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练习)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214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高崖生木,岩上落花,错落掩映,俯仰生姿,都可成为美景。B平庸者有时看不见山,攀登者永远胸中有丘壑。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D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2 . 某医院302病室住了两位病人,有一天,医生查房过后,甲病人对乙病人说:“我的主治医生真麻烦,要我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简直糟透了!”乙病人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唉!你真幸福!我的主治医生倒是叫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选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甲病人没有领会他的主治医生的良苦用心。B乙病人从他的主治医生的医嘱中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所以才说这样的话。C从甲病人的话中我们听出甲病人的主治医生要甲病人注意饮食。D从乙病人的话中我们听出乙病人的病已经差不多痊愈了。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深入、不会演变、不会进步。B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C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它路径和新的方法,都有赖于创造性。D有没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一个人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甲)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短短几年里,使十多位探险者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在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来自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乙)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丙)太空步(丁)4 .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棱角(lng)骤然(j)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B棱角(lng)骤然(j)接踵而至: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C棱角(lng)骤然(zhu)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个接连不断地到来。D棱角(lng)骤然(zhu)接踵而至: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5 . 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B: “ ”。C! “。”D,。 !6 . 选文中的四个画线句子均有语病,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近些年来,一股长江考察热骤然掀起,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B使十多位探险者短短几年里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C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D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后面小题。我长大了(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7 .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小的时候想长大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8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9 . 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10 . 请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阅读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回答下列各题。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可以这样说,阅读既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又可以让你了解世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11 . 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2 .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3 . 如何理解第段划线的句子?14 . 从文章段来看,阅读的益处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注:此文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于贬居的第四年所作。)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上下一白(2)及下船(3)欣然起行(4)怀民亦未寝16 . 用“/”划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17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8 .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B甲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C乙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D乙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19 . 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甲文:_乙文:_五、句子默写20 . 默写古诗文的名篇名句(1)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若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_,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请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任选一首,在横线上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六、诗歌鉴赏21 . 阅读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判断下列诗句与其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七、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提到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嘲讽的文章是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情、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3)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人物分别是谁?,。(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也有所不同。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感。八、综合性学习23 .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三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环节三:环节四:小组辩论会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环节六:(4)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九、作文24 . 请以“记忆中最留恋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文章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