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1059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 (2019七上台山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n shng dng fi(_)。 (2) 她 qio cu(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x ch wng wi(_)了。 (4)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 yu rn r shng(_)。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2. (7分) (2018八上江门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 _,志在千里;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 (5) 请将崔颢的黄鹤楼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分)3. (1分) (2019七下宁波期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但当涉猎_以钱覆其口_出郭相扶将_非复吴下阿蒙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4. (7分) (2019八下武城开学考)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八年级某班特举办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1) 阅读上面的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 有同学认为现代科技很发达,想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上网查查就行了,没必要举行这样的活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八下南岸期末) 名著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个字。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傅雷在家书中事无巨细地教导儿子,除了在音乐方面,还在日常生活、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等方面多加提醒。请举一例说明。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 (20分) (2019天台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文山作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其独具中国风的创作,引起了广大文学受好者的高度关注。他可能天生就对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怀有浓郁的思古情怀,东方古老的传说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物,以及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传奇或许始终存在于他的脑际,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贴近感。方文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仿古性极强的联想与想象,将我们带入了一片古意浓厚的朦胧地域。在青花瓷的创作上,方文山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因五代后周皇帝对柴窑的赞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两句,触发灵感而得出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加之联想与想象,想到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接着运用逆向思维,说成天青色在期待雨的来临,再以这场期待来比喻爱情里最无奈的等待,得出“而我在等你”一句。连用两个“等”字,营造了青花瓷中淡淡的离愁别恨的基调。【材料二】对于流行歌曲的写词工作,已故著名词作家陈蝶衣曾说:“歌曲作词,我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歌词创作者们应以真诚的感情,独特的审美视觉,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抓住有意义的题材,在开掘生活上要下纵深动夫,而不停留在矫揉造作的肤浅层面上。【材料三】歌词知否知否(节选)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歌词在水一方(节选)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材料四】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是原汁原味的古诗鉴赏,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流传千古的诗歌传唱。它将部分拗口的诗歌,添上了朗朗上口的曲调,人们容易记住其内容,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诗歌。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经典咏流传用创新的诗和歌的结合,回到了诗歌的起源,把传统文化的“过去完成时”成功转化为“现在进行时”。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让歌词更有文化。“和诗以歌”,是否算为传统诗歌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对此,经典咏流传节目制作方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展示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1) 结合“材料一”,分析要创作出独具“中国风”的歌词,需要哪些条件。 (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和诗以歌”,使“歌”与“诗”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不仅让诗歌得到流传的载体,也让歌词更有文化价值。B . 歌词创作,需摒弃肤浅的矫揉造作,以独特的审美观发掘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融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歌词的创新。C . 方文山创作青花瓷歌词的过程,印证了他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仿古性极强的联想与想象。D . “歌曲作词,我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这句话严肃批评了当今歌曲内容空洞、过度追求娱乐性、审美价值低等现象。(3) 阅读“材料三”中的两首歌词,完成下列小题。 “和诗以歌”是这两首歌词的特色,请指出它们分别化用了哪一首古诗词。仔细品味这两首歌词,思考其在化用古诗词方面有什么不同。(4) 对于歌词创作,以下两位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你赞同谁的说法?并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己的音乐喜好,阐述你的理由。 小文说:“歌词创作的发展,应该向前看,只要合理利用现代元素、贴近生活即可。”小玲说:“歌词创作,应该注重独特、合理的情感体验,传播积极的文化和精神价值!”7.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台风的功与过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9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台风降雨量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台风中心的高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B . 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C . 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中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D . 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4)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5) 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七、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9分)8. (19分) (2019七上龙岗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_元方入门不顾_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_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_(2) 翻译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 比较【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归纳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9衡阳)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別从_和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 .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 .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 .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九、 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 (2016杭州模拟) 曾长期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杭州图书馆不禁设施非常完善,而且优雅舒适,常常有乞丐和拾荒者到杭州图书馆阅览,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二图书馆却因此遭到一些读者的投诉。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有读者因此认为,提供优美的阅读环境而又不拒乞丐,就是在营造一个温暖的人间“天堂”。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1、1-2、1-3、1-4、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2-1、2-2、2-3、2-4、2-5、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分)3-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4-1、4-2、4-3、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5-1、5-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1、6-2、6-3、6-4、7-1、7-2、7-3、7-4、7-5、七、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9分)8-1、8-2、8-3、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9-1、9-2、九、 作文 (共1题;共1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