规划第三章 分项规划 第一章 项目背景 - 1 - 一、项目概况在2010年10月,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丽水市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件称:“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形象和城乡品位,改善民生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沿路、沿江、沿景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并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整治重点等。松阳县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丽水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松阳县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对该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根据松阳实际,“对龙丽高速、50省道、上松线沿线两侧,县城和古市入城口,松阴溪小港河道沿线及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努力创建美丽乡村”,“开展松阳“三沿”整治,主要目的是不断深化和提高村庄整治水平,改善“三沿”地区的生态状况,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和发展环境,全面展示松阳县的特色、品牌和生态优势,促进“三沿”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三沿”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总体目标是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全县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以及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提高。通过一系列整治,使松阳县“三沿”地区沿线山体凸显风景、河道水清流畅、路旁茶果飘香、村庄整洁美丽。使“美丽乡村”的建设从点连线,由线扩面,逐步把松阳所有乡村都打造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使“美丽乡村,田园松阳”成为松阳的又一张国家级名片。 浙江农林大学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项目组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介入松阳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于2010年11月23日、24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研,并提出了规划纲要。在2011年2月15日至18日组织九人队伍分两组做了较为全面的现状调研工作。之后经项目组内部多次讨论与协商,并在农办协助下收集各方面资料,最终形成草案;在3月29日汇报,征求各方意见。经再次补充收集资料和修改后形成目前初稿成果,用于再次征求意见,以便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活动更好地开展。二 松阳县概况2.1自然环境历史地理松阳县因县治在旧市(今古市镇),地处长松山(牛头山)之南,松阴溪之北,故名“松阳”。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属会稽郡,是丽水地区建置最早的县份。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910-11942,北纬2814-2836之间,东邻丽水市,南接云和县、龙泉市,西和西北接遂昌县,东北毗武义县。地形地貌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又称“松古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21座,境内海拔相差悬殊,最大高差达1429.3米。瓯江支流松阴溪从西北向东南,斜贯松古平原。仙霞岭山脉逶迤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主要山峰有箬寮岘、包山头、留明尖、高济尖分布在松南、松北、松中和松西。总面积中,山地占76%,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气候特点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松古盆地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份,最低为1月。多年平均降雨量1532mm,年蒸发量1294mm,以36月为多雨季节,平均降水量816.8毫米,年相对湿度79%左右;78月高温晴热,易出现伏旱;11月份雨量最小,仅4050毫米。全年无霜期206236天。由于山地垂直落差和地貌切割悬殊,局部地区存在小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水文状况松阳县境内河流属瓯江水系,主要有松荫溪和小港溪,并以此为主干,分别自西北、西南蜿蜒流向东南。众多山坑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弯曲迂回,大多源短流急,河道狭浅坡降较大,流量受降水控制明显,水位易涨易落,洪、枯变化悬殊,多为山溪性河流。松阴溪为瓯江上游大溪一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安口乡,流经县境内 60.千米,南北分割松古盆地,全部流域面积1302.57平方公里,两岸主要支流17条,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92.55%。其中最大支流小港发源于枫坪乡龙虎坳,全场63公里,流域面积500.3平方公里。此外,有四都、三都、板桥3乡部分山间小溪流注入宣平港;大东坝镇和枫坪乡的部分山间小溪注入龙泉溪,其流域面积占7.45%。土壤概况全县土壤面积1371.22平方公里,土壤种类较多,可分5个土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72个土种,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水稻土等。红壤广泛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面积774.73平方公里,占56.5%;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地,面积338.20平方公里,占24.66%;岩性土零星分布在松古盆地低丘小山上,面积14.38平方公里,占1%;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800米的盆地、谷地、丘陵、低山,面积238.16平方公里,占17.14%。