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综合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255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综合检测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春秋时期,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的是( )A人们重视使用肥料B水利工程的兴修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2 . “这一制度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3 . 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A禹B启C炎帝D汤4 . 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ABCD5 .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阪泉之战6 . 同学们为巧记“战国七雄”的位置,编了几段顺口溜,结合下面地图,找一找其中错误的是( )A东西南北上中下,齐秦楚燕赵魏韩B东秦西齐南楚北燕魏中间,还有两个是赵韩C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D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赵韩魏7 .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很感兴趣,他看到一组王朝更替顺序资料,请你帮助他判断一下其中王朝更替顺序正确的是A隋唐宋元清明B隋唐元宋明清C隋唐宋明元清D隋唐宋元明清8 .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秦政法”中哪一项行了“百代”( )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焚书坑儒9 .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繁盛的西汉时期,作为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书生,为了接受国家的高等儒学教育,你应该去的地方是( )A私塾B太学C县设立的学塾(县学)D郡设立的学塾(郡学)10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11 . 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在分组搜集以下资料:第一组:元谋人发现的过程,第二组:北京人使用火的方法,第三组:山顶洞人头部复原的过程。由此你可以判断他们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B早期国家的形成C神话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D第一个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12 .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轸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而用刑太极故也13 . 今北京地区属于战国哪个国家 ( )A齐国B燕国C秦国D楚国14 . 有著名学者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 )青铜制作的工艺高超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广泛应用铁制农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BCD15 . “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人们按照母系血缘确定亲疏关系B部落联盟之间征战频繁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6 . 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A桀B禹C纣D幽王17 . 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部位主要作用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飞沙堰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氓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江南河18 . 春秋时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19 .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利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B图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需要加强监察工作,秦朝分管监察的是太尉C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D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出现错误的是明朝20 . 贾谊在过秦论里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描写了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此次起义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C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D攻占郡县,最终建立了西楚政权二、综合题21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丝路漫漫和平友好)“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材料一:(1)图中是古代“中华文明”与欧亚大陆沟通的“文明通道”,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上均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放眼看世界-“一带一路”(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发现世界沟通桥梁)材料三:1492年lO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大国崛起解说词(3)材料三的“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大国争锋世界风云)材料四: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价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材料四中的“战争”具体指哪场战争?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构成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战争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而展开的合作也促使苏联同美、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佳状态。(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苏联战场上展开的“成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战争中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而展开合作”是以哪一文献的签署为标志的? (当代聚焦和平共享)“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材料六:不平衡的跷跷板(6)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上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合作、协商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那么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7)根据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22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材料一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湖南省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约1.2万年的稻谷。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农民的反抗。(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即可)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我国是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变法。商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材料三: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译自史记材料四: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译自宋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4)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概括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2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到了晚年,汉武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一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 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他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1 )请你结合所学史实,从政治、军事和思想三个方面来说明汉武帝在位时是怎样进行改革,使汉朝的局面“为之一变”的。( 2 )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结果如何?( 3 )如何评价汉武帝?在汉武帝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