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题(二)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256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题(二)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B不仅清明节是人民祭祀扫墓的日子,也是人民踏青出游的日子。C泰州人民公园新建的木栈道满足了游客与花花草草的亲密接触。D通过全家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家收入有了大幅增加。2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大王镇的秋菊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陈官镇的“跑驴戏”,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老花园乡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D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巨大标语。3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脑畔(pn)眼眶(kun)海棠(tng)戛然而止(ji)B羁绊(j)褶皱(zh)郧石(yn)天衣无缝(fn)C凫水(f)怅惘(wn)山麓(l)豁然开朗(hu)D凋零(dio)家眷(jun)沼泽(zho)窈窕淑女(tio)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行辈迁徙肆无忌弹惊心动魄B羁绊沙砾叹为观止不知所措C惟幕脂肪戛然而止格物致知D家眷次第人情事故草长莺飞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寺公园这株白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B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云雾缭绕,群山起伏,微风轻拂,群山若隐若现,仿佛身披薄纱的仙女翩翩起舞,这惟妙惟肖的绝美风光吸引了众多游人。C年近九十的谢欣在文史哲的修养与悟道上已达高境,以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实景山水创作实践作为基底,创作挥毫而书之,一气呵成,自由自在。D我们要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敬爱、尊重我们的老师。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上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徙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6 . 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7 .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8 .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9 . 试把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看看两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提示:可以从记叙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话说重阳,完成下面小题话说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10 . 简要地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11 . 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12 . 你是否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阅读选段,回答问题。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3 . 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14 . 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_”这一句。15 .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_;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_)。16 . 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_!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17 . 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8 . 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三、句子默写19 . 默写填空。(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诸葛亮诫子书)(2)_,_。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_,_。(欧阳修采桑子)(4)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贺敬之回延安)(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_,_”句,即景说理,直抒胸臆,发出要与保守派斗争到底的战斗宣言。(6)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感受古人情怀。在岳阳楼上,我们感受范仲淹“_,_”的忧国忧民;在醉翁亭上,我们感受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山水之乐。(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四、诗歌鉴赏“读一首诗,懂一个人。”聪聪读了曾任扬州太守欧阳修的一首诗,请你和他一起探讨以下两个问题。梦中作(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20 . 诗中“夜凉吹笛千山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1 . 分析诗中“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选段一: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选段二: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门学问的著作。(1)选段一节选自_(填篇名),选段二中的“他”是_(填人名)。(2)“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被征服的。”你认为下列人物,谁能被称为“强者”?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A孙悟空B简爱C祥子D范进六、综合性学习23 . 下面是一场辩论赛中双方发言的片段节选。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反方:主持人、评委、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知道,人们常用“绿叶”比喻默默奉献的人,用“红花”比喻众人瞩目的人,人们多以红花为贵,但是无绿叶即无红花,红花还须绿叶衬。绿叶是社会的主体,他们一生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是社会的土壤,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红花的光彩,甚至于根本就没有红花。譬如足球场上攻城略地的前锋,固然是众人瞩目的红花。但倘若没有队友们源源不断的支援,他们同样避免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平凡而又美丽的绿叶,绿叶平凡,但不平庸,而且平凡往往可以造就非凡,激发超凡。红花式的精英人才固然需要,然而占绝大多数的是绿叶,绿叶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人应该做绿叶!谢谢!正方:主持人、评委、同学们,大家好!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一朵红花下必须有绿叶的衬托,才会显得更娇艳美丽。这便误导了某些人,以为绿叶才是人的最高追求。这种想法正确吗?如果人人都只想着去当绿叶,而不去做红花的话,那么谁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人应该做红花。从主观上看,上进是人的天性,正是因为不安于现状,渴望取得成就,为众人所瞩目,人才有了不断突破自我的动力和可能性。从客观上看,想做红花,就得不断攀升,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学会过硬的本领,提升自我的价值。人人奋发有为,使得良性竞争得以产生,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力增强,自然而然就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谢谢!(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15字以内)(2)请任选一方观点,以“我认为”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见解。(不少于100字)七、作文24 .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难忘那一刻(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风雨中,大树依然在坚定的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颗狗尾草在不停的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