森林植被松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又因地形而垂直差异明显。山地主要植被类型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等。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影响,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原生植被绝大多数已经反复改造和利用,代之的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由于地势高低悬殊,形成多种小气候环境,森林植被群繁多,初步调查,仅木本植物就有99科344属945种,其中乔木280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中华水韭、红豆杉、长叶榧、白豆杉、榧树、银杏、樟树、闽楠、浙江楠、凹叶厚朴、花榈木、长序榆、钟萼木、香果树、毛红椿、榉树等。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林业用地113600公顷。森林覆盖率75.0%,活立木总蓄积量389公顷。已开采利用的名药材有黄连、厚朴、金银花、前胡等。名树种有伯乐、香果、银杏、白豆杉、红豆杉等。2.2 社会经济概况基本情况松阳县可以用“一城二区三乡”来概括,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松阳山川秀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古就有“金瓯玉盘”、“桃花源”的美誉,松阳是革命老根据地县,中国名茶之乡、浙江脐橙之乡、全国松脂之乡。现辖5个镇,15个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57万人,非农业人口为2.92万人,人口密度(户籍)为168人/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松阳县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28亿元,财政总收入4.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9亿元。 在一、二、三产比例方面,2010年为20.3:40.7:39.0,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其中全年工业总产值101.56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13.96亿元。全年接待游客53.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2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31.0%、31.6%。社会发展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松阳县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64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亿元;外贸出口总额9578万美元。文体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5项。2010年县博物馆建成开馆,县文化中心加快建设,中国松阳新闻网正式开通,全县行政村的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基本完成。开展了三届“农民文化节”活动,城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春泥计划”,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人文风俗松阳民风质朴,自古崇尚节俭,尊师重教,安土重迁。历代以来,北方的士族、庶民受战乱的影响纷纷嵌入境内。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有畲族分布于山区。大族巨姓、少数民族聚居一地,宗族亲友关系甚笃,保持着互助互济的遗风。松阳宗教始于道教,南朝梁之后与佛教并传,逾1370余年。至清末,基督、天主相继流传县内,始有诸教同布。除庵堂、庙宇中的出家人外,山区农民真正皈依佛门的并不多,多属有灾有难,进而求神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松阳县内各地的风俗稍有差异。大竹溪和小竹溪的元宵摆祭、高亭民乐、玉岩高腔较有特色。松阳县城以每旬一、六为传统集市,一直保留至今。清、民国时期值迎太保、城隍戏两大庙会,四方商贾云集,集市贸易十分兴旺。2.3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松阳县土地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69平方公里,占76.0%,耕地面积83.4平方公里,占5.9%,溪流及其他面积253.6平方公里,占18.1%。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虽大,但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0.035公顷,是浙江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37.5%,属于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地区。水资源松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845亿立方米,占丽水市(184.59亿立方米)的7.5%,人均水资源5983立方米,高于浙江省(2060立方米)人均水平,低于丽水市(8251立方米)的人均水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5.97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率43.1%。森林资源2009年林业用地面积 77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27.7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2%。林木绿化率达到76.2%。根据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垂直分布,海拔800米以下为马尾松、樟楠、槠栲类林带;8001200米为黄山松、甜槠、木荷类林带;120014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1400米以上山脊往往是山地灌丛草丛带,一些山脊两侧分布猴头杜鹃矮曲林等。松阳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在一些偏远山区,尚保存片断半原生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较丰富,据调查,有木本植物945种,野生动物402种。