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303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嫩芽(lng) 曲肱(gng) 俄而雪骤(zhu)B . 寥廓(ku) 蓑笠(l) 梦寐以求(mi)C . 琢磨(zhu) 酬劳(chu) 一丝不苟(gu)D . 坍塌(t) 薄荷(b) 苫蔽成丘(b)2. (2分) (2017七上宁江期中) 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 分歧 铺垫 惭愧 各得其所B . 诀别 渔塘 应和 水波粼粼C . 瘫痪 捶打 脸颊 翻来腹去D . 严历 挨凑 澄清 形影不离3. (2分)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用得不当的一项是(注意词语的褒贬)( )A . 追潮流失败,当伟人的计划也难以推行,对此,贾里闷闷不乐。B . 老师的讲解,使他茅塞顿开 , 终于解出了那道难题。C . 他上课生动极了,常常指手画脚 , 谈吐诙谐。D . 他脸上黑乎乎的,其貌不扬。4. (2分) (2011恩施)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B .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C .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D .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5. (2分)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 流出了 ,流出了 。A .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 .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C .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D .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二、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5分)6. (5分) (2019南山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美丽的火把耀眼的火把热情的火把金色的火把炽烈的火把人们的脸在火光里显得多么可爱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节选自长诗火把,写于1940年)(1) 此诗的作者是_,他的成名作是_。 (2) 全诗借助“火把”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 (10分) (2019九下许昌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3泰州)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_ , 必有近忧。精诚所至,_。_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 , _”,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 , _”,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9分)9. (9分) (2019八上南宁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 , 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注】嗔恙:忿悔,恼怒。唐:徒,白白地。(1) 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食六枚半已_设知半饼能充足者_(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3) 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6分)10. (6分) (2019潮阳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蹴尔而与之_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此之谓失其本心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篇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B . 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的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生来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C . 贤者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不仅懂得“舍生取义”的思想,还能始终以这种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终有成就。D . 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1. (16分) (2019九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三病张培锋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选文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段引出论题,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2) 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3) 结合选文,谈该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1分)12. (21分) (2019九上潮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李云迪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 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选文有删改)(1)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划线词语。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3) 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4)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八、 作文 (共2题;共10分)13. (5分) 作文。题目:珍贵的礼物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14. (5分) (2017深圳模拟) 人生,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要求:工整、规范、美观。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诗歌鉴赏 (共2题;共15分)6-1、6-2、7-1、7-2、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8-1、四、 课内阅读 (共1题;共9分)9-1、9-2、9-3、五、 课外阅读 (共1题;共6分)10-1、10-2、10-3、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1-1、11-2、11-3、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1分)12-1、12-2、12-3、12-4、八、 作文 (共2题;共10分)13-1、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