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7786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印度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顾问纳林德贾达夫博士曾开玩笑说:“我来自印度种姓制度最低贱的等级,但我突破了种姓制度的所有藩篱。”如果根据种姓制度的划分,纳林德贾达夫博士在古印度应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吠舍2 .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B城市自治机构C中央集权制度D君主立宪制3 . 奥运会作为一项国际体育赛事,开幕式都是以本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为主题。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B蓝色象征着和平C古希腊文化发源于海洋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4 .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相对应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C英国、德国、日本、美国D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5 . 西欧工商业城市兴起的意义在于: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势力得到空前加强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C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6 . 日本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在大化改新中建立A中央集权国家B民主政治C奴隶制共和国D资本主义制度7 . 下列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8 .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应该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西罗马帝国9 . 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C开展世俗教育D为宗教改革准备条件10 . 在以下国家中,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是( )。古代埃及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ABCD11 . 下列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介绍错误的是( )A西欧的国王是所有庄园的主人,农奴是庄园的劳动者B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意味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形成C5世纪晚期,众多的日耳曼人国家中,法兰克王国是最强大的D领主采取劳役地租的方式剥削佃户12 .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因作战勇猛,外号“锤子”),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推行土地分封制度改革B创立基督教C送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地区给教皇D领导琅城自治斗争13 . “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源泉那里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真理的执着追求。其中蕴含了(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专制主义14 . 位于西非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奴隶堡,197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5-19世纪,至少有数千万的黑人从这里被转卖,有500万黑人死于岛上。材料表明该岛直接见证了A鸦片贸易B三角贸易C哥伦布远航D工业革命15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这两句名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反对封建神学D人人平等16 . 下面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实验。“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的人应是雅典的( )A奴隶B妇女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移民17 . 地中海联系着欧亚非三大洲,2世纪称霸地中海的大帝国是( )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8 . 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大河文明,金字塔向世界展示了她曾经的辉煌。创造这一古老文明的国度是( )A埃及B印度C希腊D中国19 . 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2018年)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A商法典B民法典C刑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20 . 伟人也有生气的时候。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在盛怒之下,出于报复之心,出了一道计算西西里岛牛群数量的题目,困扰了人们几个世纪,直到1981年,才由一台巨型计算机彻底解决。下列不属于阿基米德研究发明成果的是( )A发现了杠杆定律B揭示了浮力定律C他发明了杠杆、滑轮和螺旋等各式器械D他创制了阿拉伯数字21 . 下列属于封建时代欧洲特点的是城市和大学兴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基督教神学居于统治地位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兵役义务ABCD22 .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兴起。它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希腊罗马文化传播B阿拉伯文化传入C资产阶级的形成D经济的发展23 . 中世纪西欧庄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A拘留B罚金C驱逐出庄园D没收财产24 . 以下三幅图片最能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亚洲文明B古代非洲文明C封建时代的欧洲D封建时代的亚洲25 .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全希腊的学校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BCD26 . 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是( )A庄园不具有司法权B庄园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C庄园里领主可以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D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组织形式27 . 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下列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文明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28 .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29 . “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万圣节”与此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30 . 下列发明创造中不属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去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儒略历二、综合题31 . 材料一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1)材料一中“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最早开始于哪一个国家?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32 .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1)图中处文明古国曾产生过什么文明成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来的佛教,产生于图中处。材料二: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马克思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材料三: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常伴于他们的路途中。那些穿梭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3)材料中的“使者”指谁?除了此项贡献外,他们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试举一例。(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三、辨析题3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重新发现古代地理学者如托勒密和斯特拉波的著作,欧洲人的视野扩大到欧洲以外,甚至想跨进海洋,环绕圆形的大地,最终还能回到本土。由此开始了远洋航海 罗盘使人在四望无际的海上也不致迷失方向首先走上这条道路的达伽马,是葡萄牙国王差遣的(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材料二:材料三: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是那些信念支撑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完成艰难的“远航探险”?(3)你认同材料三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的知识,请简要说明理由。四、论述题34 .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古代,日本从中国、朝鲜等国“拿来”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文化、宗教、礼制等等,而且日本人还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消化能力作了大胆的改革,没有一味照搬。比如说,用汉字创造了平、片假名。用片假名记录来自印欧语系的外来语。公元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一次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到了近代,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富国强兵的关键改革。促成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种直面现实且符合当时国情的呼吁理应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这本书却引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关注。看清现实的日本于是就进行了历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第二次改革“明治维新”。(1)材料中“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指的是什么变化?(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三、辨析题1、四、论述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