矿产资源县内已发现的金属矿有铅、锌、银、铁、钼、钨等,非金属矿有煤、高岭土、伊利石、瓷土、膨润土、萤石、明矾石、叶蜡石、白云母、花岗岩等17种矿产。高岭土、煤、萤石、花岗岩、铜、钼等矿产已开采利用。高岭土矿品质优良,储量丰富,而且铁钛含量低,白度高,闻名省内外。膨润土、叶腊石显示有良好的找矿条件,具有潜在资源优势。叶腊石探明资源量61.2万吨,预测远景资源量达100万吨。金属矿产钼矿以小而富为特色,矿山周边具有较好的找矿条件,有望找到中规模的钼矿床。板桥稀土矿床属离子吸附型,查明资源量氧化物量1.78万吨。此外,松阳盆地及周边大面积分布中生代火山岩,松阴溪流域沙、石资源较丰富,质量好。旅游资源松阳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松阳十景各具独特的自然风光。箬寮岘原始森林山险、岩怪、潭幽、树奇,其亮叶水青冈树和千亩猴头杜鹃林为华东所少见的自然景观;卯山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唐朝著名道教法师越国公叶法善修道之所。松阳地处国家生态示范区,境内群山连绵,盆地、丘陵、谷地等地貌多样,温暖湿润,冬暖春早,植被良好,是国内最适且种植茶叶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建设的万亩生态有机茶园,成为松阳旅游发展的独特风景。延庆寺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相传塔藏舍利,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界首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留有大量明清时代砖雕题刻;西屏镇拥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街;散落青山绿水的石仓古民居群,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其它尚有许多古代、近代的人文景观,以及畲族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三 上位规划分析针对本项目任务,我们对相关上位规划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对有关条目进行分类分析,这些规划主要有: 城乡建设与发展规划主要有松阳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松阳县旧村改造五年规划、松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中心村镇布点规划部分材料,松阳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2010、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中心村建设规划、松阳生态县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从全县角度对城乡建设和发展提出战略性目标和分步分区建设具体规定,是本项目的重要依据。 各职能部门规划主要有松阳县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松阳村庄绿化总体规划、松阳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松阳县“十二五”林业规划(送审稿)、松阳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松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20042020)、松阳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松阳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试点规划(报批稿)、松阳县 水利(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这些规划对了解各部门工作基础和计划有重要意义。 各专项规划 主要有松阳县石仓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松阳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松阳县小港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建设规划、浙江省松阳县香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松阳县茶文化专项旅游发展规划等。对我们深入了解三沿地区及松阳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第二章 现状调研与分析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2010年)中,浙江省委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 “四个美”的总体要求,并要求开展4个行动计划,即:“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开展中心村培育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推进行动”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发展新型产业,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化培育行动”按照“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把继承与弘扬、发掘与培育、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根据浙江省省委计划、丽水市委实施意见和松阳县实施方案,和“松阳县“三沿”地区沿线山体凸显风景、河道水清流畅、路旁茶果飘香、村庄整洁美丽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等目标,我们对松阳县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项目进行了现状调研和分析。在现状基础方面分为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四个方面,也进行了国内外案例调研,力求本规划有较为坚实的调研基础。一、 生态人居调研与分析2.1 农村人口集聚中心村布点和建设正在进行。松阳县有401个行政村,1071个自然村,而10户以下的自然村多达414个,村庄占地浪费严重,“空心村”问题突出。县委县府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使用的水平。2010年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农村“12345”工程全面推进“两区”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2010-2020年重点培育的68个中心村和231个规划保留村的村庄布点规划,启动第一批13个中心村培育项目。2.2 农居建筑改造农房改造建设正在进行。三沿地区村庄住房布局较散乱,建筑造型缺少当地风貌和乡土特色,部分民居呈现“赤膊墙”,严重影响村庄的视觉效果。