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6-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07645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6-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6-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6-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命题的基础,任何知识的考查都脱离不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从近几年的化学试题元素化合物的命题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高考复习必须坚持以考试大纲为纲,以教科书为本的方向,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必须还教学于本来面目,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高考复习教学中一定要熟悉考查范围,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坚决、果断、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内容。我们的复习工作应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追求实效,采取的措施要落实到位。师生都必须清楚每个单元复习的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第一轮复习要控制难度,不可在偏、难、怪题上做文章;调控好训练的题量,训练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把精力用在典型试题(历届高考原题、精心改编高考题或选编优秀的模拟题)的分析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复习中的自主权,满足学生复习的需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的思维以广阔的空间,要从根本上克服一味大量布置习题,满堂灌、缺乏针对性、不讲教学效益的问题。大家知道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这部分知识内容从表面上看比较零碎、分散,难于记忆,使有些学生感觉花了较多的时间还是难于掌握,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因而,在复习时我们老师如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成较为有序,又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将知识由点连线,由线织网;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系统化。在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以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原理分析物质性质,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我们还要学会举一反三,由一种物质的性质,推导出同类物质的性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以钠、镁、铝、铁、铜等为基础,全面考查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般的考点有:1、钠单质性质(典型活泼金属),钠的氧化物(Na2O、Na2O2),钠的盐(Na2CO3、NaHCO3)等性质,重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2014上海19题)及相关计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等;2、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特别是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及其转化关系;镁铝反应的相关图像问题(2014安徽卷第13题)3、铁及铁化合物,铁、二价铁、三价铁之间的转化关系,Fe2+、Fe3+的鉴别及Fe(OH)2的制取等。4、铜及其化合物(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5、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反应与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相关的结合。考点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例1】【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判断【名师点晴】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B和D,注意洗气瓶的气体通入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考点二: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镁铝图像问题【例2】【2016年高考上海卷】已知NaOH+Al(OH)3NaAl(OH)4。向集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CO2+2OHCO32+H2O BAl2O3+2OH+3 H2O2 Al(OH)4 C2 Al+2OH+6H2O2 Al(OH)4 +3 H2 DAl3+4 OHAl(OH)4【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名师点睛】铝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类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量仅次于铁,因此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的冶炼是历次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重点掌握Al、Al2O3、Al(OH)3的性质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Al(OH)3两性的图像题和计算,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业流程等。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技巧、方法的总结。考点三: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例3】【2015浙江理综化学】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NaOH溶液控制pH试剂X足量酸烧渣固体1溶液2固体2FeSO47H2O溶液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离子反应、物质分离、实验流程、实验评价、实验条件控制等。涉及试剂的选择、溶液pH控制、硫酸亚铁性质、实验条件选择和控制等。【名师点晴】离子推断题的发展主要以离子反应为前提,主要考查学生在熟练掌握阴阳离子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定性推断,考查方式为离子的判断、离子间的反应方程式,在此基础上会结合相关化学量的计算,还有综合推断型,主要考查学生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能力,还会出现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及阅读材料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结构。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高档题,能力要求较高。考点四: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应用【例4】【2015广东理综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B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Na2CO3和NaHCO3固体、苯酚的性质,Cl2、I2氧化性强弱的比较以及Fe2+的检验,以及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之间的关系。【名师点睛】在判断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的时候,先判断操作是否正确,如果操作正确能否得到相应的现象,再看结论与现象是否吻合,这一类题通常侧重于现象和结论的关系,判断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物质的性质,在整个实验中体现的是什么性质。1【2016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MgO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不能反应,而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错误;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NaAlO2,过滤,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中,过滤,得到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得到氯化铝溶液,除去了杂质,错误;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NaOH不能发生反应。