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1002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题文)暑假时,七年级某同学去参观元谋人生活遗址,请问他要去哪个省?( )A广东省B湖北省C云南省D湖南省2 .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的分裂和民族融合3 .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ABCD4 . 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下列哪个原始人类遗址( )A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半坡遗址5 .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经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请问同学们,通过这部专题片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元谋人使用粗糙的石器劳动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ABCD6 . 下图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据此,我们能进一步研究A北京人的生活状况B北京人的体貌特征C北京人的居住环境D北京人的用火情况7 . 2019年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90周年。今天的北京地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在该地区先后被发现。这两处遗址位于现今北京的A王府井B周口店C刘家河D东胡林8 . 火的使用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有什么作用( )人们可以吃到熟食,增进身体健康 可以防寒可以照明可以吓跑野兽可以促进文字的产生ABCD9 . 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黄帝、炎帝时期B尧、舜、禹时期C山顶洞人时期D半坡氏族时期10 .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要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主要应通过( )A史书记载B化石发掘C神话传说D学者推断11 . 中国境内,考古发现的距今约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的远古人类是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12 . 一位历史爱好者参观北京人遗址时发现有大量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不能反映出A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B北京人会种植粮食C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北京人会猎取动物13 .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14 . 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我们应该去( )A陕西半坡B云南元谋C北京周口店D浙江河姆渡15 . 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会人工取火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BCD16 . 目前我们对元谋人知道得不多,而对北京人的状况了解得较多,这是因为( )A元谋人离我们太遥远了B北京人离我们较近C北京人遗骨、遗物丰富D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7 . 现在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 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那么关于人种的形成原因,你认为下列哪一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人种的祖先不一样B上帝按肤色创造不同的人C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D由于人的智商高低而引起二、填空题18 . 对比填空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_石器,叫_时代。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_石器。叫_时代。三、简答题19 .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3)要想了解有关孔子的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四、综合题20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除此之外孝文帝改革还有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2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三种品质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材料三: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徳就是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徳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1)图一、图二反映了哪两种古代文明?(2)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之处。(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2 . 北京地区是“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也是古燕都材料一关于北京人,阅读材料,进行判断让我们用一种非常宏观的分期目光来凝视这段历史,就能看到几乎在同一时期抑或稍晚一点,即距今70万20万年前,今天的北京郊区也有了活跃的原始人群。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同时期内涵最为丰富和系统的直立人文化遗址,因此我们必然的视它为中国古人类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但是,“北京人”决不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在湖北的郧阳、河南的南召、安徽的和县都发现了直立人的化石或他们留下的石器。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白天,男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一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能够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画“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北京人出现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的发现对世界和中国古人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北京人是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唯一的人群。(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 )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并能够保留火种。(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温和湿润。( )北京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材料二:1986年,克盉出土于房山琉璃河1193号大墓,是燕都遗址出土的最珍贵文物。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2)克盉上文字记载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政治制度_,这一制度产生于_时期。材料三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 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 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 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3)以上文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这一政治制度。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周王分封的“对象”是:_周王分封的“依据”是:_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_和_受封者的“义务”是:_分封的“目的”在于:_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填空题1、三、简答题1、四、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