村中违章搭建、乱拉电线的现象严重,存在火灾隐患。目前正在进行城镇集聚、城乡结合部整体改造、旧村局部改造、迁移建房改造等工作。提出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综合建设。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开展新农村建设。2010年新启动旧村改造村53个,整顿转化后进村41个,创建生态文明村55个,完成村庄整治项目40个。旧村改造“头等工程”实施三年来,已累计改造146个村,拆除破旧房11328户、面积92.97万平方米,批建新房6241户、面积55.89万平方米,使30128位农民告别破旧房、搬进新居,极大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3 农村节能节材正在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积极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支持农户使用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2.4 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松阳县围绕构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城乡一体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大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级公路、电力、广播电视、通讯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解决了18.20万农民的饮用水问题。 农村公共绿地建设方面进展迅速,绝大多数中心村利用现有古树名木、祠堂古建筑等建成公共绿地和活动空间,并有体育建身设施。但仍然存在绿地率低,部分中心村缺少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农村联网道路建设、村次干道、通户道路改造成果显著。但“三沿”地区部分村庄道路交通改善,面层硬化等工作尚未完成。道路亮化和美化工作更需进一步推进。 垃圾回收设备利用率低,有些设备年久失修;池塘、洼地、沟渠和村舍前后垃圾随处可见,环境卫生有待改善。河沟池塘治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有待全面开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二、 生态环境调研与分析1.1 水生态已经进行“百村绕水”项目建设。该项目修建并完善村庄水渠河道网络系统,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达到水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对现有村庄河道水渠进行洁净治污处理,加大生态水库的建设,保证水源地无污染,实施了农民饮用水安全工程。江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验收投产,正在进行江南灌渠工程和松古盆地水利连网建设。松古盆地北有梧桐源水库、江北灌渠等,南有谢村、东坞水库及江南灌渠等,东南有小港及规划中的黄南水库,松阴溪及其支流贯穿松古盆地。江北灌渠工程的完成,可以与松阴溪及其支流、小港、江南灌渠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网络系统,将极大解决松古盆地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问题。水生态修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实施了松阴溪干堤加固、小流域堤防加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尤其是松阴溪县古市至西屏段,生态护岸和滨河整治做到了既生态又美观。在全县范围内,保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建成了工业园区废水排放GPRS监控系统和水环境应急处理系统。拦截水流,建设小水电站现象比较严重。过多的小水电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水系统的生态恢复。松阴溪及其支流和小港两岸绝大部分植被良好,但也有部分地段存在砍伐树木,改植经济作物等现象,不利于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农业污染比较普遍。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无公害农业比例还不够高,与“无公害农田面积达到农田总面积的比例近期为60%,远期65%”的目标还有一点距离。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控制还不够严格。除松古盆地及部分已进行改造的村落之外,畜禽养殖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设施还不够完善。生态村、生态镇建设正在进行之中。1.2 土地资源和水土保持松阳县土地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69平方公里,占76.0%,耕地面积83.4平方公里,占5.9%,溪流及其他面积253.6平方公里,占18.1%。人均耕地面积0.035公顷,是浙江省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37.5%,属于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地区。农田保护较好,要大力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在松阳现有耕地资源数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土地整治等手段,深入挖掘松阳县的土地资源潜力。通过旧村改造、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整治、低丘缓坡开发等方式提高城乡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尚有不足。由于耕地紧张,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尚待进一步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推广科学耕种技术和绿色生态农业正在积极进行之中。目前“三沿”地区绝大多数植被葱郁,水土保持较好。山地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封山育林工作,“三沿”地区护坡普遍尚需进行生态覆绿,松阴溪、小港采砂场需要整体规划,沿河两岸水源涵养林有待建设。1.3 林业绿化松阳全县森林覆盖率75.2%。林木绿化率达到76.2%,森林覆盖较好。目前正在进一步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度的落实。