加入过量的NaOH,然后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氧化铁,错误;D二者都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不能分离、提纯二者,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方法。【名师点睛】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的过程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的过程叫分离。物质的分离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所以这类题目的实质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物质的性质,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答。本题中涉及到镁、铝、铁、铜、硅等元素的化合物,重点考查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对于答案A,虽然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根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特点,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二者分开,过滤得氧化镁固体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将氢氧化铝加热可得氧化铝;对于答案B ,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氢氧化铁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过滤,然后用盐酸分别溶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可得到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对于答案C,一个碱性氧化物,一个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过滤,得氧化铁固体和硅酸钠溶液,往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将所得沉淀加热即可得到二氧化硅。对于答案D,由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且得到的沉淀又都溶于盐酸,所以二者不能分离。2【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 、BaCO3 DNa2CO3、CuSO4【答案】C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D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该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3【2015江苏化学】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同素异形体、半径大小比较规律、能量之间的转化、还原性强弱比较等知识。【名师点睛】涉及碳存在的同素异形体、半径大小比较、能量的转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结构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的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半径的比较:设计到原子之间、原子和离子之间、离子之间的比较,熟记这些规律,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4【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9题】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C2Na2O2H2SO4Na2SO4H2O2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答案】D【解析】反应Na2O2SO2Na2SO4中SO2是还原剂,过氧化钠是氧化剂,则A、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还原剂,A不正确;B、反应2Na2O22SO32Na2SO4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还原剂,B不正确;C、反应2Na2O2H2SO4Na2SO4H2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正确;D、反应3Na2O2Cr2O32Na2CrO4Na2O中,过氧化钠是氧化剂,D正确,答案选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查过氧化钠性质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灵活应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2015新课标卷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 验现 象结 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答案】D【考点定位】中学常见实验、常见反应的定性考查;难度为一般等级【名师点晴】这种题主要考查考生读题获取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抓住了关键词(A项中的“过量铁粉”、B项“有黑色固体出现”、C项“液态铝滴落”、D项“不再有沉淀产生”等)。学生的决断力也有考查,如看到B项“有黑色固体出现”,考生要坚信自己所学的Cu和Fe3+的反应而判断B项错误。6【2015山东理综化学】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答案】A【解析】A、AlCl3可由单质Al与Cl2反应制得,AlCl3与Ba(HCO3)2反应生成CO2和Al(OH)3沉淀,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正确;B、Na2O与Ba(H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2CO3和H2O,没有气体生成,错误;C、因为Cl2具有强氧化性,Cl2与Fe反应只能生成FeCl3,FeCl2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错误;D、SiO2不与Ba(HCO3)2反应,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涉及了单质之间的反应以及反应现象的判断。【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规律,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判断单质之间反应能否生成选项中的化合物,反应现象的判断需要根据反应物的反应规律,包含了相互促进的完全水解反应,酸式盐与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同时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7【2015福建理综化学】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Z的水溶液X+YZ电解溶于水点燃AX可能是金属铜BY不可能是氢气CZ可能是氯化钠DZ可能是三氧化硫【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的正误判断的知识。【名师点睛】在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中,要充分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同时掌握电解原理并加以灵活应用。电解物质时首先要看清电解时阳极材料是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活性电极是电极本身被氧化,惰性电极,就要看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的阴离子放电顺序确定阳极的电极反应,再根据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的阳离子放电顺序确定阴极电极反应式,利用在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两个电极反应式叠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了解电解原理,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装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3题】室温下,在0.2mol/L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查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图像,涉及盐类的水解,水解方程式、氢氧化铝的的性质,题目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意在考查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第8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l2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答案】C【命题意图】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科研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只有了解了化学原理,我们才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生产效益、科研水平,生活的更安全、健康、环保、和谐。