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680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背诵这首诗,根据原文填空。小时候,乡愁是_,我在这头,_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_,我在这头,_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_,我在外头,_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_,我在这头,_在那头。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9苏州模拟) 阅读下列贺铸所作青玉案,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1) 青玉案上阕化用了李商隐锦瑟一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句,作者的这一写法可以和宋史中的那一句话相呼应?表达了其怎样的思想情感? (2)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历来为人所传诵,贺铸也被誉为“贺梅子”,请作简要赏析,并再写一句与之写法相同的古诗词名句。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3. (8分) (2019东莞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公输盘不说_然胡不已乎_子墨子九距之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B .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C . 墨子能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主要是靠他锋利而巧妙的言辞。D . 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4. (4分) (2019七上兰溪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 焉别颜回!”(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豫章的儿子。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将:带领。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咸:全,都。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尼父: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乙】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 , 因嫁女与焉。(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郗(x)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王丞相:即王导。白:禀告,陈述。矜持:拘谨。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尔时语已神悟 丞相语郗信B . 因嫁女与焉 未若柳絮因风起C . 一坐之颜回 坐无尼父D . 访之,乃逸少 去后乃至(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3) 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4) 【甲】【乙】两则选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和“雅量”,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分别探究其归为“言语”和“雅量”的原因。 【助读资料】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不管内心活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不失名士风流。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5. (10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邓迎雪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那人,就是他的父亲。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在网吧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高考,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没啥,就是想静一静。”“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父亲说。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异国四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1) 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简要分析。(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划线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这个语句。)(3) 文章以“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为题,为什么全文不用第二人称,只以“他”来称呼?(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6. (10分) (2018八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邻居胡蜂苇岸在一篇同题散文里,我已经写过它们。现在,我所以重复写下这个题目,是由于它们今年再一次,以一种奇迹,与我比邻而居。还是在我的书房窗外,上次的空巢,依然悬挂在一角,这次它们将巢筑在了外面窗顶的中央。这一次,我更清晰地目睹了它们的整个建设过程,及它们辉煌灿烂的一生。与上次一样,它们的创业,起始于六月。它们具有一种足以令它们在我面前备感骄傲和自豪的建设速度。到了六月的下旬,它们建设中的新巢,已同那只空巢一般大小。它们真正的建设奇迹,出现在七月中旬至八月初这段时间里。这期间,它们源源不断扩充的建设大军,使它们的巢以每天一厘米的速度向外围推进。七月十九日,隔着玻璃,我首次用尺量了巢,此时巢的直径为十三厘米。到了八月三日,巢的直径已达二十八厘米。八月三日后,它们的建设便骤然终止,这个尺寸,保持至今。尽管我拥有十八岁前宝贵的乡村见闻和经验,但如此巨大的蜂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它们半个月的建设高潮期,我多次计数了,巢上每分钟至少有八九只蜂返回或飞离。它们采集巢材、猎食、取水,各司其职,往来不息。它们天一亮即开始工作,直到天黑才会停止。最后回来的蜂,往往已不能准确找到巢的位置。即使一般的阴雨天,也不能把它们的热烈工作中断。出猎归来的蜂,行程非常沉重。它们抱着比它们的头部大得多的猎物(一般是由青虫构成的球),艰难地盘旋上升。到了五楼的巢上,它们将猎物分给在家的留守者,由这些蜂逐穴饲喂幼蜂。而它们稍事休整,两只前足捋捋触角,便再次离巢远行。我长时间地盯过一只取水的蜂。它的上升,是直线的;口衔的水珠,晶莹耀眼。它上升,降下,一刻不停地往返于巢与楼下雨后的水洼之间。过度的辛劳,使它负重上来时,有时不得不先落在巢下的窗上,然后再爬行完成它的工作。这个感人的情景,使我猛然想到一件我早应为它们做的事情。我拿来一个盘子,盛上水,放在外面的窗台上。但直到傍晚,没有一只取水的蜂,走这个捷径。一天上午,我正在书房读一本小书,是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忽然,窗外传来一阵翅膀的声响,一只灰鸽前所未有地落在了我的窗台上。