以营林抚育为重点,加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建设,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加强建设和保护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溪沿路的风景林。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93.2万亩,其中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44.6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占省重点公益林面积的75.2%;水源涵养林占省重点公益林面积的17.2%;护路林占省重点公益林面积的2.5%。水土保持林主要分布在欧江二级支流、50省道、44省道沿线两侧,人文遗产地以及小港流域、松古盆地等区域。水源涵养林分布在城镇饮水区及源头集雨区;护路林主要分布于50省道、44省道公路沿线两侧。松阳县古树名木有36科、64属、94种、2515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有46株,国家二级保护的古树有563株,国家三级保护的古树有1906株。树龄最大的为大树后村委的南方红豆杉,有900年;胸围最大的为吕潭村委的樟树,达1070厘米。分布数量多、范围较广的有金缕梅科枫香属的枫香402株;壳斗科栲属的苦槠330株;杉科柳杉属的柳杉314株;松科松属的马尾松251株;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南方红豆杉249株;樟科樟属的樟树248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46株。建立了卯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箬寮岘次生原始森林县级自然保护区。卯山森林公园、箬寮自然保护区、石仓古民居和延庆寺塔人文遗址等区划为特种用途林,占省重点公益林面积的5.1%。松阳县境森林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地势高低选悬殊,形成多种小气候环境,森林植物群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树林、灌丛、毛竹林以及经济林。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垂直分布海拔(米)森林植物群落500以下马尾松林和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500-800常绿阔叶林樟科的紫楠、楠木、红楠、木姜子属、壳斗科栲及深山含笑、乳源木莲等800-1200黄山松、甜槠、木荷类林带1200-1400近山脊或阳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中下部或阴坡杉木与木荷甜槠等阔叶混交林;林下麂角杜鹃、石斑亩、山矾和光里白、蕨类、龙牙草等山谷地段绵槠、树参、浙江柿;林下麂角杜鹃、尖叶山茶、秀丽野海棠、蕨类等;灌木华东山柳、映山红、胡枝子等;草本芒、珍珠菜、杏叶沙参、小连翘1400以上山地灌丛草丛带;猴头杜鹃矮曲林等植被组成成分表植被类型植物种类针叶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柳杉林常绿阔叶林甜槠木荷林、苦槠林、槠栲林、紫楠-华东楠-红楠林、红柄树林、深山含笑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木荷-水青冈林、多脉青冈-鹅耳枥林、木荷-锥栗林落叶阔叶林鹅耳枥林、栓皮枥林山顶矮树林、灌丛乌冈枥矮林与茅栗、胡枝子灌丛经济林油茶林、红花油茶林以及人工茶园、柑桔园、桑园、果园由于香菇业的迅猛发展及重砍轻造 ,致使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原生植被绝大多数已经反复改造和利用,代之的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是当务之急。1.4 污染治理大气环境保护较好,空气质量高,但需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农村正在推广液化气、节能技术、提高柴薪热效率。需要考虑推广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有待探索探索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在秸秆资源化利用,农用地膜使用技术等方面应用还不够充分。香菇产区要加强管理,沿溪、沿路堆放废弃菌棒(废渣)现象比较严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利用有待进一步推进。尤其在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5 生态安全在治理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方面成效显著。在加强天然林地的管理和培育,生态公益林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方面成效显著,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古树名木调查,建档等工作,实行挂牌管理保护。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生态环境及物种变化的监测、生物资源(特别是乡土物种和濒危物种)调查和监测。外来种入侵防御工作已经开展,尚未发现大规模生物入侵现象。三、 生态经济调研与分析3.1 第一产业松阳气候温暖湿润,以低山丘陵为主,盛产稻米,素有“处州粮仓”之美誉。松阳传统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晒红烟、茶叶、蚕桑、赤小豆、香菇、吊瓜等。全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逐步向多种经营、效益型转变,茶叶、香榧、油茶、高山蔬菜、水果、食用菌、笋竹两用林、畜禽养殖、中药材和园林植物等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基地。松阳三国时已出产茶叶,唐代“卯山仙茶”被列为贡品。目前,松阳茶叶种植面积10.05万亩,良种率92%。全县有8万农民通过茶产业而受惠,平均亩产纯收入达4000余元,最高的农户每亩白茶产值达1.6万元,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松阳已确立了浙南茶乡、浙南茶叶集散中心的地位,迈入全国产茶大县之列。 松阳县栽培利用油茶历史悠久,1989种植面积曾达到11.7万亩,创历史之最。到2010年,建成无公害标准化基地1.1万亩,共有油茶面积6.40万亩,年产油茶油300余吨,产值约900多万元,主要集中分布在象溪、裕溪、板桥、大东坝四个乡镇。松阳全县有胸径6厘米以上榧树14170株,2010年全县发展香榧基地已近2万亩,已成为浙江省“香榧南扩”工程的亮点。