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900231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字帖(ti)憎恶(zng)干涸(h)锲而不舍(qi)B稽首(q)棱(lng)角煞白 ( sh)长吁短叹 (x)C剽悍(bio)喑哑 (yn)蜷伏(qun)义愤填膺(yng)D襁褓 (qing)撅(ju)断缄默(jin)书声琅琅(lng)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金沙湖景区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B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C在推进“大阅读”活动中,我校专门开辟了“走进经典名著”、“我与文学巨匠对话”等活动。D随着“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4 .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旷(gung)神怡情趣盎然B唱和(h)慢步C折(sh)腰淘冶D为(wi)曲二、现代文阅读5 .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大地的恩典杜怀超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小题1】(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小题2】(小题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小题3】(小题3)依据文章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小题4】(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小题5】(小题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顺便的爱,最好的爱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每一位来访者都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她应着。她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到很抱歉。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车时,女孩正好从车旁边经过。虽然女孩两手空空地来看她,她还是感到有温暖轻轻掠过她的心。女孩是她资助的一名贫困生。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她从报纸上看到的,其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一对一的资助方式,需要每年付出1200元钱。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资助她。可在给女孩送钱的过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常常迟到。原来,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距离远不说,地下室里还阴暗潮湿。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和爱人刚到这座城市时买下的。后来,他们搬进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就一直空着。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一年1200元钱的资助费,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件衣服,一顿饭钱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里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像母女一样促膝交谈节目录制得很成功。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营业额直线上升。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在心里暗暗叫好。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问问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的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她也就闭了嘴。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自终都没有说一句话。她没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她还没开口,女孩先笑了,说:“阿姨,喝点粥。”打开保温桶,一股清香溢出来:白米、红豆、大枣、莲子八宝粥袅袅冒着热气,她的肚子在那一刻咕咕叫起来。每天早上女孩都来送粥,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爱人要照顾儿子去幼儿园,忙得不可开交。女孩的参与,直接帮他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可她隐隐觉得不安:学生时间紧张,她耽误女孩太多时间了吧?女孩却安慰她:“阿姨,不碍事的,医院在家和学校中间,我顺路;我也要吃早餐,给您送来,只是顺便而已”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来看望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不抱怨,只是心里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寂寞。倒是女孩,对她不离不弃,每天早上准时到来,拎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她问,你奶奶好吧?女孩点点头。她问,期中考试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女孩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别的科还行,就是英语不理想,她有些急,说抓紧时间补补呀!女孩点点头,脸更红了。她的身体恢复得挺好,那天她醒得早,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穿衣下床,信步走出来。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她想去女孩那里看看。路不太远,十分钟就到。抬手准备敲门,她笑了,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有钥匙。把钥匙插进锁眼,门开了。女孩在餐桌前,见了她,呀的一声,赶紧站起来。她走进来,四下环顾:屋子有些乱,被子在床上没有整理;小小的餐桌上,半块馒头,一碟咸菜,旁边还摊开一本英语书。女孩在边吃边学。她问,奶奶呢?女孩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被叔叔接回老家了。她诧异地看看女孩,走进厨房。厨房里,砂锅在火上“咕咕”响着,打开盖子,她一眼看出来,半砂锅的八宝粥,不多不少,正是每天送给她的量。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她心里溢开。转过身,看着这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想起女孩的话:阿姨,我只是顺便而已。她的眼睛慢慢湿润了。曾经,她把最“顺便”的事,做得最不“顺便”而女孩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顺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羞愧在她心里席卷而来。拥着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6 . 题目“顺便的爱,最好的爱”含义是什么?选文以“顺便的爱,最好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7 . 段详写“我”捐助女孩的事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 .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拥住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9 . 选文第段写看望她的朋友日渐稀少,请谈谈这样安排的用意。10 . 请分析选文划线语句中女孩两次脸红的原因。三、对比阅读阅读蒲松龄的狼和曾子杀猪,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2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其 一 犬 坐 于 前(2)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13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顾反为女杀彘(2)婴儿非与戏耳14 . 理解课文内容(1)能够概括狼这篇文章中心的句子是:_(2)狼的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_)(_)杀狼 。(3)曾子杀猪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四、句子默写15 . 根据课文默写(1)抽刀断水水更流,_。(李白)(2)浊酒一杯家万里,_。(渔家傲)(3)_,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4)翅湿沾微雨,_。(葛天民迎燕)(5)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6)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韩愈马说)(8) _?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霁夜(北宋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霁夜:雨过天晴之夜。孔平仲:北宋诗人,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冷清。帘栊:窗帘和窗牖。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南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16 .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B颔联先实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虚写“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C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D尾联由今夜推想到明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17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夜色,在夜深人静之时尤显“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冷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虚实对比。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欣悦的意趣。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六、语言表达18 . 请以“起风了”为开头,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七、名著阅读19 . (题文)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用墙角的花来形容“孤芳自赏”者,准确生动,充满哲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19岁的鲁滨孙第一次出海,船只刚出港就遇上了大风暴,所乘船只沉没,只有他幸免于难,后被海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他坚强地在岛上度过了28年的时光,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3)“我!富了?”“是的,你,富了不折不扣是位财产继承人了。”这段主要讲的是简爱在做小学教员的时候,意外获得了她舅舅留下的遗产。( )八、作文20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中秋饼的外面是饼皮,里面是饼馅,不管是甜是咸是素是荤,这一包一容,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包容”。所谓包容,其实就是懂得让别人受益,就像中秋饼的存在,就是为了饱人的肚子,怡人的口,养人的身,而自己也受到欢迎和喜爱。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