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盐的成分、性质等关键字眼,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察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能力。它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在今后的考试中份量会逐渐加重。我们应该加强练习,力求掌握。 10【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B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C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NHO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D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3+I2【答案】AD【命题意图】:本题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硝酸银与氨水、铜与硝酸、碘化钾与氯化铁的反应为例,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对应关系的判断,重点是现象与结论的考查1【2016届北京西城一模】Na2CO3俗称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下列涉及Na2CO3的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Na2O2 +CO2 = Na2CO3 +O2BNa2CO3溶液呈碱性 CO32+H2O H2CO3+OHCNa2CO3溶液除去CH3COOC2H5中的CH3COOH CO32+2H+= CO2+H2OD饱和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 CO32+CaSO4 = CaCO3+SO42【答案】D【解析】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碳酸钠的性质。2【2016届北京延庆一模】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解度比Mg(OH)2的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A项错误;B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B项错误;C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C项错误;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现象、结论正误判断。3【2016届郴州一模】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l(OH)3和H2O 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 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2O3和H2 D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制NaOH【答案】D考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4【2016届郴州一模】由氧化铜、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a g,加入2molL-1的硫酸50mL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将a g该混合物在足量的一氧化碳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固体质量为( )A1.6g B(a-1.6)g C(a -3.2)g 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氧化铜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恰好完全溶解,说明硫酸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原氧化物中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当混合物被一氧化碳还原,则固体质量等于原固体质量-氧原子质量,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52=0.1摩尔,则固体的质量为a-160.1=a-1.6选B。考点:混合物的计算5【2016届南通三调】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NaCl(aq)NaHCO3(s)Na2CO3(s)BCuCl2Cu(OH)2CuCAlNaAlO2(aq)NaAlO2(s)DMgO(s) Mg(NO3)2(aq)Mg(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生成碳酸氢钠,应该先通入氨气,故A错误;B、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与葡萄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不是铜,故B错误;C、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偏铝酸钠溶液加热可以得到偏铝酸钠固体,故C正确;D、氧化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制取金属镁应该电解氯化镁,而不是硝酸镁,故D错误。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铝的性质,金属的冶炼6【2016届苏州一模】利用铝热反应可以焊接钢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微粒的半径r(Al3+)r(Al) B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提取镁 C在铝热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在铝热反应中铁的还原性大于铝的还原性 【答案】A考点:考查铝热反应原理及其应用7【2016届邯郸一模】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B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C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D若A是AlCl3溶液,E可能是氨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A为Fe和硝酸反应可以生成硝酸铁和硝酸亚铁,硝酸亚铁可以被氧化为硝酸铁,能实现上述转化,故A不符合;BA为CuO,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过量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符合上述反应转化,故B不符合;C若A是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于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相互转化,符合上述转化,故C不符合;D若A是AlCl3溶液,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不能实现转换,故D符合;故选D。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分析应用8【2016届江苏苏北四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B石油的裂解、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有关D等质量的铜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为硝酸铜,途径a,b消耗的硝酸一样多途径a: 【答案】B考点:考查了铁的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硝酸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9【2016届信阳、三门峡第一次联考】建构数学模型来研究化学问题,既直观又简洁,下列建构的数轴模型正确的是()A钠在氧气中燃烧,钠的氧化产物:B铁在Cl2中燃烧,铁的氧化产物:C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体系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DFeI2溶液中通入Cl2,铁元素存在形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钠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过氧化钠,故A错误;B、铁在Cl2中燃烧,只生成氯化铁,故B错误;C、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氢氧化钠少量时发生AlCl3+ 3 NaOH = Al(OH)3 + 3 NaCl。但氢氧化钠过量时发生AlCl3+ 4 NaOH = NaAlO2 + 2 H2O,故C正确;D、FeI2溶液中通入Cl2,当=1:1,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I-+Cl2=I2+2Cl-,当=3: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I-+2Fe2+3Cl2=2I2+2Fe3+6Cl-,故D正确;故选D。