其中,玉岩镇余叶村园榧的年均产值在20万元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花菇是松阳县玉岩镇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山区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09年松阳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6351万袋,玉岩镇花菇生产规模1800万袋,占全县的28.67%,1528户从事花菇生产,户均1.2万袋,年产花菇1.37万吨,产销两旺,为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松阳县还大量发展板栗、杨梅、笋竹两用林、园林植物等。根据林业局2008年资源调查数据,板栗总面积有29538亩,主要分布在西屏镇、象溪镇、裕溪乡、大东坝镇,总产量达2272吨,总产值约1022万元。松阳县拥有竹林面积14.4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4万亩,小菜杂竹林面积0.4万亩,毛竹集中分布在枫坪乡、玉岩镇、新处乡、谢村乡和竹源乡等5个乡镇,全县已建立笋竹林基地3万余亩。以西屏镇为重点,培育和扶植松阳的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苗木基地1380亩,培育合格的浙江省地方标准优质苗木2500万株;新建金银花种植基地1.5万亩(西屏、竹源、谢村、玉岩、枫坪,5个乡镇)。3.2 第二产业松阳地处浙西南欠发达地区,原有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松阳县抓住有利时机,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工业企业从分散布局向西屏、古市、象溪等工业重镇集聚。全县进一步形成了食品工业、竹木工业、矿产品建材业、机械加工业、机电制造等产业。绿色工业园区、古市工业区块和象溪工业区块经济不断壮大。近年加大工业企业技改资金投入,有效推动了原有企业清洁生产的步伐,以松阳工业园区为载体,开展园区生态化建设。松阳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园区成为“浙江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试点园区和浙江省创新型工业园区。目前全县有浙江卖油翁油品有限公司、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等油茶、茶叶现代龙头加工企业3家,其中:浙江卖油翁油品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山茶油科技示范企业、省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年生产纯山茶油1500吨、调和油3000吨。松阳县现有毛竹采伐量160万支,加工企业40余家。竹产品主要以竹地板、竹胶板、鸟笼、竹丝、竹片、竹帘、竹凉席、竹筷、竹床为主,以及农村农民加工的竹农具、家具等竹制品为辅的家庭作坊业。目前松阳县有枫竹笋竹林合作社、古玉笋竹专业合作社、会发毛竹专业合作社等3家专业合作社。松阳的不锈钢制造业已初显雏形。目前松阳县已有不锈钢企业65家,年产能在30万吨以上。2010年全县不锈钢企业的产值为39.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07。3.2 第三产业松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是其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现有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一心一线五区”:“一心”:西屏古镇;“一线”:松阴溪观光游憩河段;“五区”:箬寮岘原始森林旅游区、卯山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区、石仓古民居旅游区、竹源峡瀑布旅游区、玉岩香乳山地质森林旅游区。风景旅游:箬寮岘原始林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区,总面积达4万余亩,景区生长着数百上千年树龄的各类原始树木千余种,野生名贵中草药700余种,野生动物百余种,尤其是延绵数千亩年代古远有“十里花海”美誉的猴头杜鹃叠锦,堪称“天下奇观”。松阴溪是松阳最具特色和价值的观光游憩河段。境内干流长60多公里,以松阴溪为主轴的滨江景观区,以沿松阴溪浏览两岸景观为主要内容。卯山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区包括卯山、万寿山、界首村、七都、八都。卯山省级森林公园。区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为96.4%,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季相变化森林植物景观;文物古迹丰富,气候宜人,景点密集,资源组合良好。竹源峡瀑布群位于松阳县竹源乡潘坑村,系由集中分布在2公里范围内的二十余个大小瀑布组成的瀑布群,周围花木扶疏,景色绝佳。水南(含双童积雪景区)和三都是松阳浙南桃花园的主要观赏地。四都、三都、石仓等是专业摄影的重要外景地。农业观光旅游:老八垄(大木山)生态茶园是新兴乡的一个生态名优茶园。上有绿色茶叶供8935亩,随着低平山坡起伏,错落有致的分布。卯山农业观光园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一处集农业观光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松阳旧城区资源丰富,主要由延庆寺塔、明清商业街、双童积雪以及松阴溪等景点组成的旅游区。位于景区南麓的安岱后村和枫坪高亭村、小吉村,层峦叠嶂,风光旖旎,地势险要,1935年粟裕、刘英率红军挺进师在此创建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现今仍保留着10多处革命遗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仓古民居旅游区梯田层层环绕,一派山水田园风光,古建筑群别具特色。四、 生态文化调研与分析松阳现有省级历史文化镇两处(石仓历史文化村、界首历史文化村),县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三处(古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吴弄历史文化保护区、玉岩历史文化保护区);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250处。文物古迹从保护级别划分,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单位15处,保护建筑114处。此外,松阳高腔原生态剧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一览级别名称时代地点公布时间管理单位国家级延庆寺塔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城郊二公里塔寺下村2006年6月延庆寺塔文保所省级普济桥明正德年间(1906-1521)玉岩镇玉岩村2005年3月玉岩镇人民政府、玉岩村委会省级三济桥民国初年叶村乡寺岭下村1981年交通局、叶村乡人民政府省级皇家大院清末-民国初年望松乡乌井村2005年3月望松乡人民政府省级市口进士牌坊明弘治九年(1496年)西屏镇市村口2005年3月西坪镇人民政府、市口村2010年,松阳县博物馆建成开馆,县文化中心加快建设,中国松阳新闻网正式开通,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基本完成。