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2572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双喜、闰土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而成的,共33篇。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sh ni。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tng b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为人们一直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握篙盘索,桥上,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睱一顾。(选自梦回繁华)(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语段中有两个词语有错别字,请改正(3)依次在横线上填写词语正确的是A结构精美宛若飞虹呼唤叫喊呼应相接B宛若飞虹结构精美呼应相接呼唤叫喊C结构精美宛若飞虹呼应相接呼唤叫喊D宛若飞虹结构精美呼唤叫喊呼应相接(4)文段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小题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3 . 阅读第10段划线句子,分析错误的是:( )A此句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B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C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D显示出类在自然中可以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一切。4 . 选文第二段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有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B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C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D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5 . 如何理解“蚂蚁国”的故事?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B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C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D运用象征的手法,显示出蚂蚁对那树的不舍和依恋之情。6 .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B第段“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现代文阅读满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滾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莱,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作者:孙君飞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7 . 阅读一段,梳理故事情节,在下面的划线处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父亲拉着满车礼物回家_母亲用丰盛饭食犒劳父亲_8 .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分析文中的划线词句的妙处。(1)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赏析加点词)(2)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从修辞角度赏析)9 . 本文使用了照应的表现手法,请你找出与第一段“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么写的妙处。10 . 结合全文,谈你对文末划线句子“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的理解。四、句子默写11 .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2)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景的句子是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被贬时间之久,表达内心的愤懑与辛酸的诗句是_,_。(4)岳阳楼记中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的悲伤心情。五、课内阅读12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2)太丘舍去(_)(3)不亦说乎(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说说首句中“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七、课外阅读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既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矣!注释欻(x):忽然,突然。瞰:看、窥视。 昧爽:拂晓,黎明。逡(q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罹(l) 遭遇祸患。13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有屠人货肉归 (_) 少却(_) 既走,又从之 (_)仰首细审(_) 径归 (_) 缘木求鱼(_)14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遂 钩 肉 翘 足 挂 树 间 示 以 空 担15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16 . 这个文段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这则故事中的狼是怎么死的?故事的结尾和我们课内学过的狼的结尾有什么相同之处?八、名著阅读17 . 名著阅读。(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在第二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到了一块名叫布罗卜丁奈格的陆地。B狗猫鼠中我仇猫的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隐鼠。C新四军战士龙光华因保护饮水被打死以后,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以谈判的方法强烈抗议。D无常中的活无常因为形象活泼诙谐,所以我和许多人最愿意看。(2)阅读红岩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刘思扬噙着泪水放下了碗,慢慢站起来,在同志们探询的目光下,回到老大哥身边,无言地脱下温暖的上衣,披在他瘦削的肩上,然后,回转身,提起同志们给他捆好了的小小行李卷,径直向牢门走去。如果再逗留下去,他一定会激动地哭出声来。余新江轻轻拉住他,把一支钢笔塞在他手里。“用它来写吧!这是老许前年送给我的。”刘思扬默默地收下了。他也取出一叠纸片,塞进余新江的手心,那是他几个月来用血泪凝成的诗稿:铁窗小诗。(2)老大哥是,老许是。写出一个与余新江有关的情节名称。九、作文18 . 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仔细审题,写真事、抒真情。(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课外阅读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