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90283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大纲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个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次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去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1、初步知道加法、减法的含义和加法、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悉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2、初步学会根据加法、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3、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4、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分时。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一、 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会读、会写0-10各数。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以内数的认识 1-10各数的书写 0的认识与书写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其应用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的物体的数量以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量,这些内容安排在5个情境活动中。“可爱的校园”主要是通过直观地数数,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在他们身边;“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地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而“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由于本单元的对象是初入学校的儿童,虽然他们在学前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数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而进入课堂学习后,学习需要将直观地认识数,逐步过渡到对抽象数的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时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为此,本单元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下列几个方面的思考。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扩大学生的认识范围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参与学习,都有兴趣投入学习,本单元安排的大量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通过学生对熟悉事例的叙述过程,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如教材第2、3“可爱的校园”中,呈现的内容是一幅新学期开学的景象,这与学生的经历是一致的。而生动活泼的卡通画形象则可以吸引学生关注图中的情境。教学时,通过这个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叙述,可以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一些认识经验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在与同伴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扩大自己自己的认识,积累新的经验。2、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数的实际意义。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其实际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符号的呈现是十分抽象的,他们很难理解这些数学符号与他们所认识的生活中直观物体量之间的关系。而本单元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数的认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数,读书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数字表示的符号。如教材的第4、5页,安排一个“快乐的家园”活动,请学生自己找一找快乐的家园中“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3、4可以表示什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与“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他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想到“物”的形象;而在数“物”的时候,又可以想到“数”。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数数时学生做到手口一致。在“0”的认识这一课中,教材通过一组情境,在学生观察小猫钓鱼数量变化中,呈现0的符号。这样,每当看到0时,头脑中就能呈现0与其他几个数的“关系”,可以比较深刻地认识0的实际意义。同样,对于基数与序数的理解,教材也是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小动物乘火车的形式,在学生的数数过程中,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3、 在数数的过程中个,引入书写的活动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比叙述要困难很多。虽然本单元仅是书写11个数字,但学生要真正达到书写的基本要求,并不是意见简单的事。为此,在本单元教材编写中,什么注重书写的数与直观物体数量的结合。如教材第6页5以内数的书写,教材安排的书写活动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数玩具的阶段。在此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10以内的数,也知道数数的方法,这一阶段安排数一数,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数一数的口头表达过程中产生书写的“冲动”。二是用符号表示的阶段。教材中用小圆圈表示实物的数量,既利用儿童的经验与直观,又向“符号表示”迈开了一大步,体现了数学的抽象性,这是学生进行抽象写的重要阶段。三是根据小圆圈的数量对应写数字符号。每一个不同的数字符号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某些数量,但对儿童来说,需要有实物的支撑,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表达的“欲望”,并感受“符号”的力量。同样,教材第10、11页6-10的书写,也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过程,逐步过渡到书写数学符号的过程。第二单元集体备(一)教学内容“比一比”这一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比多少”和“比长短、比高矮”,是在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同样多、多、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长短、高矮内容的新单元。原来只是数量多少的比较,现在增加了具体量的比较。(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经验,教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表达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本单元内容如下: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几何体以及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的正确识别。单元目标: 1、从实物到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区分这些物体。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教学关键: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直观地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