开展第三届“农民文化节”活动,城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春泥计划”,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五、案例调研与分析5.1 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有鉴于在工业化快速发展之下,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之间的矛盾迅速加剧而开展的一场旨在改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和促使落后的传统农村发展为先进的现代化农村的运动。新村运动发起的原因实质,是要缩小城乡差距, 改造农村、造福农民,实现城乡一体化,开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村庄建设项目和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的思想教育为载体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运动。从它的最终成果看,它创造出了“汉江奇迹”,基本实现了社会整合的目标。韩国新村运动与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有许多相通的思路。韩国新村运动内容涉及广泛,涵盖道路系统修缮,水环境整治,建筑改造,居住条件改善等各方面,这一运动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11973年的基础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如改善厨房、屋顶、厕所,修筑围墙、公路、公用洗衣场,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种等。新村运动经过基础建设阶段,初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第二阶段:19741976年的扩散阶段。这一阶段新村运动迅速向城镇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新村建设的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了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及人员培训等。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收人。第三阶段:19771980年的充实和提高阶段。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经过调整以后,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规律和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第四阶段:19811988年的国民自发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性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培训、信息和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来承担。政府继续提高农民收人。韩国新村运动的项目按主次顺序排列如下:(1) 修建宽阔笔直的进村公路;(2) 修建跨河小桥;(3) 修建宽阔笔直的村内道路;(4) 村庄排污系统的改善;(5) 瓦房取代茅草屋顶;(6) 修葺农家的旧围墙;(7) 改善传统的饮用水井;(8) 村庄会堂的建造;(9) 河流堤岸的整修;(10) 田地支路的开辟;(11) 农村电气化的加速;(12) 安装村庄电话;(13) 建造村庄浴室;(14) 建造儿童活动场所;(15) 改善河边洗衣场所;(16) 植树、种花等环境美化。5.2 日本的新乡村运动日本第一次新农村运动于1956年开始实施。1955年12月,时任内阁农林大臣的河野一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构想”,并得到国会众参两院议员的普遍赞同。第一次新村建设主要做了三项工作:(1) 确定推行区域:根据河野农林大臣建立农民经营共同体的主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确定在900户及1000户规模的村庄,并以此推动农户的经营联合。自1956年至1960年,政府共指定4548个市町村为实施区域。(2) 建立新村建设推进体制村建设推进体制:被指定为推进新村建设的市町村分别成立农村振兴协议会,通过发扬民主的方式,集中农民的智慧,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团体充分协商,制定农村振兴规划并付诸实施。(3) 加大对新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除当地农民资金及政府农业金融机构贷款外,国家还采取特殊补贴方式,提高中央、都道府县及各市町村等三级政府的补贴水平。据统计,平均每个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市町村费用高达1000万日元,其中40%由中央政府补贴。第一次新村建设于1956年开始至1962年结束, 7年时间,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目标顺利完成日本农村的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农村通电、发展畜牧业、公共设施、农村广播等领域公共设施得以建立。小规模零散的土地普遍得到整治,大批农村公共设施建立起来,促进了农民的进一步联合。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7年中,农业总产值由1955年的16617亿日元增至1962年的24381亿日元,增幅高达46.7%,平均每个农户的年纯收入也增长了47%。第二次新乡村运动:1960年11月,池田内阁颁发了国民经济倍增计划,提出未来10年间国民经济总体规模要翻番,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要赶上西欧发达国家的目标,吹响了全面推进现代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进军号。1967年3月,日本政府开始了第二次新村建设。其宗旨是在第一次新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建设力度,全面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其主攻方向首先放在提高农业经营现代化水平上。(1) 在改善生活环境方面,提出了“把农村建成具有魅力的舒畅生活空间”的目标,大力推进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实施改建和新建农民住宅,提高自来水及下水道普及水平,为农民建立集会活动场所,充实学校、医疗单位,建立农村保障制度并加大扶持强度。