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4113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4题;共36分)1. (2分) 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附和(h) 砚台(yn) 羼水(chn)B . 涨红(zhng) 绽出(zhn) 茴香(hu)C . 间或(jin) 着了慌(zho) 舀水(yo)D . 不屑置辩(xio) 腿折(sh) 蒲包(p)2. (4分) (2019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诗歌。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徘徊在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三岁读静夜思和16岁读静夜思感触是那么不同。(1) 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下列词语可以替换的是( ) A . 迂回B . 徜徉C . 彷徨D . 踌躇(2) 文段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 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饭疏食饮水 不舍昼夜(3) 下面加线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示例:学而时习之A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 . 温故而知新C . 人不知而不愠D . 传不习乎(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 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4. (15分) (2017八下顺德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遂用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 解狐非子之仇邪/门人弟子填其室C . 国人称善焉/不以千里称也D . 孔子闻之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 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二、 课外阅读 (共6题;共76分)5. (16分) (2016八下姜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 同平章事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注】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允:符合。(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及为相 _上或宫中宴乐 _辄谓左右曰 _上常临镜 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不逐之A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 . 无丝竹之乱耳C . 持就火炀之D . 何陋之有(3) 翻译下列句子。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且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6.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俯而学与仰而思赵景芳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_ 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 _ _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_ _。“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期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1) 请按照第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组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序号)。科学的学习方法常用的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的方法(2) 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3) 简要分析第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4)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方法有何想法? 7. (1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弘扬优良家风勤的本义就是劳累,辛苦。说文力部上说:“勤,劳也。从力,堇声。”从力,表示艰苦用力之意。在現代语境中,“勤”“劳”并用,既指要勤于劳动,又蕴合着吃苦耐劳之义。那么,勤劳美德如何体现呢?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努力去做。曾国藩说:“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动。比如,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浑水摸鱼和滥竽充数。二是要孜孜不倦,从不懈息。慧琳音义卷四“克勤”注引考声说:“勤不倦。”其实,无论是“恸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还是“吟安一个字捡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所以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从不消失,并不因此而走向息情放弃。从古至今,那些广受贊誉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的,并且常常以苦为乐。勤劳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做的优秀品格,是历代家训家风重点强调和宣扬的内容在新时代,“爱劳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那么,如何培养人们的勤劳品格呢?家庭作为人一出生就面对的生活、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家中长辈对待某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更会深刻影响到子孙的价值观。现在,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不舍得让其吃苦受累,在劳动方面凡事都想自己包办代替,这样很容易造就孩子好吃懒做的恶习。其实,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勤劳品格,训练其劳动能力,更有利于其戒长成才传统家训中对子女孙辈的劳动要求,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比如,南宋叶梦得及时为之。如机之发,鹰之搏,顷刻不可迟也。”曾受到朝廷嘉奖的“江南第一家”郑令各人亲书其名,然后就所业”。平日里,家中妇女们轮流做饭,十天一轮:其他人聚集一起,进行纺纱织布等劳动,并按百分之十的比例给予奖励。显然,这些严格而细致的劳动要求,对于规范子孙后代的言谈举止,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勤劳意识、勤劳习惯,以至于形成坚定的勤劳品格,都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把标题补充完整(要求字数、结构一致) 弘扬优良家风 _(2)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结构严谨,按照逻辑顺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一气呵成。B . “汉字源流字典认为,凡从勤取义的字皆与劳苦等义有关”可用作第段论据。C . 段都使用了设问句式,都有承接、过渡作用,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D . 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第段从正面论证,第段从反面论证。(3) 文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8. (11分) (2017七下杭州期中) 抄写下面这句话,要求书写正确、规范、清楚、美观。啊!黄河!你惊涛澎湃,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9. (1分) 写作。请以“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10. (5分) (2017八上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份农民从野外捡回一只幼鸟,见它长的很漂亮就一直精心地饲养着。两年后,农民有事要出门,鸟儿无人照顾,农民想:“鱼入水,鸟归林。”,那就让它回归山林吧,出门前他很不舍得地把鸟儿放了。二十几天后,农民回家了,想看看那只鸟儿会不会回家,不料想在山坡上果实累累的树林里看到的是它瘦弱僵硬的尸体。看林的老人说:“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失去了寻找食物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就难免饿死。”可悲啊,竟然还有饿死在果实累累的树林里的鸟儿!这只鸟儿的死引发你什么样的回忆或思考呢?请在整体把握材料语意的基础上,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36分)1-1、2-1、2-2、3-1、3-2、3-3、3-4、3-5、4-1、4-2、4-3、二、 课外阅读 (共6题;共76分)5-1、5-2、5-3、5-4、6-1、6-2、6-3、6-4、7-1、7-2、7-3、8-1、9-1、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