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棵树》和《荷花淀》教学设计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09014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三棵树》和《荷花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三棵树》和《荷花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三棵树》和《荷花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三棵树和荷花淀教学设计高三语文三棵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2、 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3、 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二、 教学重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三、 教学难点:1、 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 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四、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二)、朗读文章,把握大意。(整体感知)1、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它们象征了人生经历的哪个阶段时期?(提示:请先在文中找出描写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的特点的语句,然后再来分析它们和人的生命形态的关系)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青壮年)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中老年)讲述鸟儿、孩子。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4、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三)、情感把握。(合作探究)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四)、主旨理解。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三棵树”在“我”心中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树”仅仅指自然界的树吗?如果不是,它又象征什么呢?(合作探究)“树”象征着一个遥远的梦想,我寻“树”的过程象征着对梦想探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渴望生命的完整,追求人生的完美。(五)、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六)、总结课文: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对生命的思考。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七)、拓展(表达训练)沪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荷花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想到了痛苦、灾难、血腥还有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 “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是总苦痛的。2、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荷花淀)也与战争有关。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同学们也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读后的感受,好吗?你感受到的是清新,有的同学说是恬静,还有的同学说是自然,还有和谐本文与战争有关,但同学们却感受却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荷花淀真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板书美)我们在这节课就来重点赏析文章在哪些方面带给了我们“纯美”的感受。3、我们来看一下本文的学习目标,你来给大家读一下吧。二、研读文本,品味纯美下面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文本,把文本中能给你“美”的感受的地方找出来细品。限时五分钟。1、披文入情赏美景好,哪一个同学先来说?这位同学。奥,前三个自然段环境描写感觉特别美,能具体说一下吗?你看到了一幅图画,什么画面,月下女人编席图。概括的非常好。这位同学,你也想说?你感受到了纯美的意境把纯美换一个词?清新明丽,一般而言,意境的营造离不开意象,那你能说一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吗?对,有月亮、苇眉子、云彩、薄雾,意象也是那么唯美。你喜欢这一部分,那你就给大家读读吧,其他同学可以试着想象画面?他读的怎么样?节奏感好,声音很美。的确,我也感觉声音与画面很相配。同学们,我把第一自然段在形式上做了一个小小改动,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像读散文诗。评论家也这样说,因为孙犁小说散文诗般的语言、朦胧诗般的意境,还称孙犁的小说是“诗体小说”。2、沿波讨源见真情荷花淀不仅景美,人也美,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嫂。谁来结合文本分析一下水生嫂的形象?好,最后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勤劳美丽,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编席的描写中看到的,还有吗?从大门没有关,端饭看出体贴丈夫、温柔多情。用词十分准确。谁来补充?你从他们坐船找丈夫看到水生嫂惦念丈夫,遇见敌人看出她的勇敢,把船划进荷花淀中去,还表现出他们的智慧,很好,这不仅有水生嫂,还有其他女人,只是他们共同的品质。刚才我们抓住动作细节赏析人物形象之美,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有一个突出的手法,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对,就是对话,也就是语言描写。我们来看这三句。“你总是很积极的。”(投影) 从这句话,同学们读出了什么? 你读出了嘲讽,嘲讽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吧“就你积极”,再读一遍,换一个词,有点埋怨,对,水生嫂埋怨什么呢?(太危险了,不和家里商量)除掉埋怨,我们还读出了什么,是肯定和夸赞,由此看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第二句,“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当时出版时句号被改为逗号,孙犁先生不同意,你们看有什么不同吗?对,句号强调的是我不拦你,更能突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如果是逗号的话可能更强调家里的困难了。你对标点理解的都这么深刻,可见很会赏析文章。第三句呢,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中国有句老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对,不可跪着生!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本色。同学们将分析整合一下,学总括水生嫂形象温柔体贴、勤劳淳朴、勇敢坚贞、深明大义、爱家爱国。这不仅是水生嫂的品格,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地农村妇女的品性,他们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人性的光辉。3、水到渠成识结构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我们来看情节,课前让同学们拟小标题,找一个同学说一下。好,中间这位同学,你来说。能够抓住主要场景,概括的很好,“送夫抗敌”“探夫遇敌”“助夫杀敌”,情节简单,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曲折离奇,水到渠成,自然成文。这也应是本文被称为纯美绝唱的一个方面。4、疑义相析探主题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枪战环节,三言两语便被带过,对此提出批判,还有人说,“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人们会这么恬静自得吗?作家这么写是诗化战争,是违反现实的呢?”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小组内讨论一下。一组先来说把。你们认为我们的祖国本就美好,人民本就纯真,所以与现实相符。是支持孙犁先生这样进行创作的。三组来说。这样更能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江山如此多娇,岂容外敌践踏。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孙犁文集中有这么一段话,齐读一下,“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荷花淀是当之无愧的“战争小说的一首纯美绝唱”。孙犁的创作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虽然荷花淀带给了我们美的感受,但战争无疑是残酷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定当珍惜这美好的生活。三、布置作业还有一篇小说与荷花淀并称现代诗化小说的双璧 ,那就是茹志鹃的百合花。课后请阅读,并完成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