它收翅站定,仰头看了看窗顶,当它发觉我正在注视它时,便马上飞走了。此时,我才注意蜂巢,我看到全巢的蜂,双翅展开,触角直挺,一动不动:群起而战的自卫,瞬息就要发生。尽管鸽子已经离开了,但它们这种令人震慑的临战姿态,依然保持了数分钟。自八月二十三日起,接连几天,巢上都有尚未羽化的乳白色幼蜂掉下。这些脱离襁褓的生命,不久即通体变为一种黑色焦状的东西。起初,我有些不解。当我发现它们出巢的频率显著减少,我才恍然明白:它们对节气的神秘感应,已指引它们全面停止饲喂幼蜂。而这一天,八月二十三日,恰是“处暑”。它们不再饲喂幼蜂,也早已终止筑巢,它们自己食用很少。因此,每天除偶有个别蜂出行,它们只在巢上嬉戏打闹。它们不时纠结一团,随后像一滴水那样,重重地砸在窗台上。坐在书房里,我时常会听到它们摔下的声响。它们松开起飞的样子,很像一群满身泥土的乡下儿童。是的,它们的童年,在它们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刚刚出现。到了十月九日,这天,风和日暖。午后,我发现许多蜂意外地起飞了,我明白,这意味着它们告别的日子已到。在依依不舍地环巢飞舞后,第一批蜂开始离去。接着,十月十三日,十九日和二十二日,都有蜂离巢。它们挑选的,都是好天。而最后的几只蜂,在渐渐进逼的寒冷中固守着家园,一直坚持到了十月三十一日。它们全部离去了,我不知它们去了哪里,不知它们与上次那群蜂是否有亲缘联系。我不想向昆虫学家请教,也不想查阅有关书籍,我愿意尊重它们对我保守的这些秘密。它们为我留下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一位来访的诗人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一九九四年十一月(选自大地上的事情)(1) 作者笔下的胡蜂有哪些特点? (2)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A八月三日后,它们的建设便骤然终止,这个尺寸,保持至今。B它们不时纠结一团,随后像一滴水那样,重重地砸在窗台上。(3) 这篇散文依据日期来叙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4) “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 (9分) (2019黄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张慧历经千年的野生果子奇异果的第一站从它的发源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开始。谁是尝鲜这种果子的第一人已无从得知,然而它流传最广的名字却是“猕猴桃”:一说是,这种果子外皮一层绒毛,状似猕猴而得名;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是因为生长在山间的果实常被猕猴食用。这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发源于夷陵山间的猕猴桃,在数千年间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向北延伸到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向西南去往贵州、云南和四川,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尤其夷陵区雾渡河最为多见。虽然历史记载源远流长,但我国的猕猴桃却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野外的猕猴桃,如果生在深山中,多被猴子们摘去果腹;即使被少数人家移植到庭院里,猕猴桃也只是用来观赏而非食用。归根结底,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_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透露着一种野果的味道。不过1904年,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另一边的船票。这年,一位来自苏格兰教会的女教师凯特,在原产地湖北宜昌第一次与这种果子相见。随后,在姐姐伊莎贝尔来探望她的返程行李中,加上了猕猴桃的种子,伊莎贝尔带着它们漂洋过海到达新西兰,并将其交给植物学家栽植培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发展的理想之地。同时猕猴桃很难授粉的问题在新西兰的人工栽培下也得到了解决。由此,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与此同时,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1966年左右,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随后新西兰奇异果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_现如今,猕猴桃的商业化生产不再是新西兰的专属。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以外,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办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参会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生中心,在国际上坐实了猕猴桃的原生地。同时基于丰富的品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从四川湖北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品种中,培育出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不。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稳定产量、强劲有力的培育研发力量与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时一百多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2期,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的猕猴桃一直都未被驯化栽培,直到几十年前,猕猴桃在国内还只是一种野果。B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拥有适宜猕猴桃种植的有利条件。C . 猕猴桃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很像。D . 中国猕猴桃商业在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培育研发力量和消费市场等四个方面位居世界第一。(2) 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猕猴桃,其作为知名水果的历程可谓“奇异”。请根据你的理解,将文章第二,三部分标题填写完整。每个标题不超过15字。 (3) 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简要概括猕猴桃远渡新西兰后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 读完全文,“猕猴桃”和“奇异果”这两种水果名,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请以:“这里也有乐趣”为题,进行写作。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或班级。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1、2-2、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3-1、3-2、3-3、4-1、4-2、4-3、4-4、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5-1、5-2、5-3、5-4、6-1、6-2、6-3、6-4、7-1、7-2、7-3、7-4、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