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3143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成语中有别字的是( ) A . 惟妙惟肖 始料不及 日薄西山B . 别具匠心 根深蒂固 耳闻目睹C . 物竞天择 束手无策 在劫难逃D . 张慌失措 天衣无缝 连声喏喏2. (2分) (2019七上惠城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益与每个人_。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_你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_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_。A . 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 传递B . 休戚相关 即使 也 传承C . 息息相关 即使 也 传递D . 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 传承3. (2分)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_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A . B . C . D . 4. (2分)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B . 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C .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D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5. (2分) (2018八下綦江期中)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在参观故宫博物馆的途中,使我深深地震撼于祖国文化的博大璀璨。B . 深圳长青诗社大约20名左右诗友到大鹏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表演诗歌朗诵。C . 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D . 近年来,深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医疗技术合作和医疗技术质量。6. (2分) (2019道里模拟)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荡、送来。那是_,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只是等待一个机会,_,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A . 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B . 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C . 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D . 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7. (2分)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 . B . C . D .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8. (19分) (2019八下中山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以下划线的词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_皆若空游无所依_以其境过清_(2) 翻译下列句子。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记周围环境的清幽。B . 第二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神态,暗写潭水的清澈见底。C . 第三段巧用比喻,生动刻画了小石潭源流的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渡。D .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贬官失意后凄苦孤寂之情。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9. (12分) (2019九上红安月考) 默写。 (1) 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 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 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5) 岳阳楼记中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_,_。 (6)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用他的笔墨尽情泼洒自己的豪情壮志:李白在行路难中从沉郁中振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的句子是:_,_。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在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_,_放达宽慰之语。 (7) “写文章要力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要尽可能用最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可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_,领异标新二月花”进行概括。 (8) 2012年11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的战略命题时,引用了三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_”和“长风破浪会有时”。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 (6分) (2018九上龙港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释】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1) 诗中“_ ”和“_”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 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1.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唐晓敏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降,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式、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多感官参加背诵。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中斯基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愈加容易。”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重视最初的记忆。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内空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中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牢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一次都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有删改)(1) 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3) 下面的语段放在选文的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有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8-1、8-2、8-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9-1、9-2、9-3、9-4、9-5、9-6、9-7、9-8、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1、10-2、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