考点:考查了钠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10【江苏常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LiAlH4()、LiH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分解释放出H2,LiAlH4在125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LiH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B1 mol LiAlH4在125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CLiAlH4溶于适量水得到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 + 2H2OLiAlO2 + 4H2D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答案】A考点:考查LiAlH4的结构、性质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作用及电子转移的计算的知识。11【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称取Na2CO3、NaHCO3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只大试管中,再各加10mL蒸馏水,充分溶解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下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a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B试管b中放入的是NaHCO3固体C两试管中水的离子积常数:abD对比液体颜色可知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HC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溶解过程均是放热的,A错误;B、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强,红色深,则试管b中放入的是NaHCO3固体,B正确;C、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因此两试管中水的离子积常数:ab,C错误;D、由于两种盐的浓度不同,因此对比液体颜色不能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HCO3-,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钠的有关判断12【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期末考前模拟化学试题】某溶液含有NO3-、HCO3-、SO32-、CO32-、SO42五种阴离子。现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是(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A BCD 【答案】D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13【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2015届高三尖子班一模化学试题】将溶液(或气体)X逐渐加入(或通入)到一定量Y溶液中,产生沉淀 的质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右图,符合图中情况的一组物质是( ) (A)(B)(C)(D)XBa(HCO3)2溶液Na2CO3溶液KOH溶液CO2气体YNaOH溶液CaCl2溶液Mg(HSO4)2溶液石灰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钡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即产生碳酸钡沉淀,图像不正确,A错误;B、碳酸钠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立即产生碳酸钙沉淀,图像不正确,B错误;C、氢氧化钾加入到硫酸氢镁溶液中首先发生氢氧根与氢离子的中和反应,然后再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图像符合,C正确;D、CO2通入到石灰水溶液中立即产生碳酸钙沉淀,图像不正确,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物质转化及反应的有关判断14【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图像15(2014届洛阳市期末)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碳酸钠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实验室中,能用碳酸钠溶液制备少量烧碱B实验室制CO2气体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其中混有的HCl气体C制取乙酸丁酯时,用于除去混有的丁醇和乙酸D做银镜反应实验时,可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洗涤掉反应前试管内壁上的油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Na2CO3+ Ca(OH)2=CaCO3+2NaOH.因此在实验室中,能用碳酸钠溶液制备少量烧碱。正确。B、实验室制CO2气体时,CO2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HCl气体,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 CO2。若要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则还会发生反应:Na2CO3+H2O+ CO2= 2NaHCO3.使CO2气体也损耗。故错误。C、碳酸钠能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乙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又可以溶解丁醇,减少丁醇的气味,还可以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便于分离。正确。D、做银镜反应实验时,试管必须洁净,特别是不能有油污,否则产生的Ag不能在试管壁上附着,而是产生疏松的银颗粒。碳酸钠溶液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可以与油污发生酯的水解反应而产生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使盐溶液的碱性增强,洗涤效果更好。因此正确。考点:考查碳酸钠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的知识1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物质选项甲乙丙戊丁ACuHNO3Cu(NO3)2FeNOBH2OFeH2O2Fe2O3CAlNaOHH2Al2O3NaAlO2DCH3CHOO2CH3COOHH2H2O【答案】A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正误判断的知识。2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罐可久盛食醋 B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C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D明矾用作净水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C考点:考查铝及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判断3已知X、M都是教材常见元素,下列对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其中正确的是( )(甲) XO3n-+Xn- + H+ X单质+ H2O(未配平); (乙)Mm+mOH-M(OH)m若n=1,则XO3n-中X元素为+5价,X位于周期表第A族若n=2,则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化物反应若m=1,则M(NO3)m溶液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灼烧MSO4溶液一定能得到MSO4若m=3,则MCl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定生成M(OH)m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该元素的最低价是1价,所以5价不是最高价,应该位于第A,错误;若n=2,则X可能是S,浓硫酸能和硫化氢反应,正确;若m=1,则M可能是Ag,硝酸银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不同,正确;因为M可能是铁元素,硫酸亚铁在加热时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铁,不正确; M可能是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4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变化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N2NH3NONO2来BNaNa2ONaOHNa2O2CSiO2SiF4H2SiO3Na2SiO3DAlAlCl3Al2O3NaAlO2【答案】D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的正误判断5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D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的方法掌握,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定量计算和图象中的定量分析是解题关键。依据实验过程分析滴入氢氧化钠无沉淀,说明含有H+,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l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减少,图象分析说明溶液中除了铝离子,应还有另一种金属阳离子。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