(2) 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日本政府于1971年制定了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鼓励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为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在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第二次新村建设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大加快了日本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日本新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主要有:日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如何将农村特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既保留特色,又具现代风格的原则,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避免了“千村一律”。在日本纯农村地区,既看不到成行成排的“别墅式”建筑,也看不到宽大马路和广场。但农村生产生活及集体活动场所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农民逐步富裕化,生活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村落环境呈现优美化,城乡交流日常化。5.3 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开始于1979年,“一村一品”运动的实质是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培育名牌产品,从而振兴地主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东西,如已有的土特产品、旅游资源,那怕是一首民谣都行,开发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产品。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理念和精神,主要的几点:基地建设。根据当地区位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如大分县相继建立了以九重町、之光村等为代表的丰后牛产业基地;以大田村、野津原町等为代表的香菇产业基地;以佐伯市等为代表的草莓产业基地;以姬岛村、鹤见町、蒲江町等为代表的水产品生产基地等等。 放眼全球的意识。振兴当地农产品是“一村一品”运动的主要目标,为此,各地立足本地、着眼全球不断创造具有地区文化的可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产品。善于把本地区特色拳头产品,经过加工、提炼和营销,上升为具有国际性的东西。如大分县产的干香菇从质量到产量都是全日本第一,2001年的产量为1425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9%。质量品牌的意识。“一村一品”的“品”即有“品种”的意思,更有“品质”、“品牌”的意思,求质量、上品牌,是“一村一品”运动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大分县的许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都注册了商标,而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如大山町“梅子蜜”等达20多个品种的加工品以及久住町的番茄酱、玖珠町的“吉四六酱菜”等,上述产品,经过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不断的创新,其质量大大提高而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牌。注重人才培养,人才第一的观念。“一村一品”的“品”,不单纯是物品的“品”,也是“人品”、 “品格”的“品”。通过造物造就人,进而振兴地方经济,是“一村一品”运动的根本目的。大分县的实践证明,创造特色产品更需要人,更需要人的智慧和干劲,更需要有出色的带头人。因而他们始终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采取各种措施,激发民众的创造精神,培养民从独立自主、不屈不挠的品质。锐意创新的精神。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 “一村一品运动的精髓”。“一村一品”运动要持续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5.4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安吉作为“中国竹乡”、“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经过安吉人民的多年辛勤劳动和大力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态名县。其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后发优势非常明显。基于这样的县情,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安吉县县委、县政府适时发出了将安吉打造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中国美丽乡村”行动,是指安吉县把全县187个行政村(社区)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综合水平领先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中国美丽乡村”并不是笼统的村庄整治和单纯的环境改善,其核心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提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整体进步,是安吉特色新农村建设的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发达的生态产业是安吉的最大特色,因生态而孕育美丽,因美丽而产生魅力,因魅力而带来活力,因活力而促进发展。“中国美丽乡村”其美丽的概念,包括山美、水美、环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话美、心灵美。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安吉环境美、生活美、心灵美的中国美丽新农村。用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使之成为继“中国竹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